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云的抗日 > 第805节
    施韦彭堡不说话了,德国人的自尊心很强的,心里其实也不甘心,可是哪怕是为了军人的荣誉,他觉得为今之计也只有咬牙走下去了。况且正如古德里安所说,切尔努什卡的地形如此复杂,也许真会被中国人和苏俄人遗忘。

    第2619章 圆谎

    受益于欧阳云带过来的掌上电脑,中国的电子工业水平要远远的领先于世界。这在和平时期还没有什么,但是在战争年代,这一技术上的领先却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无线电侦测仪器侦测电波来源,主要的几个交战国都掌握有相关技术,但是技术等级却不可同日而语。当欧美的相关产品的侦测范围还仅仅在几十千米的时候,中国的相关产品却已经超过了一千千米,且单就外形而行似乎并不比西方的大上多少。

    受地形的限制,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加强了与麾下各部队之间的电讯联络,如此一来自然不可能逃过中国方面的侦测。这也是萧逸的别动队在侦测到其位置后依旧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原因。

    萨比前线,中国远东远征军主导的南线攻势虽然进展依旧缓慢,但是却稳步向前,正在一点点的将萨比之敌向奥萨挤压。西北线,苏俄红军虽然暂时处于劣势攻少守多,可是战线却相当稳定。曼施坦因优先解决苏俄人的意图注定破灭,那么一旦古德里安所部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缓解南线压力,那么这一场决战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中苏联军将a集团军包围在奥萨一带,甚至能就此将a集团军困死在这里。

    第二装甲集团军忽然转去东线,张自忠哪怕是用脚趾头也能猜到古德里安的意图。对此他倒是感到一点意外。事先只是希望南进支队拖住第二装甲集团军三四天,最多一个星期而已,可是现在南进支队居然让德国人知难而退改变既定作战计划。换句话说,虽然在亚纳乌尔一带中国军队得到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却依旧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萨比前线从日本和平军打头阵依旧换成了联合军打头阵,战争年代,而且是这一并不发达的时期,既然拼命就能够获得相对比较可口的食物,甚至还能获得烟草和可乐这样的奢饰品,且德国人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厉害,中南半岛联军终于奋发起来。于是渐渐的萨比前线中方的战斗模式便演变成了如下格式——远征军主力充当压阵部队,他们为一线部队提供从火力到后勤的各种保障,而联合军则冲杀在最前线,且总是不断的创造惊喜。

    对张自忠乃至于最高统帅部而言当然是惊喜——本来没指望联合军能发挥什么作用,现在,虽然联合军和德军的交换率几乎达到了二比一甚至五比一,可是只要死的不是炎黄子孙,且还能保持战局的稳定,何乐而不为?

    联合军出人意料的给出惊喜,再加上国内的日本和平军正源源不断的开过来,形势一片大好,张自忠也有了考虑提前对付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实力和兴趣。

    “切尔努什卡,德国人接下来肯定会走这里。我记得切尔努什卡的地形并不适合机械化部队行军?”就着参谋部刚刚提供的情报,在结合江铁掌报告的情况,注视着面前新做的沙盘,张自忠捏着下巴对胡力道。

    “切尔努什卡境内湖泊河流众多,且森林覆盖率极高,除非德国人装备了相当数量的水陆两用坦克,否则走这里将是悲剧。”胡力说着,看向已方主力阵地所在方位插着的小红旗若有所思。

    张自忠的目光也很自然的投注到了这些小红旗上,然后他拿起尺子丈量了一下距离,说道:“那就拿出一个师去给古德里安增添一点麻烦,反正主战场我们不急。”

    “今天斯大林又来电报了,这样是不是——”胡力说道,没说完就被张自忠打断了。

    远征军各部都配备有苏俄向导以及翻译,这些人当中当然存在着军事间谍。如此,斯大林也便能第一时间掌握南线战场的最新态势。苏俄红军在西北线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顶住了德国人的进攻,中国人这边却优哉游哉的拿扈从军和德国人拼消耗,斯大林对此当然满腹牢骚。

    “不管,别说我们并不受他指挥,便是受他指挥还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呢。哼,难得有削弱俄国的机会,当然要把它压榨干了再说。别担心,最高统帅那里我自会给出解释。呵,古德里安好人啊,他想包抄我们的后路,这下我们更应该谨慎行事了。再说了,不为其它,哪怕是为了远东地区的稳定我们也必须这么做。”

