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云的抗日 > 第151节
    江雪晴大喝:“来得好!”身子忽然前冲,连人带刀朝大江健三郎怀里扑去。

    “八格!”大江吓得心中怦然一跳,百忙中往左边一倒,着地滚去。

    眼见长官遇险,三四个小鬼子挺枪刺迎了上来。

    江雪晴冷冷的一笑:“早就料到了!”就在卫青式突击步的枪声里,双手一甩,大刀飞了出去,然后飞退,顺势将背上的枪摘了下来。枪声一响,扑向他的鬼子哀嚎着倒地。他用的是点射,四个鬼子只扣动了四下扳机,然后,左手从腰间一掏,驳壳枪在手,看也不看朝右手边就是一梭子。大江刚刚爬起,身上便被十几发子弹同时击中,只来得及惨嚎一声便倒了下去。身子抽搐了两下,不甘的倒下。

    三十一个年轻的学兵,就在李子文的镜头里一个接一个的倒了下去。不时出现的一声巨响,意味着又一个战士选择了和鬼子同归于尽,他的眼中不自禁的流下热泪,忽然发狂一般的跳脚大呼:“那里,兄弟们,那里有几个兄弟被小鬼子围住了,去救他们啊!去救他们啊!”

    白流苏迎风立着,忽然感觉脸上凉凉的,她伸手一捋,这才知道自己流泪了。“好汉子!”她心中喊着,嘴上不自觉的唱了起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那个愿臣掳自认……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蝶彩峰岭,问我国家那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她的歌声并不响亮,夹杂在枪炮声里,几不可闻,但还是有不少学兵听见了。这首歌,从欧阳云第一次唱出开始,便流传在军中了,许多战士都能哼上一段。不自禁的,不少战士跟着唱了起来,渐渐的汇成了一股苍劲的歌声。

    歌声惊天动地,让日寇不禁心惊胆战,而江雪晴他们则像打了强心针一样,变得异常骁勇起来。此消彼长之下,他们那个排最后仅剩的五个人竟然愣是打退了鬼子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一直等到了大部队的到来。

    第413章 新的喜峰口战役(十四)

    学三师和日军的肉搏战,初始进行得非常的艰苦。一度甚至不能突破日军枪刺组成的散兵阵。最后,他们虽然取得了突破,伤亡却非常之大,乃至让李甘姜的脸色难看了好些天。

    和学三师相比,教导总队那边却实在太轻松了些。自始至终他们竟然愣是没有利用手中的枪支。

    教导总队官兵和小鬼子的肉搏战,完全呈现一面倒的趋势。事实上,当29军的旗帜飘扬起来的时候,不少鬼子便开始摸向脖子,发现今天竟然没有戴铁项圈,胆气现就弱了三分。

    这是属于29军的骄傲。凭仗着不知道有多古老的大刀,他们竟然愣是让日军增加了一样装备——铁项圈。

    刀光飞起落下,一颗头颅飞起;如雪的刀光成为了一道风景,之前,鬼子们不自禁的倒退着,脸上是无比的惊恐。他们的嘴中喃喃的喊着:“29军!”“大刀队!”……不少人丢下武器直接跪倒地上,双手合什,好像一下子放下屠刀,做了和尚。

    他们,都是曾经参加过第一次长城战役的老兵,而且是有幸目睹过29军大刀队威势的。

    没有溃败,这不是酒井镐次的风格,也不是这个时候日军的风格。那些跪倒在地的鬼子,无须教导总队的士兵动手,就被他们背后的宪兵队、军官将佐直接刺杀或者割下了脑袋。更多的鬼子嗷嗷叫着,发着绝望的吼声冲了上去。

    是时的小鬼子勇则勇矣,但是,光有勇敢是不顶用的。换一个角度考虑,这对酒井镐次还有香月清司甚至华北方面军来说,都不是好事。

    大刀、卫青式突击步、继光型战车、继光改自行火炮。打阵地战,在小鬼子没有大炮、飞机、坦克的情况下,学兵军凭借着卫青式突击步便能够获得胜利。而欧阳云之所以将大刀战术强加进去,考虑的却是白刃战给部队和战士带来的气质改变和心理变化。一支部队,不管你武器多先进,倘若没有决死的决心,那么到最后也只有失败一途。那个时空的越战、朝鲜战争,很好的证明了这个道理。

    便是犹太旅也不能特殊。

    对于配备并练习大刀片子这种冷兵器,斯特恩为首的犹太军官团体开始非常的抗拒。按他们的说法,有这功夫,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去练练枪法。斯特恩对于中国的文化有一定的研究,知道在中国人心目中存在着侠义精神一说,但是,在这热兵器的时代,一颗子弹的威力比之那些所谓的武功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大刀,能够在现在战争中发挥它的作用吗?

