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重振大明 > 第166节
    见唐枫这个在大明名声极大的人物见问,吴襄很是欢喜,他知道若是能得唐枫的提携,自己儿子将来的前途必然比自己要宽广,便笑着道:“小儿名叫三桂,劳唐大人您过问了。”

    “唔,三桂,好名……”唐枫其实心事还在那些死难的将士身上,随口念了一下后,就突然怔住了,“吴三桂?你叫吴三桂?”他用难以置信的目光上下打量起了眼前的少年,直看得吴三桂全身发毛,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好半晌后,唐枫才从震惊中走出来,自己居然又一次碰上了一个名垂后世的大人物了,虽然他的名声其实并不好。不过对这个将来有着极大成就的少年吴三桂,唐枫却不敢轻视,虽然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这个吴三桂很可能不会成为千人唾骂的大汉奸,但他的本事却还是在的。所以在平复了心情之后,唐枫才呵呵笑道:“将门虎子,吴世侄将来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见唐枫如此看重自己的儿子,吴襄心里也是一阵欢喜,忙谦逊了几句。

    眼看着天又暗了下来,众人这才分道扬镳,唐枫回京复命,而袁崇焕则带了人马返回辽东,以防金人死心不息,再在那边闹出了什么动静来。但是他们全都没有看见,在面对着赵率教等人的尸体时,满桂的脸色异常的阴沉,他在翻身上马的时候,恨恨地盯了袁崇焕的背影一眼,已经暗自下了决心。

    唐枫带兵回到了京城,受到了满城官民的热烈欢迎,经此一战,唐枫已经真正成了北京城中百姓们心目中的英雄,若不是他的挺身而出,只怕北京城中人就要在恐惧中度过这个年节了,可现在才腊月二十九,一切就都恢复了。

    此时天已经破晓,虽然已经感到很是疲惫,唐枫还是决定先进宫面圣,将事情禀报之后在回家休息。见到唐枫回来,崇祯当时就问道:“情况怎么样?”|

    “回皇上的话,臣幸不辱命,已经将来犯的金人赶出山海关去了,而辽东又有袁崇焕率军坐镇,金人又是大败之下退却,已经无力再犯了。”

    “好,好啊!逸之,你辛苦了。这就回去好好休息一天吧,明天就是年三十儿了,到时候你再上朝来,朕自会嘉奖于你的。”

    “臣叩谢皇上隆恩!”唐枫磕头谢恩之后,便离宫而去。

    到了家里,他便看到了那张充满了担心和不安的脸在见到自己之后化为了狂喜:“相公,你终于回来了!”已经有了两个来月身孕的柳慧疾步上前,紧紧地搂住了唐枫,却让作为丈夫的他吓了一大跳,妻子可是有孕在身的,可不能有什么损伤啊。

    好半天后,两人才分开,坐了下来后,柳慧才满是后怕地道:“一听说你居然带兵去与金人作战了,吓得我几夜都不能合眼,幸好老天有眼,相公你安然归来。”

    唐枫轻轻地抚着妻子的手,笑着安慰道:“你相公我带兵也不是第一次了,已经能判断出什么时候安全,什么时候危险,为了你和我们的孩子,我是不会真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的。倒是你,现在又怀上了孩子,可不能太过伤神了,吃过了饭后,就和我一起进房好好地睡上一觉吧。今后可不能这么不知保重自己的身体了。”

    “嗯。”柳慧乖巧地点头道:“慧儿记住了。”

    “对了,我们的女儿呢?怎么爹回来了她却不来迎一迎啊?”为了活跃气氛,唐枫便转移了话题,四下里打量了一番后问道。

    “这才五更天,绰儿她还不懂事,可没这么快醒来。”听到柳慧的回答,唐枫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自己怎么就把这时间给忘了呢?

    睡了大半日,又和妻子女儿好好地团聚了半日,唐枫终于恢复了精神。这时候,他就开始想象明天皇上会怎么奖赏自己及下面的军士们了。虽然在崇祯面前他好象不是太看重赏赐,可唐枫毕竟不是圣人,做出了成绩也是需要有人来赏识的,而且他还有着更大的抱负,当然希望皇帝能任自己一个要职了。

    只是在唐枫细想了良久之后,却也没有一点头绪。现在朝中的官位都有其人,根本就没有一处能让自己安身的,这就让他有些不解了:“莫非皇上只是赏我一些钱财吗?”

