<
y9h9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第259章:太孙印玺
    朱元璋的声音,在朱英的耳边回荡。

    他说的这些,就是想告诉朱英,作为皇帝,不必被律法所约束,在他看来,武周那般做,看似是维护了所谓的王法,实则是把自己摆在了王法的下面。

    什么是王法?

    朱元璋告诉大孙:咱说的话,就是王法!

    “孙儿明白了。”朱英轻轻点头回道。

    这一刻,他算是真正的明白了,皇帝的权力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大孙如今已经宣布为太孙了,按照惯例,当是入主东宫,不知道大孙是如何想的。”

    朱元璋问道。

    宣布和册封的概念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已经定下来。

    像是之前的朱允炆,在朱元璋宣布之后,就已经称呼为太孙殿下,只差一个册封的仪式。

    现在的朱英也是如此。

    现在的官员亦或是其他人,对于朱英可以有三个称呼,长孙殿下,太孙殿下,虞王殿下。

    这些称呼也是有讲究的。

    像是在皇家这边,可以称呼为长孙殿下。

    官员的话,需称呼为太孙殿下。

    普通百姓,则可以用虞王殿下的称呼。

    朱英听到说是东宫的消息,微微沉吟后摇头道:“爷爷,坤宁宫这边孙儿住得挺舒坦了,春和宫那边从未去过。”

    “听爷爷说,小时候孙儿也是在坤宁宫长大,所以孙儿便想就在这边住下来。”

    朱元璋点点头,道:“也好,这般咱爷孙俩离得也近,既然大孙喜欢,就这般住着便好了。”

    ......

    自从朝会朱英的身份被公布以来。

    除了在朝堂上掀起了比较大的风波外,似乎就整个京师而言,还没那一场折扣活动来得让记忆深刻。

    皇宫里的日子,似乎也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朱英,而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而对于朱英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手里多了一枚印玺。

    这是太子印玺,也可称作太孙印玺,便就是储君的意思。

    储君印玺的权力大小,基本上是由皇帝赋予,开放多大的权力,就能有多大的权力。

    各朝各代中,太子印玺并不出名,象征意义远超实际作用,基本上什么都管辖不到。

    但在朱英这里,这枚印玺,几乎相当于半个大明皇帝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所有公文和批准,基本上盖上朱英这枚太子印玺,都可以即时生效。

    甚至包括文武官员三品之下,都有直接任免的权力。

    三公三孤这些抛开不谈,像是六部尚书及左右侍郎这些朱英还没法立即任免外,其他往下的,都有直接定下的权力。

    当然,若是朱英真把尚书给拿了,亦或是杀了,估计朱元璋也顶多是训斥了事,若是事出有因,哪怕只有一点很小的道理占着,那就没啥了。

    “爷爷这是要直接给我加担子呀。”

    朱英把玩着这枚印玺,有些无奈的说道。

    对于老爷子传达的意思,他已经很清楚了,这是让他现在就组建自己的小班底。

    而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他的身份,则有利于他接近文臣,或者说对文臣的吸纳。

    不管官员想要投靠太孙,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门路。

    没有门路的情况下,他们连见太孙一面的资格都没有,哪有什么机会施展自身的才华,从而被太孙看重。

    只是现在的朱英,对于文臣这边,尤其是内政方面的兴趣并不大。

    内政方面,目前对于大明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温饱和土地。

    大多数的内政事务,也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转。

    只有这两个问题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才能去搞点别的。

    不管是经济,教育,文化,普法等方面,跟饿着肚子的老白姓谈这些就是扯淡了,没有任何的意义。

    差不多到了晚膳的时候,叶月清回到了坤宁宫里。

    对于叶月清,现在大致相当于女官的身份,但朱英一直没有给他任何的实际上的官职。

    如今行走皇宫,也是拿着他身上的腰牌。

    虽无官职,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叶月清往后的可能,没人胆敢冒犯。

    “殿下,至今日申时三刻,京师内所有参与活动的店家货物,都已经完全销售一空,无一存留。”

