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重振大明 > 第180节
    “奴才这就去!”那小太监忙答应了一声,却不敢再奔跑了,迈着步子向外走去。却听背后崇祯说了一句:“你给我快着点,这次朕准你无礼一次!”这才用比适才见皇帝时更快的速度向着外面奔去……

    夜已经深了,但御书房内却依然灯火通明,还有着不少人在那里说着话,那是崇祯和一众朝中重臣在商议着辽东局面的事情。实在没有想到,往日里只有冬天才会出兵南下的金人今年却会大异往常,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突然入侵。这显然大出了辽东守军的意料之外,也使朝中的君臣大为紧张。

    “你们说,这却是因为什么?莫非是金人得知了我大明出现了变乱,所以想趁火打劫吗?”崇祯紧皱着眉头问道。

    几人在相互看了几眼后,才由温体仁这个内阁首辅道:“回皇上,在臣看来我大明的事情虽然金人应该是知道的,可却不是他们出兵犯我辽东的最要紧的原因。要知道,陕西的叛乱在几月前就已被平息,他们真要趁乱取利的话,也应该在四月间攻我辽东啊。”

    “温大人说的是,臣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在那叛乱爆发的时候,金人也的确出兵过辽东,但那时他们的进攻并不足以构成威胁,所以臣以为此事必然另有缘故。”虽然和温体仁在朝堂上总有争斗,可在如此大事上周延儒却也不敢意气用事了。

    “应该是金国自身的原因吧。”另一名大臣成基命突然开口说道。

    “此话怎么讲?”崇祯当即就来了兴趣,看向了这个自己曾也想重用的臣子。

    “就微臣所知,此番的气候怪异不光是我大明,就是辽东及金人的属地也是一般。想必去年的那场大寒使得金人的牲畜也死了许多,再加上今夏又来得突然,金人没了赖以为生的根本,这才会铤而走险地再犯我大明边境的。”成基命不急不徐地道。

    “成大人说的有理,臣也是这么看的。”其他几名大臣都纷纷附和道。虽然得出了一个答案,但皇帝却并不开心,因为这样就说明这次的战事不是随便就能结束的了。而现在的大明正值天灾不断,人祸将起的时候,若是再有外敌入侵的话,实在是太危险了。

    “好在现在我们辽东尚有近十万的精兵,那里的将士又已经有了对付金人的经验,所以倒也不用太过介怀!”看穿了皇帝的心思,温体仁这个内阁首辅出言安慰道。

    “话虽如此说,但还是不能放松啊。听说辽东的将士们已经快有一年没有领到军饷了,若是这个时候有人从中作梗的话,只怕这军心……”周延儒突然开口反驳道。虽然在大事上两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但能让温体仁不痛快,他还是很乐于去做的。

    果然,温体仁在听了这话后面色就是一沉:“周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我是内阁首辅,但这军饷也不是我一人能说了算的。我大明多地百姓都在闹饥荒,国库所余无几,当然要延一延军饷的发放了。皇上,臣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会让人先停发了军饷的,还请皇上明鉴啊。”

    崇祯瞪了两人各一眼,却没有说什么话。其实此二人的不合也是崇祯有意而为,为君者想要保持大权最要紧的就是讲究一个平衡,不能让某个朝臣独揽大权,不然说不定又会酿成当初的君权旁落的情况。可现在看来,这却也是有着不利的一面的,这两人现在已势成水火,虽然在大事上不会起内斗,却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互相扯后腿,这该怎么办呢?

    见皇帝对自己二人的表现很是不满,周、温二人也是一阵紧张,好半晌才继续到商议此事中来。好在正如温体仁所说的一般,现在辽东有着近十万的明军镇守,根本就不怕金人能真个有所威胁,只是想要将他们打回去却有些为难了。

    “朕以为该向那里的将士们言明国家的难处,希望他们能以大局为重,如此方可激发起将士们的斗志,不知各位爱卿有何看法哪?”