    怀着期待的心情,唐枫于大年三十的早上来到了紫禁城,虽然他现在的身份是进不了早朝的大殿的,可是这次却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唐枫得以再次进了殿中,只是却站在了群臣的最后面。

    山呼万岁之后,崇祯在上面就开口了:“金人贼心不死,竟在这年节时突然犯我大明,若不是我朝中有良将勇士相护,我北京就危险了。此次早朝,朕第一件想说的事情就是如何恩赏那些为国效力的将士们。诸位爱卿,你们有何建议哪?”

    “皇上圣明,这次金人突然而来,的确多得京中兵马奋勇杀敌,臣以为除了给予他们一些钱财丝帛的赏赐之外,也该因个人的功劳而升迁他们,这样方能激励我大明所有的卫所官兵,让他们有一个前进的动力。”有臣子立刻出班奏道。

    这一次的朝会可以说是这些日子来最是和谐的了,大家都在对一些有功之人该如何升赏而做着讨论,并没有往常的争吵,这让高高在上的崇祯心情也极是愉快。或许是因为阉党执政时压得太紧了,朝中官员无人敢唱反调,在崇祯扳倒了阉党后,朝中风气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平日里无论什么人提出什么看法总有人唱反调的,事情也就经常因此而被拖上几日,这是崇祯最是头疼的事情。可今天却显然没有这样的不愉快发生了。

    唐枫在后面听着那些为国苦战金军的兄弟们都得了封赏,心里也为他们高兴,他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是该跟皇上进言,说说火器一事了。这一次能如此轻易地将金人杀败,那些改进过的火炮也是功不可没的,而这又是徐沧所做的贡献,他觉得不能忘了自己的这个老朋友。正当他盘算着这一切入神的时候,身旁有人突然打了他一下,小声道:“唐大人,皇上在叫你呢。”

    “哦?”唐枫这才醒悟过来,快步走了出来,行礼之后便站在了阶下。崇祯看了他一眼后,对着群臣道:“想必也不用朕多说了,这次北京之围能如此轻易而解究竟什么人出了最大的力,满城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诸位爱卿应该也很明白吧?”

    众臣的目光都看向了唐枫,他们的表情有羡慕、嫉妒、讨好……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唐枫是真的无法可挡了,这可是保国的大功劳,不是任何人能够抹杀的。但是一些对他依然不服气的官员却又在想着该怎么让他不能占据着一个有着大权的衙门。

    正当大家都神情各异地看着唐枫时,崇祯发话了:“朕曾想过许多的封赏,但这一切都不足以褒奖唐枫。所以在权衡了一番之后,朕决定——封唐枫为安平侯!”

    此言一出,全殿上的人都愣住了,封侯,那可是几十年来都没有过的恩宠啊,那可是身份的象征。但是也有一些人却松了一口气,一旦被封了侯爵,唐枫自然无法入仕为官,自己的位置可算是保住了,这种想法多是在兵部的一些官员的心里产生。

    唐枫也没想到皇帝会给自己这么一个封赏,不过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他也知道有明一朝,身为勋贵身份的人基本都做不出什么大事来,可自己却还想要为大明的振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若是就此做了个安乐的侯爷,只怕自己的理想就要付诸东流了。

    但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另外,朕还会将原来的信王宅邸赏赐于你,怎么样,唐卿,你可愿意啊?”

    “臣……谢主隆恩!”唐枫已经没有办法拒绝了,也没有办法去推敲崇祯为何要来这么一手,只有跪下受了这恩赏。崇祯朝第一个被封为侯的人也就在崇祯初年的最后一日里出现了。皇帝竟把潜邸都送与了唐枫,这让朝臣们再一次对唐枫刮目相看,看来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取代,许多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和这个新晋的侯爷攀上交情了。

    在有些晕眩地退下之后,唐枫的心里却产生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其实自己这次所立的功劳和前番守住宁远的功劳相比并不算什么。可是为什么这次却得如此重的赏赐呢,那就是因为自己这次是在群臣的眼前立下的功劳。而在远离北京的辽东,无论那些人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却都因为不是事关自己而被群臣选择性地忽视了,这或许就是守边将士的无奈吧。

    在论完了功劳之后,就有人提出了另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对蒙古的责难。明明已经是大明的藩属,但这一次金人有所行动蒙古人却按兵不动,这分明就是心怀不轨了。有人便奏道:“皇上,此事断不能就这样算了,我们必须要让蒙人给我们一个交代,金人入侵我中原他们不管不问,而且还让出了路来让他们轻易突入,实在是罪不可赦!”

