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171节
    要不是自己还得回家睡觉,杨县丞都恨不得就长在作坊里了。

    实在是这段时日作坊里的销量太喜人,这不才几天功夫,他又收了两百多两银子的货款。

    周青林特地从县衙里安排了一名书吏过去,让他专门统计仓库的进出账目,黄主簿则主管销售的记账,而杨县丞负责签订单和收货款事宜,最后再把所收银两全部交到周知县手里。

    这样各司其职,作坊里的账目想糊涂都难。

    ......

    剪过三茬红薯苗后,周青林没再继续剪苗插种了,往后花园的红薯地里撒了肥料之后,就由着它们了。

    虽当着知县,可县衙里并没多少事,升堂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最近一次还是因为相邻两家因为一堵院墙而打架的事,最后给他们在地契上重新标了界线,两家才消停了下来。

    这让吕、应二人对当官又有了新一层的认知,本以为当了官后,接触的一定都是一些不寻常的事物,最起码也不会像如今这般,每天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有时为一只老母鸡都要费上半天口舌,这算什么官老爷啊。

    吕志义和应进庆陷入深深的怀疑中。

    周青林朝两人各踹一脚,“当我是官居一品的大首辅啊,告诉你们,咱就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要管的当然就是这些鸡毛蒜皮了,你们以为碰到大案是好事啊,我是巴不得以后找上门的都是这些琐碎呢。还有,从今日开始,你俩每隔两天上交一篇文章给我,听到了没?”

    再不抓一抓,这两人怕是早就忘记三年后还要参加乡试的事了。

    吕志义和应进庆“嗯嗯嗯”地点着脑袋,表示晓得了晓得了。

    ......

    时间很快进入到了五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这段时间,周青林每隔上两日就会去新露湾村一趟,跑得这么勤快,实在是育种地里的玉米和红薯长势喜人,周青林每每看到它们时,心里都是说不出的舒坦。

    喜子和牛三也是乐呵呵的,他俩并不知道地里种着的是啥,心里都想着这些大概率就是草药吧。

    至于两人为啥会这么开心,那是他们觉得这么一大片草药肯定能卖不少银两,能帮着老爷挣银子,他们当然高兴啦。

    ......

    这天晚上,检查完三闺女作业的周青林,回到书房后,就又拿起笔在纸上设计起住房的样式来。

    想起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拆迁安置房,就是三间平房外带院子的那种,周青林觉得挺不错的,三间房,中间堂屋两边卧房,这样的户型是最实用也是最常见的。

    还有,到时他就在院子东面的位置再建上一个厨房,这样就齐活了。

    想到这里,周青林笔尖舔墨,准备在纸上画出厨房的位置来,可等他刚画上一条横线,就听到堂厅门外传来似有若无的敲门声。

    笃笃笃 ,

    这么晚了,肯定不会是李安,再说真要是李安过来的话,他也不会这样敲门的,又不是搞地下工作。

    地下工作?

    周青林的心突然砰砰直跳,他怎么觉得有些吓人呢。

    敲门声还在继续,还是若有似无,轻轻的。

    周青林快步出了书房,“是谁?”

    边问边从储物仓库中找着趁手的武器。

    “周状元,是我,伍侍卫!”

    伍侍卫?

    周青林恍然,伍侍卫不就是晋王身边的那个高个子随从吗?

    大晚上的他过来干啥?

    还有,总不会他家主子又受伤了吧?

    容不得周青林多想,门外的伍侍卫又“笃笃笃”地敲了几下,听着有些急切。周青林没有耽搁,他拔开门栓,就把门打了开来。

    见门开了,提着一个大包袱的伍侍卫快步走了进来,等人走进来后,周青林看到伍侍卫背上还有一个大布包背着。

    大包小包的,这是逃难来了?

    没等周青林询问伍侍卫大晚上的过来所为何事,就看到门外又有一人走了进来。

    且脚步在踏进门槛时故意发出重重的声音,看着就是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02 19:14:34~2022-05-03 19:33: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尉迟胖胖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ww、曹曹闭 5瓶;羊淅淅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8章 、拜师

    周青林去书房又点了一盏油灯出来, 有两盏油灯照着,整个厅堂亮了不少,也让周青林完全看清楚了来人的长相。

    这是个约摸十三、四岁的少年,个子不高, 身材偏瘦, 只见他身上穿着一件白色暗纹绫绸衣袍, 绸袍上系了一根两指宽的橙红色革带,腰间除了挂着的香囊,还挂了一块白色的玉珮,没看清上头有无花纹刻着, 大概率是块无事牌,玉佩在火光下闪着莹润的光泽, 一看便知不是寻常物。

    再看少年的脸,撇开对方此时皱眉抿唇的表情不算, 那浓眉, 那高鼻,还有微微上挑的凤眼, 这不是晋王的崽还会是谁。

    周青林朝伍侍卫看去, 就见对方点点头,接着又见他从怀里拿了一封信出来。

    周青林接过看了, 上头只短短写了一句,“长子李煜拜周修撰为师。”

    屁的拜师,哪有人黑灯瞎火爬人家围墙过来拜师的,这怕不是逃难来了吧。

    娘的,一而再再而三, 他这是一不小心踩到晋王窝里爬不出来了是吧。

    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离得京城老远, 结果千里投炸弹, 又给他送了一个烫手山芋过来。

    再看边上的小屁孩还一副不乐意的表情,周青林恨不得给他一个脑瓜崩,你当老子喜欢你来啊!