    直到天津大捷。

    有幸亲睹了大刀战法在肉搏战中无可抵御的威力,斯特恩终于真心实意的接受了这种冷兵器,并且亲自配备了一把,带头练习大刀砍法。

    马开山的骑兵营在牺牲了大约一半的兵力之后,终于突进了日军反坦克炮的阵地。马刀的威力终于显现出来,一个冲刺,顺势一个劈砍、撩挂,一个脑袋飞起,一个鬼子连哀嚎的机会都没有便去见了天照大神。

    自行火炮的炮声终于停止了,但是对于久太直联队的鬼子们来说,却不是好事。马开山带着仅余的百多人飞快的从反坦克炮阵地穿了过去,留下一路的尸体还有被炸损的反坦克炮。马开山跑出去老远,回头,看见身侧的鬼子冷冷的端着枪刺朝机步团逼近去,一边往外退着子弹,他朝地上啐了一口道:“一群蠢蛋!找死!”然后,他大声招呼自己的手下:“兄弟们,撤回去,看看犹太人的大刀耍得如何!”

    仿佛是为了附和他这句话,斯特恩下达了进行十分钟白刃战的命令。

    关于欧阳云有关白刃战有益于战士成长的这一理论,斯特恩是欣赏的。而他只给属下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这一最考验心理的作战,是因为他从大局出发,知道自己耗不起这时间。

    奇怪的是,同样是第一次用大刀参加白刃战,甚至就是第一次参加肉搏战,犹太旅的表现比学三师却好过太多。有两个原因左右了这一切,犹太人的军人立场比较端正,他们或许也有第一次杀人的恐惧,但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没有抗拒,而是积极的执行;另外,能够加入独立旅的汉人或者其它民族的士兵,皆是老兵,都是见过血的。

    十分钟的肉搏战,久太直联队冲在最前面的两个中队,残了一半。人数上,独立旅完全占优;武器装备上,更是具有克制性的优势。这还不算,比汉人还要高过一头的犹太人与日本人相比,那简直就是巨人和侏儒的差别。身材高过对方许多,手长脚长、力量又大,本来比枪刺短上一些大刀在长度上就得到了补充。更要命的是,犹太人执行起军规来那是一丝不苟,如此,恰如教官演示一般标准的刀术动作,每一个下劈动作,几乎都能够将小鬼子直接劈成两片。刀花中处,鲜血直飙,往往溅得那些犹太士兵一头一身。身上满是鲜血犹太士兵,握着寒光闪闪的大刀片往前一冲,那是堪与魔鬼比拟的嗜杀气势。冲在后面的小鬼子猛然抬头,看见一尊魔神,不少人本来热血沸腾的杀气先就弱了,手脚也软了,哪里还能够发挥出平常的拼刺功力。

    这还不算最恐怖的。

    对上战车团的那些鬼子,简直如身临噩梦。钢铁样的怪兽扑了上来,炮塔上面的机枪、高射机枪咄咄的喷射着子弹,一扫一片。要躲避子弹,便只有就地卧倒了,可是,紧跟着,那冰冷的履带便压了上来,即使带不走一条命,也能捎走一条腿什么的。

    终于有小鬼子承受不了这种被杀戳带来的压力,歇里撕底的哀嚎起来:“妈妈!”“妈妈呀!”……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独立旅官兵越发高涨的战意。“冲啊!”“砍死狗日的!”“shit!”……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声传了过来,独立旅中的汉人士兵跟着大声唱了起来,犹太士兵则轻声的吟着。就着这歌声,斯特恩拔出了手枪,朝天开了一枪,喝道:“冲锋!”