    群臣都是如此看法,崇祯便准了他们所请,命人写下问责之书送去蒙古草原,让他们给大明一个交代。然后又是对被金人所侵害过的各府县的安抚工作,这样一直讨论到了中午时分。

    就当唐枫以为可以散朝的时候,一名言官却上前一步道:“皇上,臣要弹劾一人,辽东经略袁崇焕!他身为辽东经略,不但没有守住了我大明的边疆,还让金人从旁杀入,致使我大明百姓遭受苦难,京城被围。这一切他都难辞其咎!”

    第563章    弹劾

    若真说起来,此次金人入侵中原,作为镇守辽东,时刻要关注着金人动向的辽东经略袁崇焕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之前他在辽东战事上得了胜为皇上所重赏,朝中有不少的官员对此有着看法,所以现在一有人提出要弹劾袁崇焕就有不少人附和。

    但是唐枫却不这么看,这不是因为他与袁崇焕的交情非浅的缘故,而是因为唐枫是守过辽东的人。大明的疆域极其辽阔,虽然各处都派了兵马驻守,但终究无法处处都有人看着,金人只要有心,自然能避实击虚,绕过明军重点防御的所在突入中原。至于说袁崇焕没能及时发现金人动向,就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辽东军只要能守住城池便是完成自己使命了,可从来没有监视金人动向的责任。

    所以在眼见得满朝官员都在议论着袁崇焕的罪过的时候,唐枫终于忍不住为其说话了:“陛下,各位大人,虽然袁崇焕在此事上有着一些责任,但他却不必负上全责。此次金人突然一改往常的打法,绕过了辽东的关卡从北边杀入,乃是因为我大明有奸细去了该处禀报的原因。在全无防范的情况下,袁崇焕才会如此失策,致使北京被围,多地百姓遭难。但袁崇焕还是在闻报之后第一时间赶来了北京,若不是他及时出现在东北方,金人这次入侵中原便能从容而去,不会付出近两万人的代价,还请陛下明鉴。”

    “安平侯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崇祯看了看下面的群臣问道。

    “陛下,安平侯只说中了其一,却没有提另一点。想必是因为他与袁崇焕有旧,所以特意在为其开脱吧。”那名第一个开腔弹劾袁崇焕的官员突然说道:“不错,若是金人真是突然改变了用兵之道,虽然袁崇焕也有一定的责任,但他却也情有可原。可若是这一切都是在他能预先估计到的情况下发生的,那就该当别论了。”

    “徐大人你这话却是什么意思?莫非认为是我在包庇袁崇焕吗?”唐枫心里不快,面上微带着怒容质问道。

    “下官不敢!不过安平侯你或许也被人所蒙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袁崇焕的不听下属进言,才会酿成的。皇上,臣这里有一封从辽东刚刚送来的书信,上面详细地写明了此次金人在我辽东所做下的种种事情,以及袁崇焕的连番失策!”那人说着,从袖筒里取出了一本奏章,递到了内侍的手上。

    “这道奏章乃是由辽东将领满桂所写,他身在袁崇焕的身边,对那里的情况比我们在京城的所有人都要清楚。”说到所有人的时候,他的眼睛看瞥了一眼唐枫。唐枫听到是辽东的将领所写的陈奏,心中便是一阵讶异,他可不知道辽东内部出现的矛盾。

    “陛下,那满桂在奏章里写道,其实在此之前,金人就曾出兵攻我辽东义州和广宁而城,袁崇焕贻误军机,致使二城全数陷落,一万多将士身遭不测,这一点他袁崇焕就没有及时上报。而在他发兵前去援救的时候,满桂却看出了这其中有着不寻常的地方,几次劝说,让袁崇焕静观其变,可那袁崇焕却刚愎自用,全不听部下的劝说,还一意孤行地带兵前往两城,却全扑了个空,这才使得金人抓到了机会,从容从北边突入我大明疆域。”

