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云的抗日 > 第893节
    确实迟了,海神舰舰导弹采取热寻的指导方式,最大自我调整范围在三千米左右。以海神的飞行速度,一百千米的距离,也就一分多一点的时间,可是一分多钟,美舰能航行三千米吗?绝无可能。

    美国白宫的会议还在继续,而随着尼米兹发回新的战报,通报大西洋舰队遭到中国导弹精确打击的消息,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

    史汀生、诺克斯等军方大佬,在听到有关导弹的消息之后,他们脑海中很自然的就出现了“超级炸弹、卫星、潜射鱼雷”等与中国有关的新式武器的名词。美国军方为什么迟迟在与中国对抗一事上犹疑不定?很大的原因正在于他们对中国新式武器的不了解以及惧怕。

    “无知者无畏,也只有杜鲁门这样对军事几乎一窍不通的家伙才会做出如此脑残的决定。可是,哪怕仅仅因为超级炸弹的存在,美国和日本秘密缔约真的能挽救更多的美国小伙子吗?不,在我看来,这只会让更多的美国小伙子丧命……”这番话来自一个名叫巴克法利的美国将军。

    巴克法利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而在此之前,他做出的最著名的举动就是率部向中国军队投降。

    第2937章 放弃

    热寻的导弹有一个特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缺点,那就是如果是在一定范围内打击同一目标的时候,一旦有一枚导弹成功击中,那么后面的导弹就会前赴后继的向这个被击中的点飞去。尼米兹等人不知道这个,所以,当包括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在内的几艘重型舰被导弹击中,但只是次要部位中弹的时候,他们深感庆幸,以为幸运女神是站在自己一方的。然后,随着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导弹相继袭来,而那些被中国人重点照顾的重型舰无一例外都是相同的部位中弹,他们登时就庆幸不起来了。再次要的部位如果连续被击中三枚甚至四枚导弹,那也是会造成恶劣后果的。真实情况是,当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的左舷靠后的部位被两枚导弹相继击中之后,那里就出现了一个大洞,然后直接导致后面的两枚导弹直接钻了进去,在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的尾部舱室内爆炸,直接将轮机室以及其它比较重要的舱体建构撕成了碎片,并且炸出了一个绝对不可挽救的大洞。

    前后不过十分钟,中国导弹快艇部队将所有的导弹都发射出来。然后,尼米兹等人就眼睁睁的看着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就好像被一座大山压中尾部一样,整个舰体开始向后倾斜,看那趋势,即使不会整个沉没,最后也会变成头上尾下的样子,完全损毁。

    前后相隔不到一刻钟,杜鲁门等人便收到了第二份战报,获悉两艘战列舰还有三艘重巡皆出现严重损伤,其中两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已经开始往海底沉去,他们登时都傻了。

    “……因为舰队所有重型舰艇皆不同程度的受损,我们已经失去了与中国舰队持续作战的能力,哪怕是单纯的防守也不行,所以,我希望总统阁下能够允许我们撤退……”电报应该是以尼米兹的语气写的,通篇透着苦涩的味道。杜鲁门等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尼米兹写下这番话的心情,也知道对于这个海军上将而言,做出上述决定是多么的艰难。

    “空中支援已经来不及了?”杜鲁门对军事不是太了解,他问诺克斯。

    诺克斯的脸色呈苍白色,他手上叼着一根雪茄,却已经有超过十分钟没往嘴里塞上一下了。“主力舰艇受损失去战力,那么一旦中国人的主力舰艇获得射程,那就会出现只能被动挨打而毫无还手之力的局面。阁下,我建议同意尼米兹将军的要求——”诺克斯说道,最后一句话说出时,一嘴苦涩。

    论海战,自然以他为尊。听他这么说,杜鲁门皱眉思考了一会,对一边的侍从官说:“给尼米兹将军回电,就说我同意他的请求。对了,告诉他,尽量多的将所有人都带回来,那些航速慢的舰艇,我允许他放弃。”

    这又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杜鲁门这番话的意思,分明就是允许尼米兹他们全员逃跑,而且是速度越快越好。很显然,在舰队和人之间,他最后选择保留后者。而即使以美国财大气粗的程度,一下子要放弃几乎一整支舰队,这个决定对错勿论,绝对痛彻心扉。

