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161节
    哪个道具难,他挑战哪一个!

    还都可以上技巧,这就厉害了。

    再加上最后挑战“屋顶”的时候,下桥时候的270°,就这一个道具,已经达到了今天已经比完赛的选手里,比较高的完成度了。

    余乐说过:如果别人只敢完成1080的难度技巧,如果我完成了1440,那么即便裁判对我毫无印象,但在我做完的那一刻,他们就会记住我。

    华国。

    余乐。

    他做到了!

    在接连两个街区完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挑战后,最少有两名裁判,低头看了一眼余乐的资料。

    整体印象分,唰唰往上涨!

    嗯,这个华国选手,可以画重点!

    但余乐究竟能不能拿下高分,或者再度刷新裁判的印象,他接下来的表现至关重要。

    在挑战完第二个街区后,余乐迎来了第一个夹在街区里的跳台。

    这是一个两周转的四米台,台下有明显的坡度落差,位于赛道正中间的位置,格外醒目。

    然而挑战跳台,并不是选手唯一的选择,在跳台的两边,还有一个很长的,适合做【灾难上桥】的平桥,一个设计成雪丘一样的“墙”,选手可以在这里玩飞跃墙的技巧,或者来个【单手撑】。总之无论你擅长那种类型的道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更适合你的挑战。

    这三个道具,到目前为止的使用率差不多。

    不过亚洲运动员更喜欢跳台是事实,他们在处理翻腾类技巧的能力更强,这是国际公认的事实。

    余乐也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跳台。

    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已经玩了两个道具,充分展示了我的旋转和平衡能力,要想让裁判看见更加全面的我,当然要在跳台上来那么一下。

    余乐从“屋顶”弧形射出,270°倒滑落地,身体就自然而然地朝着跳台滑去。

    到目前为止,余乐表现的都很顺利,几乎没有丢掉什么速度,去挑战跳台也是理所当然。

    头往后转,从左侧往后看。

    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加分项。

    毕竟这世上“左撇子”毕竟是少数,来滑坡面障碍技巧的“左撇子”就更少,所以余乐习惯性往左边看,还会为他加一点分。

    谁会知道呢?他的右转头和右转体都不是很好,真是一个美味的误会。

    裁判:哦哦哦!左看,必然是左侧转体,先加0.5分!

    余乐带着雪浪,呼啸着驰向高台,在那不断攀高的过程里,他的身体在迅速地绷紧,从腰腹部开始用力,肌肉就像是拉紧的橡皮筋,在拉伸到一个极致的时候!

    脚下一轻,他被惯性推动着脱离了跳台,朝着高处飞去。

    同时余乐向左转体,身体向后翻腾!

    一周。

    半周。

    810°落地!

    偏轴!!

    当然,如果按照国际上的算法,余乐这个动作属于翻腾360°,加上左侧转体450°,名为“偏轴450°跳台技巧难度”。

    偏轴=翻腾。

    如果不翻腾,怎么偏轴呢?

    450°=转体一周半。

    一旦这样设定就更加直观。

    “偏轴”肯定比“正轴”直观,同时只需要计算“转体”的周数就好。

    而且这只是个四米台,也最多能完成两周的转体,余乐选择“偏轴”+810°的转体,如果按照国内的标准,他还“偷”了半周。

    这个水平,即便不如90分以上的大神,但作为中层也算是“顶格”了。

    不过余乐在抓板上的劣势还是比较明显,在他可以这么从容完成这个空中技巧的情况下,他只敢做一个单手的【安全抓板】。

    也就是右手抓右侧板外侧,轴心由始至终就捏的紧紧的,不敢多“浪”一分。

    余乐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啊!

    他的转体就是还不够强!

    这又是国际级的比赛。

    他就算再想把自己的全部能力一股脑的都拿出来,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因而这一跳,就让裁判看见了余乐身上的一些弱点。

    和转体没关系,才接触余乐,他们可还看不到那么远。

    他们看见的是一个专业化打造出来的运动员,足够的标准,足够的强,却缺少坡面障碍技巧的自由度,缺少那些玩乐的,随意的,从容。

    这个影响倒不会扣掉余乐这一跳的分数,只是整体印象会有点失望,裁判们想要看见的是更加自由的灵魂。

    余乐是不知道裁判想什么,否则一定会大声抗议。

    我也想自由!那也要等我实力足够高的时候在来!底子就在那里,怎么做怎么有,当然就实现自由啦!