    “竟有这种事情?这一切可是真有其事吗?”崇祯闻言面色一寒,忙问道。

    “陛下,此事不光是一个满桂,许多当日随着袁崇焕前去义州二地的将士都是知道的。若是陛下不信的话,大可命人前去查个清楚。从这一点就可说是那袁崇焕用兵不当,才会有今日之悲剧出现。另外,还有那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及下属一万大军,也因为袁崇焕回军迁延,才使得他们与金人在山海关外百里处死战尽殁,这一切的一切,他袁崇焕都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可事到如今,他却依然连一道请罪的折子都没有上,实在是其心可诛!”

    群臣听了这话,就更落力地说袁崇焕的不是了,纷纷指责他用兵不当,刚愎自用,一时唐枫都无法为其说话了。崇祯的面色越发地难看了,他最恨的就是有人隐瞒欺骗自己,这袁崇焕居然做下了这事,的确是让他难以容忍的。好半晌后,崇祯才冷声道:“好了,你们都住嘴吧!今日乃是年三十,又是大胜之后,此等不让人欢喜的事情就留到明年再说吧!”

    虽然皇帝没有当场就定袁崇焕的罪,但唐枫的心里反而更难塌实了,他不知道再过了这个年后,皇帝会怎么处置袁崇焕。在历史,袁崇焕是在崇祯三年,北京被金人围攻后不久而被皇帝所杀,莫非他的命运还是不能逃过吗?可唐枫也知道,现在自己再为袁崇焕说话恐怕也无济于事了,只得叹了口气,站了回去。

    早朝就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中散去了,就当唐枫满怀心事地要离宫的时候,一名内侍却突然跑了上来:“安平侯,皇上请你去西暖阁一见。”虽然真正册封的诏书还没有下达,可是皇帝既然当众说了,那唐枫安平侯的爵位就已经到手了,那些宫里的太监自然乐得这么称呼他了。

    暖阁之中,君臣相对而坐,崇祯适才的怒气已经不见了,而是满脸笑容地道:“逸之,你对朕给你的封赏可还满意吗?”

    “陛下竟将潜邸都赐给了臣,臣实在是惶恐不安哪,怎还能不满意呢?”

    “其实早在你助朕将魏阉一党铲除的时候,朕就想将那处宅子赏给你了。你现在住的一直都是魏忠贤旧日里送与你的宅子吧?这可不行,是你将魏忠贤送上绝路的,怎么能一直留在他的宅子中呢?不过因为朕的潜邸乃是王府,你只是一个朝臣,所以才一直不得其便。如今好了,你成了侯爵,住进这王府之中也有些般配。

    “这信王府朕一待就是六年,那里的仆人朕有时候还会想起,望你在今后能善待他们,这样也不枉了你我君臣之谊。”崇祯絮絮地说道。

    唐枫忙起身领了命,他却也没想到崇祯还是个重旧情的人,连当年在王府里的下人都还记挂着。其实这也难怪,在那几年里,崇祯正是最难熬的一段时日,若不是那些下人们的悉心照料,恐怕他也撑不到帝位传到手里的一天。只可惜那些人不是全能进得了宫的,所以只有将他们留在信王府中,今天却将他们托付给了唐枫了。

    “皇上,臣有一事不明……”见崇祯的心情还算不错,唐枫便大了胆子想问一问,为什么皇帝会给自己这么一个勋职,而不是实职。他一开口,崇祯就知道了他想要说什么,便一摆手道:“朕知道你想问什么,朕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你着想。虽然这一次你立下了大功是朝中上下都无法否认的,朕便是将你任为兵部侍郎也无人能反对。可是你毕竟年轻,根基太浅,在朝中是无法立足的,所以朕在几次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封你为侯。虽然如此一来你是不能再在朝中任职了,可是只要朕给你旨意,你还是能为朝廷办事的,而且你现在的身份比寻常臣子要高了许多,更适合你做一些事情。”