    “陛下圣明,只要陛下真能给辽东的将士们传一道旨意,答应在事后能将之前欠下的军饷补齐,想来在眼下这危局里他们是不会懈怠的。”

    正当几名臣子深以为然,并认为今天的商量到此而结的时候,一名内侍却又来到了房门前小声地道:“陛下,有八百里加急的奏报突然送来,因为事情过于紧急,无人敢延误……”

    “可是辽东的战报吗?”崇祯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若是辽东送来的战报,一日连续两次送来战报,一次比一次急切,一定不会是好消息了。

    “是的。”他得到的是一个令所有人都为之心惊的答案。崇祯只扫了一眼这新来的八百里加急,脸色就变得有些发白了,虽然上面只写了一件事情,却是对大明天子有着很大打击的事情。那就是锦州在昨天夜间为金军所破,满桂率残军退到了宁远……

    锦州,一座辽东最是坚固、高大,易守难攻的城池居然被金人攻下来了,这次金人究竟动用了多少人马?而大明的将士们又有否尽全力去守啊?这时候,众臣子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看法太过一厢情愿了,显然长久的没有军饷,使得将士们的士气极其低落。若是再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只怕不光是锦州,连山海关都有危险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崇祯在好半晌后才还过神来。

    “陛下,原来锦州失陷的原因还在这满桂的身上,因为他与部下之间有着矛盾,使得将士不能完全合作,才使得锦州如此坚城为敌所克的。”温体仁强自把手中的战报看完后,发现这里有着一些其他的意思,急忙又道。

    虽然这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但却使崇祯微微生出了一丝希望。若是将帅不和,朝廷倒是可以调停,总比将士们无心恋战要好得多。可是他也知道这次的事情是怎么出现的,一定是袁崇焕当日的一些部下和满桂不和,才会有今日之祸。

    可现在即便让袁崇焕再回辽东,恐怕满桂属下的人马他也震不住了,何况皇帝也不想出尔反尔,把自己决定了不再起用的人再次请出来。

    “陛下,臣举荐一人,当可解当下之难。”温体仁突然道。

    “你说。”

    “原辽东经略孙承宗,现在辽东的许多将领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只要能让他再回辽东,一切自能迎刃而解。”

    “这个……孙先生已年过古稀,听说连走道都有些费劲了,如何还能带兵呢?”崇祯想了下后摇头道。孙承宗乃是大明的擎天柱,他自然是多有了解的,现在他老人家已是风烛残年,实在是不能冒这个险了。若是他真有个什么好歹,不但自己无颜以对,而且还会大伤辽东守军的士气。

    不过这个人选的提议却让崇祯想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虽然不如孙承宗有名望,但是本事却绝对不在其下,而且和辽东将士也有着不小的渊源。想到这里,崇祯便道:“朕已有了人选,就让安平侯去一趟辽东吧……”

    第594章    开海时机

    虽然陕西的事情并没有完全做好,可在接到圣旨之后,唐枫还是立刻准备动身返京。圣旨上并没有提到皇帝为何急着让唐枫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回京,只说是另有要务让他去办。可是通过锦衣卫灵通的消息网,唐枫却还是知道了一切,一定是辽东的危局使得皇帝不得不再次让他去和金人一战了。

    其实在唐枫的私心里,还是希望去辽东和金人再战上一次的,因为他知道金人对大明的威胁远不至此,只有彻底将他们击败,击垮,大明才能保证自身的平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当然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虽然在离开前,唐枫对眼下陕西的情况依然不是很满意,朝廷对那些下狱官员的判决迟迟没有到,也是他有些放心不下的。不过比起金人来,这几个贪官还不是太重要。不过在离开的时候,除了将一半的钱粮交给了当地官府用以赈济灾民外,唐枫带走了从几户大商,以及贪官家中抄出来的钱粮。因为他已经通过锦衣卫的探子得到了辽东事情的经过,知道那里的守军已有好些时日没有发到军饷了。

    军饷,那可是将士们肯为朝廷卖命的关键所在。一些读书人所说的什么报国,什么舍生取义,在拖家带口的人眼中根本就是空话。想要将士们无怨无悔地和金人血战,至少要保证他能养活自己的家人,自己死了后家人也能有个依靠,不然只会士气低落。所以虽然知道这些银两对陕西来说也很是关键,可唐枫还是冒着被人弹劾的风险将之带了回去。