    侍从官点点头下去了,会议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许久之后,史汀生开口打破沉默,对杜鲁门说:“总统阁下,您的决定是对的。舰艇没了,我们可以再造,但要是人死了,要想再培养出来一批,那可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讨论对华宣战的事情了。”

    最后一句话他说得铿锵有力,很显然,他已经被中国人的行为激怒了。

    与会的也有不了解情况的,问出为什么不可以全军撤退的傻话。在这些人想来,大西洋舰队也许打不赢突袭的中国舰队,但是全体逃跑总没问题吧?对这个问题,杜鲁门让诺克斯来回答。

    诺克斯此时的心情其实十分恶劣,不过他依旧平息静气的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航母和战列舰还有大部分重巡都已经失去战斗力,所以,如果我们全体撤退的话,中国人就能肆无忌惮的派出战机拖住我们,然后,等中国人的主力舰队靠近,那么不仅舰艇有可能跑不掉,我们的士兵也可能遭遇劫难——”说到这里,诺克斯特意用敬佩的眼神看了杜鲁门一眼,这才继续道:“所以如果我们想拯救尽可能多的士兵的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舍弃速度缓慢的大型舰艇,而乘坐速度奇快的小艇离开……”

    诺克斯这番解释其实并不详尽。杜鲁门的指示里,可没有放弃整个舰队的说法。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政治家,未雨绸缪是必备技能,所以为了防止这件事以后被人翻出来作为攻击他的武器,所以他只是隐晦的指出“那些航速慢的舰艇,我允许他放弃”。而以尼米兹的智慧,他当然能理解这话真正的意思。

    杜鲁门做出上述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很痛苦了,而到了尼米兹那里,这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以接受。要知道与他而言,大西洋舰队不仅是他的荣誉,而且相当于他的孩子,现在,却要他连孩子连荣誉全部丢掉,这种痛苦,非亲历者是无法体会的。当然了,正如诺克斯所猜测的那样,以他的智慧,他是不可能理不清其中的厉害关系的。所以,不管这个决定是多么痛苦,他除了直面接受根本没有其它选择。

    半个小时后,如诺克斯所预料的那样,中国的第三波战机集群果然飞抵大西洋舰队所在海域上空。而此时,尼米兹正带着几个手下最后一批踏上一艘轻型巡洋舰。

    站在这艘克利夫兰号轻型巡洋舰的前甲板上,感觉着因为舰艇突然加速带来的颤动,尼米兹四顾那些犹在冒着浓烟的重型巡洋舰、战列舰还有轻型巡洋舰,再看看天空中越飞越低的中国战机,他像是自语又像是给身后的手下打气,说道:“我们还会回来的!”

    第2938章 尼米兹的大礼

    美国人居然弃舰逃跑,这是陈师昌还有卞经道以及正在执行第三波轰炸任务的学兵飞行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美国人这么做或许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吸收了珍珠港海战的经验教训。珍珠港海战,美太平洋舰队究竟损失了多少舰艇另计,对美国海军真正形成致命打击的,是随着大量有作战经验和丰富航海经验的士兵以及船员的死亡,即使后来美国人依靠自身强大的工业能力,很快就为太平洋舰队制造出了足够多的新型舰艇,但是因为老兵和老水手的欠缺,其太平洋舰队的战力却一直恢复不到战前——在美太平洋舰队先后又被日本人羞辱了两次之后,其司令官金上将总结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他们后来的败不是败在舰艇和科技上,而是败在士兵和船员的素质上。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当美国人发现法属圭亚那海战不可逆转以后,上至杜鲁门,下至尼米兹,他们立刻做出了似乎最正确的决定。即弃舰保人。

    对与尼米兹而言,即使有最正确的理由,即使他能够从理智上说服自己,可是真要这么做,依旧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或许,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为什么他舍弃了那么多的重巡还有轻巡却又要带上这艘克利夫兰号轻型巡洋舰的原因。他希望通过保留这艘轻巡来证明,自己并不是真的放弃了整支舰队。当然了,还有一个可能。因为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的速度要快一些,或许他以为乘坐这艘巡洋舰并不会影响到整支队伍的撤退。