    “皇上考虑得比臣可要深远得多了,臣实在是惶恐啊。”唐枫此时才知道崇祯这么安排的用意,这都是为了提携自己啊。这让唐枫心下大为感激,但同时却也叹了一口气,从皇帝的话里他也听出了另一点,朝中并不是如表面看到的那么太平啊。

    两人又说了会话后,崇祯便想让唐枫离开了,但是这时候唐枫却想到了替袁崇焕求情。可他才提了个头,就被崇祯挥手给打断了:“此事你就不要理会了,此次金人侵入我大明疆域,杀了这么多的百姓,总要有人担这个责任的。”言下之意,袁崇焕就是那个替罪的羔羊了。

    走出宫的时候,四下里不断地传来了鞭炮之声,虽然几日前百姓们还是担惊受怕的,但是现在大家又都进入到了年节的氛围里去了。唐枫看着四周满是喜气的百姓,再一次叹了一口气。虽然历史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但是大明的一些弊病却并没有因此而稍变,文武之间的对立,朝中老臣对新晋之人的提防,一切的一切都说明着这个朝廷其实已经走到了它最需要改变的拐点之上。若自己不做出改变,那么历史的洪流就会抹平了它,让新的政权来做改变。但唐枫却知道那个取代了大明的政权只会比它更落后,更野蛮,更使得整个华夏民族就此沦丧……

    “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我一定要让朝廷发生一些变化,不然大明依旧会走上那条不归之路!”看着四周,唐枫在心里已经下了决心……

    ps:情人节,祝各位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情人的出门就有美女送门~~~~~

    第564章    趁虚而入

    明廷以蒙人在金军侵入大明国境时没有一点作为为理由对其进行责难,其实却是有些冤枉了他们了。虽然蒙人这次奉明为主也是出于无奈,事实上并不是和大明一条心,但现在他们正是要依靠着大明度过这个寒冷冬季的时候,怎么可能真的冒着得罪大明的危险而坐视不理呢?

    其实在金军再次集结了人马往辽东攻去的消息传到蒙古人耳边时,他们就做出了相应的应对,命陈兵在金国西边的那两万人马对金国发起了突袭,为的就是牵制住金人大军,使其无法全力攻打大明。

    但是蒙人的这一反应早已经被金人上下给看透了,在出兵大明之前,金人已经派出了三万人马留在了自己的西边边境之上。蒙人一杀入金国境内,就与这兵力更胜自己的金军撞在了一起。虽然这些留守的金军并非金军中最精锐的人马,但他们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却是几次挡住了蒙古人的进攻。而蒙古军队也在这个时候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他们这两万军队乃是各部落的人马拼凑而成,很难真正达到默契。

    如此一来,蒙人却再难有所建树了,而他们在眼看着突袭难成,敌人早有防备的时候也萌生了退意。这时候,一个让他们更感到吃惊的消息传了来,金军突然从辽东那边撤军,出现在了自家的草原之上。蒙古人当时就以为这又是金人声东击西的一招,再也顾不得继续进攻金国,立刻带兵回去草原抵御金人的入侵。

    直到他们返回草原之后,金人的真实意图才被他们看穿,原来对方不是要征讨自己,而是要绕路前往明国啊。想来也是,现在的蒙古各部落连自己的生计都成了问题,的确没有什么东西是能让金人觊觎而再次派兵来抢夺的。

    这时候,就有一个选择出现在了蒙人的面前,要么就是继续之前未完之事,再次出兵金国。以现在金军入侵中原的情况来分析,他们国内留守的兵力一定不是太多,只要蒙人肯全力而发,未必就不能有所获。再么就是坐山观虎斗,最好是明廷真的吃不住劲,那自己甚至可以改变策略,成为金人的同盟,杀进中原抢掠那里的财物。

    这两种选择对蒙古都是很有利的,但在一次次的争论之后,他们还是选择了不动一兵一卒,静待结果的出现。因为出兵金国,他们必然会有人马上的折损,这是各部落的首领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而要是跟在金人后面抢掠,付出的代价可就小得多了,而且比起金国,富庶的大明的吸引力显然是要大得多了。所以最后,蒙人就选择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一条路。