    第414章 新的喜峰口战役(十五)

    十分钟过后,大刀收了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久太直联队的日子好过了。卫青式突击步不逊于轻机枪的火力给小鬼子带来了更大的伤亡。

    端着退光子弹的三八大盖,小鬼子有权利高呼:“卑鄙的犹太人!卑鄙的支那人。”他们可以叫嚣皇军士兵是多么的勇武,但是,最后却依旧无法避免在密集的子弹面前狼狈而丑陋的倒地。在血与火两色主旋律下焙地不起。

    阵地战打到最后,因为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之间讯息的中断,注定会成为一场混战。而一旦进入混战,人数还有武器的优势便彻底的体现了出来。

    李子文的摄像机里,鬼子三五成群的被学兵军将士们包围住,或者成建制的逃向左右的山地。在他们身后,是如雷的喊杀声、还有如雪花般飞舞的刀花。

    一个又一个鬼子被大刀看去了脑袋,成为孤魂野鬼;成片的鬼子在卫青式突击步的子弹雨里被打成马蜂窝。学三师和教导总队的伤亡也不小,他们面对的毕竟是号称世界第二强军的日本陆军。面对这样的敌人,一点点的迟疑和犹豫都会给自己乃至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带来灭顶之灾。这,却也是年轻的学兵军成长为一支强军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犹太独立旅和日军并没有陷入长时间的缠斗,一旦学三师或者教导总队接应上来,他们便毅然的朝前方冲去,短短两个小时就凿穿了第一混成旅团的防线,成为了一支放野的部队。

    当前面的顽抗之敌被全部肃清之后,战车团的团长强尼站在担任指挥车的战车上,他挥舞着刚刚缴获自日军的一柄长刀,大声喊着:“目标——大障子!前进。”

    隆隆的马达声轰鸣起来,三十余辆战车排成一个长蛇阵,沿着日军朝长城进军的方向,反方向疾驰过去。在这之后,数以百计的军用卡车从空载状态迅速的变为满载,紧紧的跟在战车团之后,一路狂飙。

    在独立旅遗留下的战场上,激战还在进行着。而在离这里大约三十公里远的一个名为黄家沟的地方,一支两百余人的加强连编制的队伍正埋伏在两边的山坡上,静静的等待着。

    这算得上是一支奇兵,而促成这一幕的却是一个在学兵军体系里貌似微不足道的人物——铁门关及周边地区自卫大队大队长周庆海。

    铁门关及周边地区自卫大队的成立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其原班人马则是盘踞于喜峰口一带的马匪,周庆海便是这帮子马匪的大龙头。

    对于学兵军,草莽出身的周庆海开始是颇不以为然的。他经历过33年的长城抗战,又经历前前后后一系列的军阀闹剧,对天下各种名目的大小军阀看得透了,甚至于,南京政府在他眼中也不过就是个军阀而已——只是谱大了点而已。

    将学兵军辖区及周边地区公愤不大的匪帮等第三势力吸收入学兵军,这是欧阳云在成功的鹰崖山模式之后开始策划的事情。负责这一行动的是木剑蝶和其狐瞳组织。目前,比较成功的便有周庆海的铁门关匪帮还有太行山中的王禹山匪团伙。

    欧阳云对这些转正的匪帮要求并不高,归结起来只有两点:一是不为祸地方;二是不卖国、当汉奸。只要你们不违背这两条,学兵军不仅不会没收你们的武装,反而有定期的饷银提供。而如果你们在抗日大业中做出贡献,则还会提供客观的奖励。

    周庆海开始时打死都不相信这一点,不过,随着一段时间的接触,在发现了学兵军的与众不同之后,他开始考虑自己和兄弟们的出路,渐渐的便有了真诚投靠学兵军的意思。说起来好笑,这铁门关及周边地区自卫大队这个番号,却是周庆海自封的。对于自己手下的兄弟,周庆海有完全的控制权,他靠的不仅是手段,还有信心。能够投入其麾下的,作战手段还在其次,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一定付有深仇大恨和不怕牺牲的决心。