    事实却证明他错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的飞行员们太不解风情了。

    中国飞行员们放过那么多安安静静的老老实实停下那里的重巡还有轻巡不管,居然一上来就瞄中了尼米兹乘坐的这艘克利夫兰号轻巡。

    战后,有敏感的中国记者曾经就这个问题采访过几个中国飞行员。在若干年后,当尼米兹看到这些采访的影像资料时,美国老头当时气得须发乱颤,差点就性脏病复发一命呜呼。

    以下是一个中国飞行员当时的回答——“我们本来的目标是那些大舰,不过因为从一开始就没遭到这些大舰的攻击,所以我们以为这些大舰的反抗力量已经被摧毁了,当然要另找有价值的攻击目标。”

    尼米兹做得彻底,命令所有人都转移到驱逐舰这类小舰或者干脆乘坐救生艇直接逃离。不能说他这道命令哪里错了。问题是,中国战机集群本为破坏大西洋舰队战力而来,既然遭遇不到抵抗,他们自然要搜寻更有价值的目标。如此一来,人满为患、在逃生舰中体积最大的克利夫兰号轻巡自然成了最醒目的攻击目标。

    就防空能力而言,克利夫兰号轻巡其实并不弱。但是所谓双拳难敌众手,面对几十架中国战机,其防空火力再强,最终也只有被轮的命。

    是以,和乘坐一艘驱逐舰快速离开战场的斯普鲁恩斯结局迥异,尼米兹最后是被一艘美国潜艇顶在舰桥上救走的。

    尼米兹命大,再加上他是大西洋舰队的最高长官,所以能够享受最高级别的营救待遇。而与他同舰的其他美国官兵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了克利夫兰号轻巡的殉葬品,最终,包括尼米兹在内,从克利夫兰号轻巡上逃生的美军官兵只有五十九人,包括三十二名称为战俘的。而五十九这个数字,仅仅是克利夫兰号轻巡当时实载人数的九分之一。

    因为杜鲁门和尼米兹的“果决”,法属圭亚那海战最终以美国大西洋舰队虎头蛇尾式惨败告终。

    同样因为杜鲁门和尼米兹的“果决”,当陈师昌率成吉思汗号航母舰队主力抵达战场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一腔笑意的卞经道——

    在电话里,他向陈师昌报告:“尼米兹送了我们一份大礼!”

    卞经道比陈师昌他们早两个半小时赶到战场。抵达战场之后,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美国人会这么好心,白白的送给他们这么多轻巡以及还能修复的重巡甚至战列舰,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派队占领这些美舰,而是立刻扩大侦察范围,以防止美国人搞什么阴谋诡计。

    两个半小时过去,他派出去的侦察机最远的已经飞抵美国近大西洋沿岸并遭到了美国战机的拦截,派出去的潜艇也将周围一百千米范围内的水域都清查了一遍,却都没有发现异常。他终于确定,眼前这些随波逐流的美舰并不是美国人布下的陷阱,而确实是留给他们的“大礼”。

    陈师昌久居高位,早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能力。饶是如此,当确定面前所见的美舰已经被它们原来的主人完全放弃掉,他还是惊呼出声,一再问:“真的?派人察看过了?警戒线放出去没有?”

    “我也很奇怪,美国人这是什么意思?它们就是再惜命,可是炸沉之后再跑也来得及啊?我们肯定不会派战机去炸他们用来逃命的快艇的!?总座,我想了半天觉得也许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尼米兹还有大西洋舰队的指挥层,他们也许并不想与我们为敌……”

    卞经道最后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陈师昌却不想妄作评论。“随美国人怎么想吧,我们做好自己分内事就足够了。既然美国人已经跑了,那就派员接受,然后返航!对了,看看那几艘被炸烂的还有没有修复的可能。有修复的可能就拖回去。经此一战,美国人短期内是不可能对我们形成威胁的。”

    消息传回国内,欧阳云接到报告以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这行为太诡异了,而考虑到大西洋舰队当时的总指挥是尼米兹,那指挥失误的嫌疑完全可以排除。是美国人的阴谋吗?可是美国人这么做能有什么后手?要知道,此时美国人的大大西洋舰队还在澳洲海域呢,他们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赶到大西洋。