    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却没能打成,原以为这次奇兵突入,金人必能将大明搅个天翻地覆,谁想却是大败收场。在得知此事之后,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当即就碰在了一起,然后便得出了一个获取利益的机会,那就是趁着金人新败,自己出兵攻打金国。

    在大明崇祯二年的正月里,明国上下一片平静的时候,草原上的蒙古人难得地对一直以来都压着自己的金国发起了突然袭击。这一次,蒙人没有再留手,将所有部落中能战的青壮都集结了起来,共计有骑兵六万许人,这已经是蒙古草原上能战的极限了。

    金人在败退回国之后,也在担心着西边和西南的那两个敌人,而他们最担心的还是明军。毕竟对方可是新胜之师,士气最高之时,若是发兵的话,自己只怕也会吃不住劲。但是现实还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真正杀来的却是西边的蒙古人。

    那守在边境的三万金军在面对着两倍之敌时可就抵挡不住了。蒙古人可还记着前年金人是怎么祸害自己的亲朋好友的,这一次自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了。六万蒙古骑兵,如蝗虫一般地刮过了金国境内,将许多附属在金国政权之下的小部落尽数移平,也算是报了那一箭之仇了。但是蒙人这次倾尽全力杀来可不光是为了复仇的,他们还有着更大的野心,眼见得金军节节败退,他们索性长驱直入,往金国都城沈阳杀来,其目的已经是为了灭其国了。

    这一下,金国上下可就再也坐不住了,一直以来被自己打压,全无还手之力的蒙人居然趁着自己的败绩而杀了进来,甚至有一战灭国之意,这是骄傲的女真人万难忍受的。

    趁着这种危殆的形势,一直都很老实的金国贵族们也开始了蠢蠢欲动,想着重新掌握金国大权,将皇太极从大汗的位置上拉下来。皇太极也已经隐隐察觉到了这一点,那些人的所作所为他都清楚,但是侵入大明而一败涂地的事实使得他的个人威信降到了最低,以他单独一人的权威已经压不住那些权贵们了。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得选择将自己的那些兄弟重新拿出来,与自己并肩作战。

    虽然这些兄弟们对皇太极的汗位也是虎视眈眈的,可是再怎么说大家也是一家人,总比外人要好说话一些。那些兄弟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重新掌握兵权的机会了,莽古尔泰、代善、塔拜、阿巴泰等人纷纷向自己的汗兄要兵权。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对大汗有异心的贵族们都有着自己的人马,自己要帮大汗当然也要有些凭仗了。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得将原来都收在手上的数旗人马的指挥大权重新交了出来。而在这内外夹击,以及对大明一战的失利的打击之下,一直身体很棒的皇太极也终于病倒了。

    此时,蒙人在金人的一次次阻拦之下,东进的脚步有所放缓,可是金国的局势却是越发的紧张了。眼见得大汗倒下了,朝中的臣子们更是焦心,而有一个人却笑了,他知道自己的机会再一次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已经掌握了正白旗兵权的多尔衮。

    在山海关外的断后一战,使得多尔衮的威名在八旗子弟的心目中顿时就重了起来。金人看重的乃是武勇,一个能带着大家取得胜利的将领是这些血性汉子们都崇拜的,而多尔衮又有着努尔哈赤儿子的头衔,更是让人对他有着亲近之感。这样一来,虽然大军回到了金国,但皇太极却已经无法将他手中的正白旗的军权收走了。

    不过多尔衮认为这样还远远不够,他的目标是成为自己父汗那样的大人物。在他的脑子里,总是闪现着当初自己的父汗穿着铠甲,带着头盔受大金上下一致参拜的英姿,这是他毕生的追求。现在他已经取得了一些筹码,接下来就是取得更多人归心的时候了。

    一旦自己手中掌握了足够的权力,多尔衮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兄长皇太极从汗位上踢下来。这是在当初于父亲临死前他所见到的四哥所做出的榜样,只要能成事,能成大事,什么亲情,什么原则都是可以踩在脚下的。

    现在多尔衮就要为了自己进一步取得大权而努力,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带着人马将蒙人从金国的土地上扫出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要紧的却是得到大汗的首肯,让他带了兵去与蒙古军一战。