    唐枫走的时候,除了众多被他提拔起来的官员外,西安城中的许多百姓都到了城门前相送。在这一个来月的相处中,大家已经对这位年轻的总督大人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个肯为民做事的好官。而现在他将要离开,这是许多百姓都不舍的。

    唐枫最后一次对陪着自己出城的官员道:“你们记住了,我大明的百姓为朝廷已付出良多,你们切不能再因为一己之私而伤害他们了。不然,总有一日你们会后悔的!”说完这句,唐枫一拍马,就率着数千人马离开了。那其他各省的人马早在前段日子,在平息了乱事后就各回本省,所以现在他只带了数千从直隶和京城的人马回去。

    在离开的时候,唐枫心里依然不能放下这里的事情,他担心自己一走一切又会有变。而实际上也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在一年之后,陕西将再次发生叛乱,而这次的乱事只会比之前的更凶更猛,不过这还是后话。

    一路上,唐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紧赶慢赶地,终于在五月十二回到了京城。在命人将人马都安顿下之后,唐枫也没有回家,直接就往皇宫而去。此时刚刚下了早朝,所以在听人禀奏说唐枫在宫外候见之后,崇祯当即就把他叫了进来。

    “臣唐枫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枫先行了君臣大礼,在崇祯示意起身后,他才起身见礼。崇祯仔细地打量了唐枫一番,发现他除了黑了些,和离京时并无太大的变化,这让他颇为欣慰,就笑道:“逸之你辛苦了。此番你在陕西立下了如此大功,让朕闻之很是欣喜,你想要什么赏赐啊?”

    “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为君分忧乃是份内之事,不敢求赏。只是部下的将士们披肝沥胆,抛洒鲜血,更有许多战死沙场,还望陛下能重赏他们。”唐枫忙谦逊地道。

    崇祯赞赏地点头道:“你能有此心,朕深感欣慰啊。那些平乱的将士朕自然会有重赏,可你身为总督,能在短短数月之内平息乱事也是大功一件。有功必要赏,朕可不会忘了你的。这样吧,朕升你为一等侯爵,食邑八千户。”

    “谢皇上隆恩。”所谓上有赐,不敢辞,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唐枫自然不能再有推却了。不过他却知道这只是皇帝说正事前的开场白,等下他必然会将急着把自己召回京来的原因说出来的。

    可是皇帝今天的心情显然不错,还不想提辽东的事情,而是继续谈陕西的事情:“这次你在陕西的所为很好,没有重蹈浙江的覆辙,能够上书朝廷再定那些人的罪。”

    经他这么一说,唐枫才想起自己一直牵挂着的事情,便忙问道:“敢问皇上一句,那些犯事下狱的官员朝廷可有一个决定怎么处置他们了吗?”

    “哼,这些日子来,为了此事朝中众臣相互扯皮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了。虽然朕也想将这些害得陕西爆发民乱的官员都处死了,奈何朝中却有许多人反对。而且他们所言也在理,现在陕西地方不稳,实在不能再大动干戈了。”

    唐枫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心里不禁有些懊恼了起来。早知如此,当初自己就该用王命旗牌将他们都给杀了,即便被人非议也好过留下这些祸患。不过现在一切都已太迟了,他也不能在皇帝面前非议其他人,毕竟卸下了甘陕总督的职位后他便只是一个无官无势的侯爵,不能再参与到政事上来了。

    看出了唐枫的不快,崇祯心里也有些歉然,他叹了口气后道:“不过经你这么一整顿后,想必陕西的吏治必能有所改善。而且听说此次你在陕西富商家中抄出了许多的钱粮,也该够那些受灾的百姓们熬过一段时日了吧?”

    “是的陛下。臣知道现在国库也不富裕,所以在给陕西当地留了一半钱粮后,就将其他的一般给带来了京城,还请皇上恕罪!”