    “奇怪了!”嘴里念着“奇怪了”,欧阳云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忍不住。美国人财大气粗,可以不在乎那些被称为小舰的轻巡,可是对于中国不一样啊。要知道,最后被美国人舍弃的轻巡一共多达二十五艘,其中十六艘几乎完好无损。这都可以满足再组两个航母舰队的护卫舰队了。

    第2939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法属圭亚那海战,中国的成吉思汗号航母舰队从出师不利到大获全胜,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轰动。之所以轰动,因为在此之前,虽然因为政府宣传部门舆论引导得好,民众知道对美一战不可避免,可是因为民众对美国的认识一直还停留在从前,认为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对于能否击败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心存忐忑的。越是如此,当一场胜利,而且属于绝对大胜来临的时候,人们才会那般的惊喜。因为他们猛然发现,美国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而中国的海军,已经强大到足以媲美传统海军强国的地步。

    “中国人开始了狂欢,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能够击败美国和击败日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好像,击败日本是天经地义,而击败美国则像是超常发挥一样……我不知道,如果杜鲁门总统了解了这些,会不会后悔与中国作对。原来在中国人心中,美国曾有着那样崇高的地位。而现在,因为这一战,笼罩在美国身上的神秘迷雾消失,美国在中国民众心目中却是被打回原形了……”以上文字来自司徒雷登,这个曾经的中国燕京大学的校长,现在的美国驻华大使。

    有人欢欣鼓舞,自然就有人沮丧伤心。有关法属圭亚那海战,不知道杜鲁门是出于何种目的,他没有命令封锁消息,所以,就在当天晚上,有关美大西洋舰队遭到中国海军偷袭,在法属圭亚那海战全军覆灭的消息就通过电视机还有收音机传遍了整个美国。而美国人乍闻这个消息,从上至下,无不惊呆了。生于这时代的美国民众是不幸的,因为从美国加入同盟国正式加入战团以来,美国人就没获得过胜利消息。噩耗一个接着一个,饶是美国人以乐观坚强著称,可也经受不起接二连三的打击啊。所以,不同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民众群情激昂要求对日开战那样,在大西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开后,美国民众第一个反应,普遍都是目瞪口呆抑或心死若灰。

    “我们的总统,我们的陆军部长、海军部长一再宣称美国是这个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有能力在复杂的战争局势下维护美利坚的利益。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这些表态更像是谎言——难道不是吗?美国有着世界第一流的海军,可是,先是珍珠港战败,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现在,法属圭亚那又再次战败,大西洋舰队全军覆灭。是,我承认,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制造能力。可是,如果我们每天无偿加班八小时以上只是为了制造更多的战舰好让我们的军队送给中国人或者日本人去获得胜利和荣誉——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么做值得吗……我不理解的是,我们和中国本来属于盟国,中国人为什么要向我们宣战?难道说中国人失心疯了?不,中国人没有失心疯。中国人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先背叛了他们……作为升斗小民,我们不理解所谓的国家利益,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本来有击败日本的机会,但是现在,我们和日本却成了盟友同时成了同门过的叛徒。而本来属于我们最可靠的盟友的中国也成了我们的敌人……”

    这是一个名叫约翰逊的美国作家在第二天的一份地方小报上所发表的一篇文章,透过这篇文章,不难发现当前美国人微妙的心理变化。在中国展示雷霆之威全歼大西洋舰队之后,美国人开始反思得失,所谓的太平洋利益变得失去诱惑力,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一手编造的谎言也出现一戳就破的危险。

    无论是那个时空还是这个时空,美国人之所以天然保持优越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本土一直没有遭到致命威胁。而现在随着大西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舰队和战机开始在大西洋上称霸,已经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美国人感受到了危险,于是心态立刻失衡,并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反思大潮。

    当然了,因为美国政府宣传得力,再加上舆论皆由政府以及和政府利益紧密相关的财阀控制,所以虽然民间有识之士开始了反思,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感受到的,却是美利坚欲与中国决一死战的决心。

    普通的美国民众因为国家开始收缩其它方面的财政支出,又提出所谓的“爱国加班”,只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自然要进行对比和反思。与他们既然不同的是,实际控制美国的财阀巨头们,却开始了蓄谋已久的瓜分行动。