    “大汗,你的身体可好些了吗?”在皇太极的面前,多尔衮永远是那么的有礼,此时他就半跪在皇太极的床前小声地问道。

    “咳咳咳咳……”在咳了好一会后,皇太极才艰难地道:“汉人有句话说得很对,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虽然经过太医用药好了一些,可是想大好却也没那么容易。而且现在我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我大金的局势,若是那些人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不休,我们可就再难挡住蒙古人了。”|

    “大汗不要忧心,您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养好了身子,外面的事情就交给兄弟们去做吧。”

    “哼,交给他们?他们所做的还不是与其他人一样?只知道向我要兵权,只想着拉帮届伙,他们什么时候为我大金的安危考虑过?”

    “大汗,臣弟知道你一心在为我大金的局势为难,臣弟此来就是想为大汗您分担一下的。”多尔衮一面说着,一面暗地里打量着自己兄长的面色,发现他并没有怀疑,便继续道:“现在的蒙人已经越发地嚣张了,若不能及早打退了他们,我大金的损失就大了。依着臣弟的意思,我们还是该派出一支精兵去对付他们!”

    “现在那些人我都不能用啊……”说到这里,皇太极似乎知道了多尔衮的意思,看着他道:“你想带兵为我分忧?”

    “是的,还请大汗能够给臣弟这个机会。”多尔衮没有半点犹豫地回答道。

    看了他半晌之后,皇太极最终点头道:“当初在明军夹击之下你显出了很是了得的带兵之能,的确是我大金难得的将才。好吧,这一次我就把大金的安危交给你了!”

    第565章    多尔衮崛起

    夜幕低垂,在离着金国新都沈阳城不过数十里的上榆林堡生活的一些金国的百姓们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忙碌了一天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好好地享受一天最为舒坦的时间,在用了饭后,男人便能搂着他们的妻妾睡下了。

    这里的堡城与那被明军所控制地的堡城有所不同,在明人控制的堡城,因为时时要防着蒙人或是金人的袭击,那里少有普通的百姓,多驻扎的是军队。可在这金国境内,却因为生活的需要,将这原来只是军事要塞的所在变成了寻常百姓聚居的所在,而这上榆林堡更因为其离沈阳这样的大城较近而有着数百户的人家,其中有女真人,也有汉人。在这里,汉人的地位虽然比女真人要低上一些,但是安土重迁的他们并没有想过离开,而且金人在有些手艺或是耕种的问题上也需要他们的帮助,所以双方也能安然相处。

    虽然这里的人知道有蒙古人已经侵入到了自己国家的境内,但他们却也对自己国中的那些勇士们很有信心,在得知各旗人马已经开始调动之后,他们便不再担心那些蒙古人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毕竟这里可是在大金新都的附近啊。

    可就在这么一个恬淡、安详,人们舒适地坐下来准备度过自己一日里最开心时刻的夜晚,一阵地皮的阵颤打破了这些人的美好愿望。先发现这一切的是那一只只蹲在各家门前的牧羊犬,伴随着犬只们的大声吠叫,人们也感受到了地面的异动,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以为地龙翻身了。但是随后这些人便骇然发现那是一大群的战马的马蹄敲打在地面上的动静。

    所有的男人都拿着帐中或是简陋的房屋中的武器奔了出去,虽然这里的人并不是军人,可他们却也是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他们在骑射上的功夫并不比一般的骑兵弱上多少。可是当他们出来看向黑暗之中,发现那带着漫天的雪花和尘土而来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蒙古骑兵的时候,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呼喝声中,当先的上百名蒙古骑兵已经冲到了上榆林堡的城下。正如上面所说的,这里的堡城主要是为了让百姓聚居,更方便大家互通有无而已,所以这里的城墙根本无法与明军精心修筑用来御敌的高墙厚壁相比,这里的城墙甚至可以被称作土篱笆,只有不到半丈的高度,对那些蒙古骑兵的健马来说根本就不算障碍。

    那数百匹战马一下就跃过了“城墙”,来到了还在发着呆的堡中居民的面前,所有蒙古骑兵的脸上都露出了贪婪而嗜血的光芒,也不多说什么,他们手中的刀已经划过了一道弧线,直取离着自己最近的那个人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