    “而京师城内,约莫还有一半的人,并没有购置到,现在很多人依然聚集在店家门外,抱怨着不满。”

    “目前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再次出现这样的一次活动。”

    叶月清缓缓说道。

    听完的朱英,轻轻点头。

    这是他对于大明商业的一个试探。

    他发现,大明的商业和大明之外的商业相差极大。

    大明商业是主要消费人群,在中高端这块,主要为地主阶级,勋贵等大户。

    像是很多地主,几乎都能到达自给自足的概念。

    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他们所得到的银子,钱财,并不喜欢到处去花,而是在自家挖个地窖,藏起来。

    因为天灾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地主,都会有储备粮的习惯。

    家中一直在储备大量的粮食,钱财。

    除了一些简单的日常所需,基本上没有购物的欲望。

    商品的本质在于流通。

    只有大家都把钱拿出来用,商业才能繁荣起来。

    所以现在朱英要做的,就是刺激市场经济。

    在这方面,打折就是最好的办法。

    贪小便宜,本就是天性使然,出现目前的情况朱英并没有意外。

    “接下来便可大肆收购大明全国的商品进行贩卖,其定位还是如我之前所说,针对的目标要明确。”

    “现如今既然京师这边取得成功,那么同样的策略,在其他的地方定然也是可以的。”

    “尤其是在苏、松地区,可以多做几次。”

    说到这里,朱英有些感叹。

    真就是到处都需要钱。

    虽然他可以直接找老爷子拿,甚至可以直接让宝钞提举司印刷大量宝钞出来。

    但这无疑是杀鸡取卵,只会让大明宝钞的贬值,来得更快一些。

    朱英现在做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回购宝钞。

    同时,朱元璋已经下了谕旨到宝钞提举司,开始限制宝钞提举司的印刷。

    当市面上的宝钞开始变得稀少的时候,那么宝钞的价值,就可以得到提升,不会形成泛滥。

    说起来有些好笑。

    朱英在收到这些宝钞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储存,而是集中进行销毁。

    当然销毁的仅仅是利润部分。

    这就相当于,给老爷子在擦屁股了。

    就在朱英大搞商业活动的时候。

    高丽姚广孝那边,已经开始准备进军对马岛了。

    “国师,现在才过一个多月,不是说两个月后,才正式进攻对马岛嘛,为何突然就提前了,弟兄们都还没准备好呢。”

    卫光不由问道。

    就在刚才的会议上,姚广孝提出,在三天后就出动八万大军作为先锋部队,直接进发对马岛。

    当然,之所以是八万大军这个数目,是因为目前所有的船只加起来,也只能搭载八万人过去。

    卫光之所以提出疑问,是因为目前很多的粮食都还在路上,正在源源不断的汇集到大军之中。

    眼看后勤的保障逐步稳定下来,国师却要直接开战。

    “兵者,诡道也,总不能贫僧说过两个月,就真的过两个月吧。”

    “如今贫僧得到消息,大量的倭寇都在朝着对马岛聚集,在这个时候,对方的军营中,自然是一片混乱。”

    “且在这个时候进攻对马岛,即使是在攻势不利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围点打援的效果。”

    姚广孝缓缓的解释说道。

    听到这话,卫光想要开口,但是看了看周边的其他将军,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从话语中来说,姚广孝这样的说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然而在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出入。