    崇祯闻言先是一呆,随后眼里闪过了一丝笑意:“想必你已知道朕为何要将你从还未完全稳定下来的陕西调回的缘故了吧?所以你才会将那里的钱粮也运了一半回来。”

    唐枫点了点头道:“臣不敢有瞒陛下,臣一直都在关注着辽东的局面,听闻那里的将士们已一年没有领军饷,所以便想……”

    “是朕之过啊,上天却将此惩罚在了百姓和将士们的身上。”崇祯叹了口气道:“你做得很好,现在辽东军心不稳很大原因就在此,若是你去辽东的时候能带上一些钱粮,再有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想必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看得出来,崇祯对眼下的大明不断出现的天灾也有些束手无策了,这让唐枫的心里一动,他知道一个机会到了。在斟酌了一下后,他还是进言道:“陛下,虽然臣带了一些钱粮回来,但和欠下的军饷数目相比却只是杯水车薪。虽然这次能通过如此办法先振奋军心士气,可是将来呢?

    “我大明这几年来一直都受着天灾的侵袭,百姓们也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即便从今年起三年大收,只怕这国库也充盈不起来。到时候将士们只怕会再生什么事端的。”

    “朕也考虑过这点,奈何朕虽是天子,富有四海,却也变不出银子和粮食来啊。”说到这里,皇帝突然发现唐枫似乎有什么想说的,便看向了他道:“你有什么看法,就不妨直言。”

    “陛下,您可还记得今年年初臣曾向您所进的一言吗?如今我大明想从自身找出路已经很难了,那何不外求呢?”

    “你是说海禁?”崇祯猛地看向了唐枫,他倒真的没有再想起此事,或许是固有的观念让他不敢去触碰这个祖宗定下的规矩吧。但是唐枫这个人的出现,却让他再次记起了之前也曾有过的想法。

    唐枫点头道:“正是!陛下,在我大明之外,还有着数不清的国家,虽然他们未必能有我大明这样富庶,却也有着自己的粮食。只要能与他们发生了贸易,我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物就能从这些国家的商人手中得到粮食、金银等必须之物。现在我大明已无法自给,唯有从外得到补偿了!”

    “这个……只怕这个提议不会为朝臣支持啊。”话虽然这么说,但为了国事担忧的崇祯在已没了对策的情况下能有这么根救命稻草,自然也是很心动的。

    “皇上,如今我大明已到了一个危险的时刻,以朝中大人们的见识,当不会再墨守成规了吧?臣愿意和他们谈上一谈!”唐枫下了一个决心道。

    “好,那朕就准你所请,只要朝臣对此不作反对,开海一事便可一步步来!”皇帝点头应承了下来。他现在也实在没了其他的办法,只有违背祖宗的成法了。

    见终于说服了崇祯点头,唐枫心下甚是欢喜,他知道一些原来就是沿海一带的官员为了自己家乡和自身的利益,是会站到自己这边来的。而只要走出了这一步,大明的振兴就不再是一个梦想了。

    “和袄了,你回京就来见朕也该累了,就先回家去吧。明天朕会安排一次廷辩,希望你能争取到足够多的臣子的支持,然后你便可前往辽东!”崇祯说着对唐枫似是鼓励地点头道。

    “侯爷回来啦!侯爷回来啦!”……随着一阵欢报声,柳慧和大玉儿二女带了各自的儿女便迎到了二门。虽然早在唐枫进京时就差了人回家报信,可不见到自己丈夫踏进家门,两女的心却还是不能安下来。现在见到他终于回来了,两女才欢喜无限地前来见面。

    看到妻子儿女都在,而且他们看来也没有什么变化,唐枫的嘴上也露出了笑容,他一矮身就抱起了离他最近的儿子克清,并摸了摸正扑上来的长女绰儿的小脑袋道:“走,我们一家进里面说话,莫要让家人们笑话了。”

    这句半是玩笑的话使得在场的家人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说实话,他们这些人一直都认为自己能在安平侯府为奴实在是三生修来的大幸事,这个侯爷对下人向来很是客气,全没有其他大老爷的颐指气使,更不会无端责罚打骂下人,这让唐枫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是不一般。现在见侯爷终于回来了,一直也在为他担心的那些家人们也都松了口气,早有见机快的人去厨房传这个消息,让他们准备下丰盛的晚饭了。

    直到回到后院落座后,唐枫才深情地看向两个妻子道:“我不在的几个月里,让你们打理家事,实在是太辛苦你们了。”

    “瞧侯爷您说的。”快人快语的大玉儿笑道:“我们乃是你的妻子,你不在这家里的事情当然就由我们来操持了,有什么辛苦的?”