    学兵军和日军大战于喜峰口为中心的长城一线,按照欧阳云之前的部署,周庆海所部并不承担作战命令,他们所要做的只是维护本地区治安,为大军的行军清除障碍、提供便利。

    这不是周庆海想要的。他的大哥曾经是东北军的一员,在九一八事变中不幸殉职,他拉起队伍的根本目的,便是为了给大哥报仇。现在,日本人送上门来,他岂有放过的道理。于是,他便无时无刻的不在寻找战机,欲狠狠的和小鬼子打上一仗,不管输赢,只要能多杀鬼子,便是替大哥报仇了。

    说起来也该关龟治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倒霉。

    率属于第一军的混成第二旅团,从日本常备师团第一师团中抽调骨干力量辅以后备役组成,下辖三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一个战车中队,一个山炮大队及其它辅助兵种若干,单从兵力相较,比之一个师团并不差多少。因为骑兵达到了一个联队的规模,因此行军速度得到了保证,被香月清司委以重任派来铁门关。

    因为时间差的关系,混成第二旅团被派来铁门关的时候,酒井镐次第二封电报还没有送达第一军司令部,关龟治接到的命令是配合混成第一旅团假借铁门关守军出击的当口,对铁门关实施占领。因为是主动出击,关龟治便认为,混成第一旅团在战事上已经取得了主动,按照他对中国军队的了解,这种情况下,大多会兵败如山倒。如此,他认为本部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协助混成第一旅团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赶上趟,捞取点战功。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关龟治调整了行军序列,单放骑兵第二联队先行,要求联队长服部缘仁大佐务必要在混成一地旅团全面夺取铁门关之前赶到,以夺取一定的战功,好使自己这一次不白跑一趟。

    作为曾经的山匪,铁门关一带,黄青海和他的属下对地形了如指掌。便在双方大军在喜峰口、铁门关一带大打出手的时候,周庆海带着二百余兄弟潜出了长城,然后,便让他们发现了混成第二旅团的踪影,这就有了接下来的黄家沟伏击战。

    第415章 新的喜峰口战役(十六)

    黄家沟位于铁门关和喜峰口之间,虽然名为沟,准确的说,却是山谷,而且是面积不小的山谷。山谷呈喇叭形,最小的地方宽度仅有二十余米,而最宽的地方,却有将近一千米。黄家沟的南边是修建有长城的山脉,北边则是另外一座山脉,两座山脉从东往西渐行渐远,而比猴子还精的周庆海并没有将埋伏地点放在最窄的东头,而是放在一个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将军坎”的地方。

    “将军坎”据传乃是唐朝福将郭子仪曾经大败高丽人的地方,之所以得名便是那一道半米高左右,宽度在十米左近的石坡。这道石坡长有一百米左右,恰好横亘在山谷的中间,上面和两边旧草和新草纠缠,深度在半米左右。周庆海部此刻就潜伏在这些杂草里。

    按照惯例,周庆海的部队里,学兵军派给了一个类似于正规部队指导员的军官。此子名叫方鸿明,才19岁,系清华大学在校生,后来投笔从戎,经过学兵军军校两个半月的集训,获授中尉军衔。又因为他就是本地人,故被派来做周庆海的副手。

    刚开始,因为担心这个年轻的后生是来分自己权的,周庆海处处设防、又采取高高捧着的策略,并不让他参与部队的日常管理。

    方鸿明只作不知,并没有提出异议。便在周庆海的眼皮底下,他找这个战士拉家常、听那个战士讲故事,偶尔的会组织一两次听书会,讲讲历史上的一些大英雄的光辉事迹。后来,在几个战士的请求下,开始组织习字班,为战士们补习文化。由于他从来不插手军队建设和管理,周庆海虽然明知道他此举是为了拉拢人心,因为他对自己非常的恭敬,却也无法发作,便被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将越来越多的战士聚拢到身边,成立了所谓的读书会。