    可惜他不敢,这可是龙子凤孙呢,除了腹诽周青林只能认怂。

    伍侍卫显然还有事要忙,马车还在围墙外头等着呢,所以他没有耽搁,从怀里又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周青林后,就告辞准备离开了。

    李煜追了出去,可伍侍卫并没有停留,只说了声,“小主子要听老师的话。”而后就翻墙离开了。

    周青林看到对方翻墙时那干净利落的身手,突然觉得自己每天六十五个俯卧撑和提着篮子跑城门口买菜一点都不香了。

    唉,自己这点小锻炼在武林高手面前怕只是毛毛雨吧。

    可一想到晋王又挨刀又被狗熊追着跑的场景,周青林顿时心里平衡了不少,看来,有功夫的也不过如此罢了。

    想到这里,周青林没再纠结,转身就准备回屋里去,可看一旁的小少年,人家正一声不吭地站在围墙边上,隐隐有种马上就要哭的感觉。

    周青林可以理解他的心情,任谁被人丢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里难受不安是肯定的,何况这还是个半大孩子呢。

    “走,咱们回屋去。”周青林和声说道,边说他边在心里想着明日该怎么和人介绍李煜,还有今晚该怎么安排睡觉的地方。

    结果人家对他的话压根不搭理,依旧一动不动地杵在围墙边上。

    “你站在这里干嘛?”

    “我要回去!”少年声音开始哽咽。

    “回去干啥?难道你准备给人家送几十斤肉去?”

    送肉?啥送肉?送啥肉?

    李煜愣住,不明白“送肉”是什么意思,不过被这么一打岔,离家的惆怅总算少了许多。

    两人回到屋里后,周青林让李煜帮着一起把书房里的罗汉床给抬到了卧室里,然后他又从木柜里抱出两床薄被来,准备一床垫一床盖,想着今晚就让李煜在罗汉床上将就一夜吧。等到了明日,自己再去家具铺子买张木床。到时就摆在书房里好了,这样睡在隔壁,自己也好放心些。

    没等李煜再次酝酿出忧伤的情绪,就被周青林安排的团团转了,又是帮着抬床,又是铺被,又是找枕头的,被零零碎碎的事一分神,这下心里啥多余的想法都没有了。

    周青林去门外把装着水的木桶提了进来,这是他明日准备洗脸用的。

    让人洗漱过后,周青林就催着少年快点上床睡觉去了。有啥话明日再说,此时已经很晚了,再不睡觉天都要亮了。

    许是一路奔波实在太累,加上在马车上也难以安睡,是以,躺到罗汉床上的李煜没多会儿就睡着了。

    听着轻微的鼾声,周青林却迟迟没有上床,碰到这样的事,他哪里还睡得着啊。

    想到另外一个信封,周青林忙从怀里掏了出来,打开,见果真如自己猜想的那般,信封里面装着的全都是银票。

    周青林倒出来数了数,一共有三十张,一千两一张的面额,这是足足三万两。

    娘的,这到底背水一战,还是托孤的节奏啊。

    想到晋王动不动就被人暗算的猪脑袋,周青林总觉得后一种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唉,烦啊!

    周青林把银票重新装回到信封,而后再放进了储物仓库,这些银子他并不准备动。

    话说,这可是人家爹娘留给孩子往后的立身之本,自己得给人家规划好了,轻易不要去动用。

    要他说,好好的去争那个位置干嘛,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好吗,还有,自己是啥个脑筋没个数吗,到时抢位不成,独留下孩子一个,多可怜啊。

    唉,真是吃饱了撑得。

    远在京城的晋王忍不住连打了三个喷嚏。

    ......

    进入夏日天亮得早,才过了寅时,外头已天光大亮了。

    周青林还是如往日一样,准时准点醒了过来,可等他穿衣准备起床时,就看到对面罗汉床上的小少年已经穿好衣服坐在床上发呆出神了。

    “怎么不再多睡一会儿,时间还早呢。”周青林起床穿衣。

    李煜摇摇头,并没说话。

    看来小少年又开始想家了。

    想了想,周青林笑道:“既然不想睡,不如跟我买菜去吧。”

    买菜?李煜凤眼微睁,表示没听明白。

    半刻钟后,一高一矮的两人出了县衙后门。周青林把竹篮递给李煜提着,他自己则小步慢跑了起来,许是这样的情况太新鲜,李煜哪还有多余心思放在想父王和母妃上啊,看周青林快跑远时,他立马也撒腿追了上去。

    就这样,两人跑跑停停,很快到了城门口,今日因为路上耽搁了时间,是以卖菜的村民们已经在城墙脚下把摊子摆上了。

    几十个摊位接连在一起,看着长长的一排,等见到有人提着篮子过来,村民们纷纷叫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