    张自忠一开始还担心苏俄人吃不住会导致中国独自面对德国,既然苏俄人现在还有和德国人一拼的本钱,他自然也就不着急了。要知道国防军所有上将里面,就属他对苏俄最没好感。现在既然逮到恶心甚至陷害苏俄人的机会,他自然要抓住。

    考虑到切尔努什卡特殊的地形,张自忠最终选定胡力麾下的第四山地师出战,并将这一决定电告最高统帅部。

    中国远东远征军怎么看都有消极怠战的嫌疑,斯大林拿张自忠没办法,又怕电报里说不清楚,遂给苏俄驻重庆的军事代表团团长崔可夫下死命令,要求他无论如何都要说服欧阳云,让远东远征军切实履行援军义务。

    张自忠的电报发到重庆的时候,欧阳云便正在接见崔可夫。

    张自忠在苏俄的所作所为,欧阳云当然全部知情。而不管他嘴上如何评价,内心深处,他对张自忠的决定肯定是举双手赞成。

    这几日,崔可夫每天上午下午几乎都要来一遭,欧阳云虽然不厌其烦,但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却只能笑脸以待并诚恳的为张自忠进行圆谎。对此,崔可夫自然是深深痛恨同时又无可奈何。

    张自忠的电报来得很巧,潘媚人也足够聪明,知道这份电报上的内容对欧阳云有用,直接给他拿了过来。

    欧阳云此时正在苦恼没有借口,看了这份电报,脸上的笑容马上更加灿烂了。“张总司令刚刚发来急电,他们侦察到第二装甲集团军已经进入切尔努什卡地区。崔可夫元帅,您想必清楚,以远征军现在的实力并不足以同时对付来自两个方向的敌军。很显然,正是因为张总司令足够谨慎所以才避免了腹背受敌……”

    第2620章 成了

    崔可夫并不知道有关第二装甲集团军走切尔努什卡这条线的情报,同时他也清楚欧阳云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说谎,脸色登时变得有些难看。没有借口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消极避战了,现在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还指望中国人“浴血奋战”吗?作为一名政治斗争经验和战场战斗经验都十分丰富的老将,崔可夫知道中国人忽然改变作战态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他们的最高统帅在远东问题上出尔反尔了。

    在中国远东远征军进入前线与德军直面相抗的时候,或许是以为中国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加上战局有所逆转,苏俄政府撤离远东地区居民的行动便慢了下来。以崔可夫对苏俄政治局势的了解,内政部的贝利亚如果得不到斯大林的授命是肯定不敢这么做的。至于斯大林为什么要这么做,崔可夫现在已经可以断定,当初《重庆协议》上签署的有关远东地区的条案根本就是最高统帅的计谋。

    远东地区相关协议达成时,崔可夫曾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这也是当时苏俄国内绝大多数军政高官的立场。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虽然能够让苏俄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割土求活却会让他们背上历史骂名,即使最终能够战胜德国,那他们也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成为永远的“反派”。当时的反对无效,崔可夫只能捏着鼻子正视现实,怀着屈辱心继续呆在重庆。现在,对于斯大林的出尔反尔,因为同样觉得代价太大,崔可夫依旧持反对意见。和欧阳云打的交道多了,对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最高统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崔可夫知道,如果国内在远东问题上做得太过的话,那么欧阳云真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包括将远东远征军撤回来。

    “看来国内的那些家伙真给了最高统帅不小的压力呢,只是都已经成为事实了,而且国内战局并没有因此出现根本性转变,他们就不能先忍一忍吗?”崔可夫这样想着,心中泛起无力之感。因为了解斯大林的为人,所以崔可夫清楚在远东问题上他之所以会出尔反尔,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性格使然,而最主要的确实因为这件事使得其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当然是斯大林所不能接受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千古一贯,对此崔可夫并不想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因此影响到国内政局甚至战局的稳定,他便无法苟同了。为国内的形势感到担心,不过站在欧阳云面前,他却不想表现出来。轻轻吁出一口气,他盯着欧阳云的眼睛说道:“阁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我理解张总司令为什么这么做。并且,我以为截至目前,张总司令在萨比的战略是行之有效的。可是……”

    同样的话,崔可夫已经说得太多了,这就是有求于人的可悲之处。很显然,欧阳云因为听了太多这样的话,所以已经没有耐心再继续听下去了,他摆摆手打断道:“没什么可是的,崔可夫元帅,作为一名久负盛名的将军,我想您应该清楚,如果萨比战线崩溃的话会是什么结局。所以我们只能信任张总司令,让他决定具体该做作战。好了,我下面还有个会,不能再陪你了。”