    现在嘛,规规矩矩的把自己想做的呈现出来,就很好了不是吗?

    刚刚的跳台难度并不高,余乐又用【安全抓板】苟了一次,顺利来到了道具区。

    这个设计就更加新鲜了。

    余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建筑物。

    巨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翻卷着,倾斜着挡在路的中间,抬手指天,又如翻卷的海浪,带着凌厉的气势矗立原地,等待每个人的挑战。

    这是个u型场地,但只有半边,长度也只有十米,与标准的u型场地相差甚远。但高度是标准的七米,选手在这道具上,必须完成至少一个u型场地的技巧。

    都说擅长坡面障碍技巧的运动员,都是最全面的滑雪者。

    这一点毫无疑问。

    腾挪闪转,不同的道具不同的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几乎横跨了所有的自由式滑雪内容,如今再多个u型场地也不奇怪。

    只是余乐在这个道具上没少吃苦头。

    到目前为止。

    余乐完成了“断桥”,“屋顶”,“两周四米台”,这一路上也不乏一些奇特的道具,余乐都适应良好,练习几次……不说手到擒来,也很快就摸清了规律。

    只有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把余乐难住了,还是在他有世界冠军指导的情况下,依旧和这个道具嗑了很久。

    借助惯性冲上去,再拧动身体折返下来,不难。

    余乐也算是有些滑雪和空中技巧的底子,只是做最基本的动作,余乐试上两次,就可以从容进行。

    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的就滑下来不是吗?

    这是比赛。

    在赛场上设立这么一个道具,不就是为了看见选手的全面性吗?不就是想要看见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去克服难关,做出突破性的挑战吗?

    余乐不得不重头训练u型场地的发力,以及旋转方式。

    时间太短了,训练安排的很紧张,余乐也确实缺乏u型场地的训练基础,他在这个道具前不知道摔了多少次。

    周晓阳都可以很快适应的场地道具,余乐第一次用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

    就像柴明对余乐的评价。

    如果为余乐的滑雪能力作一个圆形的表格,有“技巧”“基础”“多样性”“常识”“滑雪”等,那么余乐在“技巧”上一定一枝独秀,像最尖锐的矛头一般,突破地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所以一旦离开了“坡面障碍技巧”这个运动所需要的技巧要求,余乐就只能被迫重头练起。

    不是他成长的慢,而是他的起点太低了。

    余乐在赛前一周的时间,几乎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上,起步低,勤能补拙,再说天才也有天才的道儿。

    余乐觉得自己还行。

    从跳台一跃而下,一周半的偏轴旋转并不难,余乐落地完美,不但没有丢掉任何的速度,而且还在这一起一落间,将速度再出增加。

    70迈!

    绝对有70!!

    余乐感受这一刻追风逐翼般的急速,就仿佛从天空坠落而下,裹挟着最强劲的,如同流星一般的力量,狠狠地轰击在u型台上。

    “唰!”

    身体随着地形变化,转瞬间就如同躺平在半空,与地面形成了90度的夹角,惯性让他不会脱落,反而以极快的速度冲出台沿。

    7米高的高度眨眼间就到了!

    滑雪板在这一刻脱离了地面,就仿佛脱离了泥潭的瞬间,带来了自由的空气,他在空中用力,身体顺着那惯性转动。

    转体一周。

    转体两周。

    身体就如同快速旋转的陀螺,黑色的滑雪服团成一团,于是好像边缘处有乌光在逸散,将他朦胧地包裹。

    余乐的爆发力很强。

    这是因为他身体太长,完成跳水动作需要的半径更大,所以他必须一再提高自己的速度,以保证在入水前那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完成更加高难度的动作。

    余乐的基础确实很好。

    一周的时间,一个新的场地训练,他依旧让自己做出了720的转体。

    没有摸滑板。

    是为了保证可以完成转体的难度。

    这是比赛,哪怕再想拿出高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考量。

    摸板就做不了两周。

    两周就摸不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