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荷兰科学家范德胡斯特从理论上算出中性氢原子会辐射出21毫米谱线。1957年美国天文学家汤斯开列出了17种可能被观测到的星际分子谱线的清单,此人由于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被列为上个世纪四大天文学发现之一。在以后的年代里,天文学家从宇宙中观测到的分子有:

    1963年10月,首次在仙女座观测到羟基分子光谱;

    1968年,观测到了氨分子、水分子的光谱;

    1969年,又观测到了星际甲醛的有机分子光谱;

    1973年,又发现一种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有机分子光谱…………

    到1994年止,人类一共从宇宙中找到108种天文有机分子,此外还找到了50种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的同位素,还有一些地球上没有自然样本的有机分子。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对研究星际生命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说,目前发现的星际分子几乎都是由六种基本元素构成的:氢、氧、碳、氮、硅,这个排列表中的前五种如果加上磷,它们就成了构成地球各种生命的基础资料。再比如说,甲醛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则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由于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尚未辨识的有机分子,它们很可能会组合成多种生命形式。

    其次,这一天文发现还说明,宇宙中到处都充斥着有机分子,它们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天文学研究表明,这些星际有机分子不能存在于高温的星球中,它们只能存在于温度较低的行星、暗物质或者宇宙尘埃当中,甚至当恒星爆炸死亡之后,也可生成大量的有机分子。所以在星系与星际之间、恒星与恒星之间,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些有机分子,它们随尘埃或气体飘泊,极不稳定,漫游在宇宙当中。

    宇宙有机分子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地球生命绝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人类也不应该是宇宙的独生子。

    越来越多的发现为我们指示出了一个确定不移的方向:宇宙中确实存在生命,既使是我们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产生。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证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办法寻找他们。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60

    欧洲有两位学者继承了福特的事业,他们是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贝尔吉埃奥尔科夫斯基与哲学家兼新闻记者刘易斯•鲍埃尔,他们在欧洲创办了《平面》杂志,并将福特的口号用作杂志的题辞。

    当然了,目前对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程度的推测还不可能有什么证据,这是这个推测的致命弱点。但是,我们同样相信,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的证据就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之中,问题是你是否有能力将它拿来。正像著名物理学家贝尔吉埃所说:“我们无法推翻外星人曾来访问以及原始文明无影无踪地消失的假说,也无法推翻往昔文明的知识与技术足可与今天媲美的推论。我们认为,我们称之为秘传的那些被各种形式遮掩起来的成就,也是实实在在的成就,犹如魔法师的成就一样。”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并与之对话。此时,两艘宇宙飞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飞去。1986年,当它们穿过冥王星后,即飞离了太阳系,成为一颗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分别于14.7万年和55.5万年后飞抵太阳系以外的另一个星系。

    “旅行者号”带有录制着我们地球人特征、地球风貌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铜制镀金唱片。这位美国总统在致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向宇宙传送这一信息。10亿年后,当我们的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球的面貌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有许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并存在着遥远的宇宙文明。如果一个这样的文明截获了‘旅行者号’,并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很明显,“旅行者号”是为了寻找地外文明而发射的,换句话说,美国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

    1994年,当苏梅克--列维慧星撞击木星时,科学家发现,当撞击发生时,有大量水蒸汽出现,这说明,这颗慧星上带有大量的固体水。有水就有生命。苏梅克--列维慧星在宇宙中是颗很平常的慧星,它们在宇宙中穿行,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实际上,问题还不单单在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难道必须拥有与地球相似的自然条件吗?地球的生物观普遍适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吗?事实证明,生命只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万种生物,在我们已知的120万种中,有9000多种并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环境。因此,对生命的顽强性、多样性我们知道的还很少。

    地球生物观认为,阳光、水分、氧气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们却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极冰层下发现了不需要阳光的生物;也发现了不需要氧气的细菌,它们叫厌氧细菌。生命真是不可思议,它顽强到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之外,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环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极强的核物质周围也同样有生命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们很可能比我们的进化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登上月球,而且还能探测整个太阳系,那么,一个比我们发达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来考察,在与我们的先民接触当中,留下一些遗迹,传授一些知识,是完全有可能的。在这一思想下,产生了“远古接触论”。

    远古接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福特•恰尔兹•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够推翻流行理论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垄断下解放出来”的口号。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间存在巨大的生物,对于这些生物来说,我们世界的大小只介于饲养箱与实验室之间。他甚至说:“我推测,我们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财产。我觉得地球本来不属于任何人,但后来它被勘察,沦为了殖民地。”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61

    第二节茫茫宇宙觅知音

    某一天,一批来自太空以外的生物,突然驾驶着奇形怪状的宇宙飞船,出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内。惊惶失措的地球人用所谓先进的武器向来犯者进攻,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只见一颗颗导弹拖着长长的浓烟,像一把把利剑剌向来犯者;一架架战机义无返顾地冲向侵略者。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由于科学技术的悬殊,使地球人的反抗终究化为泡影。高贵的地球人,不得不向长着无数根触角、像章鱼一样的宇宙生物,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地球被奴役了,地球人一律变成了奴隶,在章鱼般生物的统治下,一批批悲惨地死去。

    这是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奇怪的是,这种情绪几乎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好像宇宙以外的生物,不论他们的文明程度如何,都像地球人一样贪婪、残暴;好像宇宙间根本不可能出现平等的交往。实际上,科幻小说反映的只是一种情绪,是地球人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情绪。我们对宇宙生物的一切推测,都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因为我们人类正像小说中的地外生物一样,贪婪、残暴、自私,因此我们才把这种认识强加给幻想中的地外生物。说穿了,这正是我们对自己本身失去信心的表现,也是对人类文明所走过历程的反思。

    @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世界科幻的发展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真理,那就是,人类对自己越来越怀疑,越来越恐惧,我们正在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科学的发展引向死亡地带。这绝不是恶意中伤科学,也绝不是笑谈。

    @书@如果不信,我们来回忆一下。幻想是人类愿望的表现,也是对生活前途的展望。在古代时期,人类的幻想都是美好的,充满了浪漫,表现了人类对未来的信心,它们的格调基本上是明快的。想一想嫦娥奔月的神话,想一想精卫填海的传说,再想一想盘古开天的壮举,多么浪漫,多么雄壮,根本没有一点点灰暗的色彩,读了使人振奋。再读一读凡尔纳的作品吧!它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人类真是含着笑容在展望自己的未来。

    @网@然而,从上个世纪以来,科幻的格调变了,它变得那么灰暗、那么沉重、那么可怕。读科幻作品,不再是一种享受,简直就是心灵的考验,你必须有钢丝一样的神经系统,必须有久经沙场般的意志,还要有一次能吃下七只苍蝇的本事。《星球大战》让你心跳加速到每分钟120次;《异形》和《苍蝇》让你三天吃不下饭;《撒旦回归》让你真后悔来到这个世界,等等。从这类科幻作品中你读到了什么?是恐惧,是失望,是悲哀。浪漫没有了,雄壮没有了,自信心也没有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对地球以外生物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