    及到后来,随着周庆海对学兵军越来越有认同感,便越来越不管他这些貌似和军队建设无关的举措了。不仅如此,私下里还颇有怨言,认为学兵军派给自己的这个政治委员,虽然文化是很高的,就是有点太不务正业了。当然,周庆海这个念头并没有保持多久,因为随着他刻意的让方鸿明接触军队管理,他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个年轻后生在自己军队中威望竟然如此高的,不管是从前的一些土匪样的老弟兄还是新近吸收进来的毛头小伙子,对这个政治委员竟然都是服服帖帖的,尊敬得不得了。此时他才恍然明白,感情人家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

    打仗,周庆海自认为是行家里手,但是生活等等与打仗无关的东西,他则是束手无策。以前这些他都是交给手下的兄弟们自由发挥,虽然没出过什么茬子,但感情总是太儿戏了些。而自从将这些都交给方鸿明打理之后,他惊喜的发现,自己这支草鸡毛部队竟然隐隐有了学兵军正规军那种风采了。

    是时,他不得不承认:“娘的,感情读书还真有好处呢!”平生第一次,对读书识字有了敬畏之心。于是,作为铁门关及周边地区自卫大队的最高长官,他最后一个加入了读书会,开始和那些小兵们一起读书识字。

    因为意识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再有军事行动,周庆海便不肯像以前那样完全凭着感觉走了。方鸿明并没有刻意的指引,周庆海却晓得如何正确的对待群众的智慧了——将埋伏地点设在“将军坎”,便是召集班长以上军官集体讨论之后的结果。

    进入埋伏地点仅仅半个小时,前面五百米开外的一个小山坡上,一棵“消息树”倒了下去。“消息树”自然也是方鸿明带来的。而在这一棵“消息树”之前,每隔一里地的样子,还有三棵“消息树”,也就是说,当服部缘仁的骑兵联队还在五里之外的时候,周庆海他们便已经得到了消息。

    周庆海立刻拿起了望远镜,远远的,一蓬灰尘扬了起来,他低声道:“来了!”精神一下子便变得亢奋起来。他对趴在身边的方鸿明说:“是大部队。”方鸿明点点头,紧了紧手上的卫青式突击步。

    周庆海朝两边大喊:“兄弟们!做好战斗准备,鬼子离这里不远了!”

    一片唏唏声。发出声响比较小的,是一些“老土匪”,而发出声音较大的,则是一些新兵蛋子。仔细分辨的话,会发现那些老土匪一个个眼睛里都好像点燃了火把似的亮了起来,而那些新兵蛋子则有点忐忑、紧张。

    周庆海看了看方鸿明手上的卫青式突击步,眼中毫不掩饰的羡慕,压低声音问道:“小方,这一次我们打个胜仗的话?你说小长官会破格给我们一个正规军的编制吗?”

    方鸿明转过头来,对上他的目光,然后顺着他的目光看向了自己手上的枪,他笑了,道:“正规军的编制我不敢说,但是一个排的卫青式应该不成问题。”

    “好哎!”周庆海大喊一声,然后面对众兄弟有些惊诧的目光,他挠挠头说:“看我做什么,老子又不是大姑娘。都给我盯紧前面,把手榴弹的盖子拧开了!小鬼子很快就到。”

    他不过刚刚说完,再次将眼睛凑近望远镜后,低声惊呼起来:“娘的,是骑兵。”

    “骑兵?”方鸿明吃了一惊。然后他笑了起来,低声说:“骑兵好!这下我们布下的连环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嘿嘿!老子亲自去拉根绳子!”说着,周庆海猫腰跑向不远处,愣是从一个老土匪手中抢过了一根用来引发地雷的绳子。

    “哒哒哒”的马蹄声传入了众人的耳朵,几分钟之后,一片码头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周庆海做个手势,所有人紧紧的抓着自己的武器,再不敢发出一点点声响。四周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除了马蹄声,便只剩下一些新兵蛋子浓重的呼吸声。

    ——大战一触即发。

    第416章 新的喜峰口战役(十七)

    上午七点多钟,太阳刚刚初露峥嵘,黄家沟,如雷的马蹄声响了起来。服部缘仁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颇有点春风得意的感觉。高举着指挥刀,他有力的吼道:“诸君!再加一把劲,可莫要让第一旅团把所有的功劳都抢去了。”