    欧阳云直接送客,崔可夫脸皮再厚也不好继续赖下去。心中充满失望的向欧阳云敬记军礼,然后步履沉重的走了出去。

    欧阳云让潘媚人将其送出去,等她回来以后微笑着说道:“媚人,这份电报来得很及时。”

    “我想会对你有作用,还好。”潘媚人笑着作答,然后给他的茶杯添水。

    欧阳云转过身去,拉开身后墙上的帷幕,对着那张硕大的地图,嘴里念着“张自忠”三字,嘴角撇出笑意。苏俄人居然敢在远东移民问题上捣鬼,他本来还想着要致电张自忠,让他见机行事来着。而现在看来已经不必要了。

    “恋云说美国人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媚人,你怎么看?”因为远征军的事情心情很是不错,欧阳云也有了和潘媚人聊国家大事的兴趣。从潘媚人手上接过茶杯啜饮一口,他问道。

    “这不正是你希望看到的吗?”潘媚人笑道,“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打得头破血流,然后我们的太平洋舰队和远征第一军、第二军再顺势进入。”

    “我有这么下作吗?”欧阳云脸上的笑意更浓。乍听到顾恋云发回的这则情报,他首先想到的确实就是这个。潘媚人作为他的身边人,早就对他的为人一清二楚,自然也不难猜到他心中对此事的看法。

    “下作吗?可是我很喜欢哎!”

    欧阳云摇头,然后转移话题道:“美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真的很强啊,不过半年多时间,居然又造出了七艘舰队航母。哎,如果我们有这造舰能力,此时应该已经打到东京了。”

    “没有可比性,美国进入工业化要比我们早一百年左右。不过我以为最迟二十年,我们也应该能拥有如此的工业实力。对了,我听郭奎说你下个月要去卡拉奇?”

    “嗯,卡拉奇造船一厂新造的‘黄帝’级航母下水,我答应你大姐过去剪彩。”

    “大姐想你了。”

    “我也想她,还有流苏、佳瑶。毕竟都大半年没见了。”

    “怎么把人家洋妞给忘了?”潘媚人的眉眼冷了。

    和英国妞搞上关系始终是欧阳云的不是,饶是他脸皮厚,此时也只能尴尬的笑着。

    办公室内的气氛有点冷,欧阳云正想是不是干脆召集一个会议,宋子文的声音在走廊里响了起来:“总理在吗?”

    “我在。”欧阳云赶紧高声答,然后对潘媚人道:“我和宋外长有大事要谈,你先回避一下。”

    潘媚人斜睨他一眼走了出去。

    宋子文走进来,见着欧阳云就大笑道:“总理,幸不辱命啊!”

    欧阳云眼神一亮,问道:“成了?”

    宋子文肯定的点头:“成了!”

    第2621章 宋子文的使命

    如果重庆有人始终关注宋子文的行踪的话,也许不能确定他去了何方但是却可以肯定他离开重庆有一段时间了。作为外交部长,宋子文不在重庆甚至不在国内,当然是外出访问去了。不过就如同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一样,他出去做了什么同样是个谜。

    宋子文这段时间正是在为联合国的事情而奔走。联合国,那个时空是美国人倡导的产物,所以后来的联合国总部就设在了美国,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理所当然的让联合国成了自家的代言人,看哪个国家不顺眼甚至为了政治和经济利益,动辄就是联合国决议或者联合国军,让自家得以穿戴上世界警察这身狗皮。

    这个时空,因为欧阳云的出现,情况出现了变化。倡导者依旧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假,但是真正第一个组建起联合军的却成了中国。这算不上什么,毕竟现在的联合军还不成气候,居然要靠着中国的死敌日本人来撑场子。不过,正如同那个时空美国人成立联合国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家在掠夺他国资源时能有一个拿得出来的名分一样,欧阳云组建这支联合军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正式成立联合国铺路。

    源于一份从欧洲发回的电报,获悉希特勒这段时间身体状况十分糟糕,由此欧阳云便意识到历史偏离正常轨道的日子已经为时不多了。换句话说,轴心国的败亡已经可以预期。战争一旦结束,很多事情再做起来就名不正言不顺了。中国的底子还是太薄了,借助这场战争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过显然并不足以让中国像那个时空的美国那样对其它国家保持碾压优势。实力上不足以一家独大,那么政治手段就成了必须的辅助。一个听话的,哪怕是暂时听话的联合国就成为刚需。不如此,不足以让中国最少在太平洋称霸,并拥有一个相当长的稳定的发展周期。