    首先是八万军的粮食供给,按照目前国师这意思,是根本没打算补充运送粮食船只。

    也就意味着,大军顶多只能携带十天左右的口粮,就得跟对马岛干上,且还只能是速战速决。

    若是被拖住了,怕是没等敌军进攻,就自行崩溃了。

    其次,现在的军队数目虽然多,但实际上多数的兵卒,都是一些旱鸭子。

    晕船先放一边,大部分都是不习水性。

    近段时间,所有的将军都在让兵卒们进行海上作战的训练,就是为了提前适应这种作战情况。

    船只的有限,导致现在七成将士的海上训练还没有达到效果,就要赶鸭子上架。

    这让卫光有些担心。

    其他的高丽将军虽然没有说话,很多人的都有些不满。

    感觉像是姚广孝这般和尚,对他们进行军事指挥,心中有些不服气。

    姚广孝看着这一幕,淡淡的说道:“据细作那边传来的情报,对马岛内本地不过五千户左右,此番倭国那边,也仅仅是有两万多人驻扎。”

    “我等八万人对两万人,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或许在很多方面,众位将军举得时机还不成熟。”

    “但大家要知道,现在的倭寇们,也是在不断的聚集,若是等久了,我等将会受到更大规模倭寇的骚扰。”

    “擅长海战的倭寇们,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损失。”

    听到国师的解释,诸多将军相互对视一眼,也觉得有些道理。

    最终还是认可了下来,在散去会议后,就立即开始调动大军,筹备进攻。

    卫光在最后,并没有离开。

    待所有人都走完后,这才苦笑着对姚广孝说道:“国师,这样做的话,是否过于残忍了一些。”

    卫光已经是彻底的明白了姚广孝的想法。

    在姚广孝这里,根本就没把高丽士兵当人对待,甚至不在乎所造成伤亡情况,强行作战。

    要知道,在目前近十八军的数目中,能战之兵,连一半都没有。

    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屯田兵,武器军备都非常的落后。

    尤其还是海上作战,显然姚广孝这是要拿命去填。

    “卫将军误会了,贫僧是出家人,自然不会作出枉顾性命这样的举措,只是就目前来说,我们已经不可能给倭国那边太多的准备时间。”

    “倭国国内目前的情况,卫将军也应该也是有所耳闻的,便就相当于我大明立国之初,百待废兴。”

    “在这个节骨眼上,越早出发,便就越能迅速的将倭国,拖入到战争的泥沼中来。”

    “这般情况下,我大明之军在明年开春后,进发倭国时,受到的阻力,就能减少许多。”

    姚广孝的话,在卫光耳边回荡。

    卫光听完后,再没有了反驳的心思。

    涉及到大明,高丽这边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之所以卫光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在高丽生活的这些年,已经开始逐步的融入到高丽的生活中去了。

    在长相上,高丽百姓和大明百姓,并没有什麼区别。

    所以,卫光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看着卫光离开的背影,姚广孝不由道:“明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将军,却还怀着菩萨般的心肠,有点意思。”

    “在长孙殿下的这些将士中,还是其他成員中,似乎都跟卫光这样的想法差不多。”

    “难道这是因为受到了长孙殿下的影响嘛。”

    姚广孝眉头微微皱起。

    这样的细节,一般人很难发现,但对擅长研究人心的姚广孝来说,却如黑暗中的烛火,十分惹眼。

    尤其是所有跟随长孙殿下的核心成员,这样的特性更加的明显。

    军队滥杀無辜,抢占粮食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一种习惯。

    但包括以卫光为首将军在内,对于百姓,可谓真是仁义之师。

    “或许,唯有这样的长孙殿下,才会值得众人的跟随吧。”

    “只是长孙殿下的麾下,可不能全是这样的人,总有些肮脏事,需要人去做。”

    “贫僧却是不在乎这些!”

    姚广孝不由感叹说道。

    从一开始,姚广孝在征伐倭国的同时,也准备大量消耗高丽的兵力。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高丽化作大明的一部分,才会变得容易许多。

    他需要的是结果,至于這个过程如何,不重要了。

    三日后,

    沿海边上,数百大小船只搭载着浩浩荡荡的八万大军出发。

    而在这批人员中,九成九的,都是高丽将军和兵卒。

    卫光等人,并未在其中。

    /64/64001/1806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