    几十个小鬼子齐声应着:“哈伊!”当头的一个小队,加快速度朝“将军坎”奔了上去。

    周庆海猫腰看着冲在最前面的几十个鬼子及马匹,暗道:“娘的,这些鬼子行军倒是严谨,还知道派前哨。要是准备一些陷阱啥的就好了。”

    方鸿明紧紧的盯着越来越近的鬼子骑兵,心中忽然有点懊悔。早知道鬼子会让骑兵先行,那在两边山上设伏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现在,因为这股先头部队的存在,要想一下子给日军予重创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缺少重武器,接下来,肯定是一场恶战。

    作为学兵军体系中最外层的武装力量,方鸿明还有周庆海这种小级别军官是不可能获悉军部制定的大方略的。值得称道的是,周庆海一开始便抱定了要阻击混成第二旅团的战略。不管他能坚持多长时间,对于铁门关内外的中国军队,都是好事。

    日军的先头部队跑在最前面的马匹已经踏上了将军坎的下坡,而离他们大约五十米远的地方,以服部缘仁为箭头,日军大部队紧跟着开了过来。

    “是时候了!”周庆海心中暗忖,忽然大喊一声:“打!”双手用力一扯绳索,几秒钟之后,日军先头部队因为他这声喊而勒住马头正在四下观望、并做出警戒动作的时候,轰隆隆的地雷爆炸声响了起来,十八颗地雷组成了三条平行线,从“将军坎”的下坡处一直朝后延伸,相差几秒的时间相继炸响。十八朵蘑菇云腾空而起,烟火中,数以千万计的铁钉、碎铁片、甚至尖利的瓷片迸射得周围五十余米的地方到处都是。日军第二骑兵联队三十余人的先头部队还有进入雷区的五十余人无一幸免,其中最惨的当属位于先头部队末尾的数骑,连人带马被撕成了碎片。其他人虽然大多数并没有丢掉小命,可是全身被几枚甚至十数枚铁片同时亲吻,其后果却也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服部的反应相当的快捷,第一声爆炸声一响起,他便使劲拉扯缰绳,其坐骑“黄金将军”嘶昂着人立起来,生生的止住前进的步伐。同时,他大呼道:“敌袭!”

    他的身后,大小军官们呼喝起来:“敌袭!”迅速的控制住坐骑。

    “轰隆!”一声巨响便在服部的正前方炸开,数十枚弹片同时击中“黄金将军”的脖颈、前胸、前腿,这匹白色的高头大马哀鸣一声推金山、倒玉柱般的倒了下去,吓了服部一跳。他的身手倒是敏捷,双脚飞快的脱离马镫,跳下马来。

    “轰隆!”在他身后,爆炸还在继续着。人马的嘶鸣哀嚎声不绝于耳,前方,那道不高的小坡上面,黄绿相间的草丛里喷吐出四五条火焰,那是捷克造轻机枪的杰作。“乒乒乓乓”的零散枪声响了起来,间或的会传来一两声手榴弹的爆炸声,看着自己的爱马倒在血泊中低声嘶鸣,服部缘仁心疼的全身一阵痉挛,他跪在地上,抱着爱马血淋淋的脖子,抬起头来,一双眼睛已经变得兔子也似的红彤彤的。“八格!八格!”不忍心爱马受折磨,他猛然的将指挥刀插入马的脖子,用力一拖,割断了颈动脉,然后就这泉水也似喷涌的马血,他抱马痛哭,如丧考妣。久间治骑兵大队的大队长冒着随时都可能被流弹击中的危险驰马终于找到了埋头痛哭的服部,看见死不瞑目的“黄金将军”,他骇了一跳,原先准备的言词便说不出口了。皇军骑兵部队中,服部缘仁是出了名的马痴,对这匹“黄金将军”更是爱若性命,现在支那人竟然将它杀死了,他不禁替对面的支那军队担起心来——盛怒下的服部大佐会作出怎样疯狂的举动尚不好说,但久间治一郎可以肯定的是,报复将是前所未有的惨烈。

    久间治一郎有这样理所当然的想法,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服部的了解,另一方面便是出于对中国军队的轻视了。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溃不成军,其中,追得最猛、往往能以小单位建立巨大功勋的便是骑兵部队。骑兵第二轮联队便曾经享有过这种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