    “妹妹说的是,你是男人,理应在外为国效力。现在能这么快平安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柳慧也抿着嘴笑道。两女一个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一个是草原上的女子,都没有高门大户的争斗之心,所以在相处了两年后,两女间的感情不但没有变坏,反而更加的亲密了。这也是唐枫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有她们两人在家里和睦相处,整个侯府的氛围才会和谐而安定。而从她们这两句对话里就可看出她们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唐枫欣喜地看了她们二人一眼,能得这么两个贤惠的妻子,实在是他的福气。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自己将很快再次离开自己的妻儿,这却怎么开口呢?看她们对自己的回来如此高兴,他又怎么能将这个消息说出口呢?

    但是现实却让唐枫无法隐瞒了,因为柳慧开口道:“而且现在你也平安回来了,我们自然就功成身退,家里的一切都要重新交还给你安平侯爷了……”

    这话一入耳,唐枫就再没有隐瞒的想法了,他叹了口气道:“只怕事情还不能如我们所愿啊。我这次回京,并不是就此无事了,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我去办。”

    “啊?”两女闻言都是一呆,柳慧更是急忙道:“你还要外出吗?”

    唐枫微一点头道:“是的,我这次奉命回来,就是为去辽东做准备的。”

    “辽东?”大玉儿听到这个地名,当即就猜到了这是什么事情:“难道皇上要你去辽东守边,对付那些金人吗?”说到这里,她的脸上满是担心。

    唐枫轻轻地一点头:“没错,就是去辽东和金人作战。不过你们大可放心,我和金人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付他们我是很有心得的。”

    “可是……”柳慧却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自己和他在成亲后不久,唐枫就去了辽东,两人分隔两地达两年之久。而且其间更有唐枫生死不明的消息传来,自己那时候悲痛欲绝。如果这次丈夫再去辽东,再出了什么事情的话,自己还能支持得住吗?想到这里,柳慧的脸色就有些变了,虽然适才她说得好听,什么男人就应该为国建功,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她还是不能放下的。

    唐枫对妻子的想法很能理解,见她担心的模样,心里也大是感动,安慰道:“你就不要如此担心了,这次的局面远不是当初能比的。而且这次我对辽东的大局有着绝对的控制之权,一定不会出现以前的情况了。而且你们也应该听说了现在辽东的不利局面,说句自大的话,现在整个朝廷,能够去而立刻改变那里局势的,也只有我一人了。难道我能为了一己的安危而置我大明的天下和边疆的十多万将士的生死于不顾吗?”

    两女相互看了一眼,最终齐齐点头道:“我们明白了,相公你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去辽东的,我们不会再有怨言了。”话虽然这么说,但两女面上的担忧却没有丝毫减少。

    唐枫知道要两女就此不担心也是不现实的,便岔开了话题道:“好了,今天不是为我洗尘的吗,咱全家人就应该高高兴兴的。我还要多敬两位贤妻几杯,以后一段日子,还要靠你们来操持家务,教导子女呢。”说着他又把克满也给抱了过来,逗着两个才刚能听懂几句话的小家伙,使他们咯咯地笑了起来。

    孩子们的笑声,使得堂上有些悲伤的气氛冲淡了,两女也知道这是朝廷的意思,其实丈夫也没了拒绝的可能,便强打起了精神和他说笑了起来,多说的是孩子们成长时的趣闻,这让唐枫心里备感温暖。

    团圆的一夜很快就过去,在次日四更,柳慧就把丈夫给叫醒了过来。因为今天一早,早朝之后,他就要去宫中和当朝的许多官员进行廷辩,为开海禁争取到更多的力量。对此唐枫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可是关系着整个大明未来兴衰的大事,他必须要说服群臣,从而使大明走上另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如果是大明中间的时间点,或许因为自己尚能自足而无法改变延续了百年的祖训,但是在如今这个即将大乱的时代里,唐枫却有着足够的信心,来改变这已经描写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坚持。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唐枫大步来到了皇宫门前,只等着早朝的结束……