    联合国本来就是盟国结构下的产物,也就是说中国要想主掌联合国最大的阻力将来自盟国国家。盟国内,美苏英法中算是一个等级的国家,美苏英法也就成了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其中,美国别看连吃败仗,奈何人家是富二代玩得起,所以欧阳云根本不敢去想让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妥协。剩下的三个国家,苏俄是最好解决的,因为现在它还离不开中国的援助。关键在于英法——这是欧阳云和宋子文在讨论这件事时得出的统一认知。英法两国中,法国的难度又要小一些,毕竟,法国人还指望着中国帮助他们打回欧洲呢。且现在战斗法国的元首昂波斯和学兵军颇有渊源,所以在出行前,宋子文便拍胸脯保证肯定能说服法国,让昂波斯和戴高乐赞成由中国政府负责联合国宪章和总部的筹建工作。相对法国,英国要难说服一些。虽然表面上英国人现在和中国走得比较近,但是欧阳云和宋子文都清楚这是因为“有奶就是娘”的原因,如果不是英国人急需中国的武器装备,也许“日理万机”的丘吉尔都不会给宋子文说项的机会。

    东南亚和印度一行,宋子文耗费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从他的表情来看,很显然他成功的说服了昂波斯和丘吉尔。

    “法国人要求比较低,就是打回欧洲,有您之前提供的底线,没费多少时间我就和昂波斯达成了共识。英国人那里确实麻烦一些,关键是丘吉尔胃口太大。不过还好,因为美国人终止了出兵北非的计划,所以蒙哥马利压力很大。我到新德里的时候,恰逢蒙哥马利向丘吉尔要求若干装备,还是根据您给的底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丘吉尔同意了我方的要求。”连续一个半月奔波在东南亚和西亚一带,宋子文的肤色要比出行前黑上许多,人也瘦了一些。但是他的精神却极好,一旦开口便有滔滔不绝的趋势。

    对此,欧阳云则扮演起了一个忠实听众的角色。

    宋子文确实有理由意气风发。且不说他此举必然将载入史册,为国人所永远铭记。单单因为国家的国际地位让他在昂波斯和丘吉尔面前都能享受贵宾的待遇,过足了一个强国外交部长的瘾,他便觉得此行太值了。

    “英国人正在训练新军,听说是英国人和印度人的混合部队,你看到过吗?”待宋子文暂息喝茶解渴的时候,欧阳云插话道。

    从国家角度,欧阳云当然希望盟国内除了中国其它国家的军队皆不堪一击,所以虽然明知道英国军队登不上台面,他还是忍不住要问出这样的问题。

    “丘吉尔首相曾邀请我去检视过,呵呵,不是我自矜,和我们的国防军还有很大的差别。不说别的,就说队列根本不足看。”宋子文笑着道。

    “武器装备情况呢?”

    “我问过他们的军官,最精锐的有两个军,全部装备我国卖过去的武器装备。不过英国人抱怨说坦克太少了。其它的要不装备美械,要不就是装备他们自己生产的。总理,无须担心,以我这个门外汉看来,这支所谓的英国新军并不堪用。”

    “既然你都说不堪用,那就真的不堪用了。对了,法国人那里情况怎么样?听说戴高乐正在成立所谓的‘自由军’?”

    宋子文沉吟一会道:“自由军我也听说过,是昂波斯的一个手下说的,好像昂波斯对此意见很大,认为戴高乐将军是想和他争夺复国政府的控制权。我知道的也就这些。”

    欧阳云哦了一声,眉头微蹙问道:“那戴高乐对联合国是什么看法?”