    第595章    廷议开海

    早朝结束,崇祯便把内阁成员和六部的尚书给留了下来。虽然几位大臣还不清楚皇帝有什么事情要与自己商量,但却也明白如今大明局势危急且多变,是应该为君分忧。

    待到请几人各自坐下后,崇祯才道:“各位爱卿,想必你们对我朝廷现在的窘境也了然在胸了吧?这几年来虽然朕与各位都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可是却敌不过天意。我大明内有天灾,使得百姓不能自足,外更有金人时常虎视在侧,实在是难让人心安。此遭更是出现了金人连下我辽东数城之事,你们以为当如何应付眼下的局势啊?”

    众臣子都面露忧色,若只是内部的不靖,他们还能提出一些建议,可是有金人的事情在,他们这些文官却也有些束手无策了。而且他们也都知道辽东的情况并不止皇帝所说的那样,那里的官兵因为军饷一直不能到位,也已渐生他心。

    见众臣都没有回答,崇祯又继续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库几已耗尽,而各地又多是受了灾的,朕实在是不想再给百姓增加负担了,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个问题就更是为难在场的众臣子了,半晌之后,首辅温体仁上前一步道:“臣愧对皇上,忝为内格首辅,东阁大学士却不能为皇上解此忧难,还请皇上责罚。”其他的臣子见状,便也一个个站起了身来,与温体仁在一起行皇帝下跪道:“臣有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重用,实在是惭愧万分。”

    看他们都下跪认错,崇祯心里也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似乎真的只有走那一条路了。微一顿后,他才开口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朕明白你们对朝廷的忠心,这也怪不得你们。只是现在国家有难,却不得不找出一个能尽快解决国中钱粮短缺的办法来。为此,朕已经与人商量了,也得出了一个最妥善的办法。”

    “皇上竟已经有了解眼下燃眉之急的办法?”众臣子都用惊讶地眼神看向了高高在上的崇祯,却发现他很是笃定的模样。君无戏言,何况是此等事关大明未来的大事上,他也没有编谎话的理由。所以在一阵沉默之后,温体仁率先问道:“敢问陛下,这却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是否会对百姓有所不利啊?”

    “此法不但不会盘剥百姓,甚至还能使百姓也富起来。至于究竟是什么法子,就让他当着各位爱卿的面自己来说吧。”崇祯说着看了身边的内侍一眼吩咐道:“请安平侯来奏对!”

    “圣上有旨,安平侯觐见!”“圣上有旨,安平侯觐见!”……一声声的内侍请见之声传了出去,不一会工夫,早就等在宫外的唐枫就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唐枫知道,这一次的廷议关系着大明的将来,甚至是整个汉民族的未来,所以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也强自稳定了下来。今天,他不能败,只能胜。

    在行了君臣之礼后,崇祯便对唐枫笑道:“安平侯,前日你与朕提到的那个对策,今日便再在诸位大人面前说上一次吧。若是他们有什么看法,你也好和他们探讨一二。”

    “臣遵旨!”唐枫答应了一声后,便缓缓地言道:“各位大人,想必如今我大明的危局你们也是心知肚明的。现在我大明内有不断的天灾使得粮食减产,百姓无以为生,外则有金人威胁在侧。可实际上,对我大明来说真正的难题只在一处,那就是国库空虚,不知各位可能认同我的观点哪?”

    “安平侯所言甚是,这正是我等为之苦思而不得解的地方。不知安平侯却有什么办法能解了眼下的这个难题呢?”周延儒第一个开口问道。

    唐枫并没有立刻就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而说道:“若是照着我大明一直以来的经济惯例,以收取地税和人头税等税收为国库之本,显然是已不足以满足如此多的需求了。所以我以为,我大明是该改变一个策略了。”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在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后,他才用坚定的声音说出了那最终的答案:“那就是开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