    “我和昂波斯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都有列席,但事并没有发表意见,不过看他的神情却有点不豫。私下里我曾问过昂波斯,他让我不用担心,称战斗法国完全在他的掌控中……”

    “这样啊。”欧阳云说着,眉头蹙紧了。

    从私人的角度,欧阳云其实很敬佩戴高乐,然而从国家的角度他却不希望看到法国出现一个英明睿智的领导人。这也是他不计代价支持昂波斯的根本原因。

    第2622章 出兵北非

    在学兵军的帮助下,因为复国军的异军突起,使得昂波斯获得了相当雄厚的政治资本。然而即使如此,昂波斯的短板依旧很明显。比如说没有从政经验,比如说在本土的名望较低,这都限制了他对战斗法国的控制。顾恋云去了卡拉奇以后,着手打造涵盖整个东南亚甚至中东的情报系统,在她的努力下,因为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础,狐瞳在这一区域的活动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也使得欧阳云能够坐在重庆不足出乎就能得到该区域最新的情报。

    复国军现在的规模已经超过三十个师将近三十五万人,甚至还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空军,这些,应该是昂波斯可以看轻戴高乐威胁的本钱。但是昂波斯可以轻视戴高乐,欧阳云却绝不敢生这个心思——作为穿越者,他太了解戴高乐相对于法国的作用和地位了。即使现在昂波斯仗着复国军可以掌握战斗法国,但是回去欧洲以后,重建法国以后呢?欧洲因为英德法等传统强国的存在,从前、现在、以后都将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就不可能撇开欧洲自行其事。所以,中国需要在欧洲拥有几个盟友,哪怕仅仅是名义上的。本来,法国是欧阳云最看好的。可是因为戴高乐的存在,他却不得不多长一个心眼了。

    见欧阳云陷入沉思中,宋子文端起茶杯慢慢啜饮着,并不着急。和欧阳云相处的时间多了,他知道应该是后者有了其它的想法。只是难道获得昂波斯的首肯还不够吗?或者他以为自由军可能成为威胁?这是准备插手法国内政了?一念及此他摇摇头不禁失笑——就目前的情况看,他还没插手法国内政吗?战斗法国政府中,几个高官都是有浓厚学兵军背景的,而且法国游击队中也存在着拥有相当影响力的军事顾问团,呵——

    宋子文没等多久便听见欧阳云说道:“子文,昂波斯没和你提出兵欧洲的事吗?”

    宋子文闻音而知雅意,心中一惊,面上不露声色,缓声道:“有讨论这个问题,不过我没敢做正面回答。”说完看着欧阳云。

    “美国人正准备在新几内亚发力,有美国人牵制小泉的南方方面军,也许我们可以插手北非战场。”欧阳云道:“然后再从北非转战欧洲。呵,苏俄人不是指望着我们和德国人打得头破血流吗?我们就如他所愿。”

    尽管心中猜到了,宋子文依旧大吃一惊。清楚国家现在的情况,所以他并不以为国家已经做好了介入北非战场的准备。而且以他的认识,真要全面和德国开战,那也应该避远就近先介入中东战局才对。是因为中东战场盟国方面是英国人为主力吗?总理这是为了避嫌?可这不是总理的行事风格啊。且,如果国家真出兵中东,英国人只会举双手欢迎。在新德里和丘吉尔谈判的时候,他可不是没提过这样的要求。心中犹疑不定,他追问道:“北非?”

    欧阳云肯定的答:“北非。我等会就让总参谋部做一份计划。怎么?你觉得不妥?”

    “为什么不是中东?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中东盛产石油啊!”

    “中东当然也要介入,不过不是现在——英美两国现在还具备相当的实力。”

    “明白了,我支持总理的决定。”

    三天后,当欧阳云在军议会上提出出兵北非的提议时,除了宋子文和陈诚,其他人都被惊呆了。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意外,在他们心中,苏俄正打得如火如荼胜负难分呢,怎么就又扯到北非了。

    此时白崇禧、邓锡侯和张少帅都已经回到了重庆,白崇禧当先问道:“难道是法国人的请求?可是,他们也得考虑一下我们的实际情况啊。”

    “日寇还没完全赶出国境就四处用兵,老百姓会怎么想又会怎么看我们?而且,部队也肯定会有意见。”冯玉祥跟着道。

    众人里,张少帅反应最大。他这段时间朝思暮想的便是打回东北,乃至于修路都没心思了。现在,欧阳云却提出要出兵北非,如此一来,收复东北的计划肯定要滞后或者减弱力度,这是他不能接受的。“我反对,这超过了我们的能力。北非那里的气候听说和中东一样恶劣,我们的战士可没有热带地区作战的经验。”他旗帜鲜明的道。

    “从哪里调兵?现在国内和国外可都没有富裕的部队。”邓锡侯则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反对者如此之多而且如此激烈,欧阳云事先有预料到,所以他的表情看上去波澜不惊。“诸位还记得一战吗?”他平静的问道。

    众人不言声了,看着他等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