    美国的财阀巨头们要瓜分的自然是中国侨民以及学兵军在美国的财富以及产业。事实上,从中国政府开始撤侨行动始,类似的瓜分行动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个时候因为中美还没有正式决裂,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结果,财阀巨头们的瓜分动作显得比较隐蔽。而现在,随着中美两国正式决裂,他们觉得没有了后顾之忧,立刻开始加大瓜分力度,并宣称他们这一行为是“爱国的表现”,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力量。

    无论对谁而言,不劳而获总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就在美国上下开始以抢占中国人财产为荣的时候,美国政府经过长时间的磋商,终于正式发表了对华宣战宣言。

    同一日,重庆,当相关文件被送到欧阳云面前,他认真阅读以后,乐了。

    送文件过来的是宋子文,他见状好奇的问道:“一份宣战宣言而已,有什么可乐的?”

    欧阳云指着一段文字说:“美国人说我们在轰炸日本本土的过程中犯下了反人类罪,这难道不好笑吗?好像,全世界死在日军手下的各国平民不在少数吧?”

    宋子文想了想,可是却依旧找不到笑点。他却不知,欧阳云之所以发笑,是因为知道曾经的那个时空,用核弹轰炸日本犯下“反人类罪”的乃是美国,由此联想到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

    第2940章 苏英想要浑水摸鱼

    欧阳云和宋子文有所不知,因为中国对美宣战宣言中有揭露美日秘密缔约一事,这让美国政府在外交上一度陷入被动。似英国女王政府还有苏俄政府,出于国家利益,他们倒是能体谅白宫的行为。只是,这种赤裸裸的背叛却不能获得绝大多数同盟国国家民众的理解。在这些人眼里,美国和日本秘密缔约那就是对同盟国事业的背叛,他们是人类的叛徒。“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国政府为了扭转这一局势,遂在对华宣战一事上大加修饰,努力的想要将自己装扮成受害者的角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对华宣战书上,美国人大肆揭露学兵军的种种“恶行”,刻意丑化中国政府,甚至将千年前流行于欧洲大陆的“黄祸”一词也端了出来。

    “美国人这么做就是为了颠倒黑白,总理,我们是不是适当的进行反击?”宋子文。

    “这件事交给胡适去做吧,他不是嫌‘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太清闲吗?正好找点事情给他做做。”

    在撤侨行动结束后,前驻美大使胡适也被召回国,而为了弥补他,欧阳云特意签发委任状,委任其为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

    “英国和苏俄那边又传话了,希望能和我们举行最高级别的会谈。”

    “英国人和苏俄人还不死心?”

    “应该是觉得既然我们和美国正式开战,他们的立场对我们变得重要了吧。”

    “你怎么回答他们的?”

    “我说既然大家都是同盟国成员,而法西斯还没有完全消灭,愿意在这些事情上与他们加强合作。”

    欧阳云点头。宋子文这个回答很巧妙,而且已经将中方的立场阐明无疑。如果丘吉尔和斯大林没做好彻底和中国撕破脸的决定,应该会知难而退。“以丘吉尔和斯大林的性格,这件事上他们应该还会反复。而杜鲁门也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苏英入局。不过,苏英能晚点加入进来,我们的压力就会少许多。当前,如果能够稳住的话还是先稳住。这些事,你和胡适多交流交流,胡适常年呆在欧美,对欧美人比较了解……”

    欧阳云和宋子文都是大忙人,见面的机会很少,所以每次见面,两个人都会把握机会尽量的多交谈一会。

    对于国家可能同时与美苏英日四国为敌,欧阳云为首的军方人士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同于军方,宋子文等纯粹的文职官员,在此事的态度上要显得保守许多。宋子文应该是心中早就存在这样的疑问,他问道:“总理,与美苏英日同时开战,您觉得胜算几何?”

    胜算几何?这个问题,欧阳云早就扪心自问过。他看向宋子文,见他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忽然笑了,说:“为什么问这个?难道害怕了?”

    宋子文不应声,就这么看着他。

    欧阳云摇摇头,掏出一颗烟来点上,说道:“胜算肯定有,但是你要我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那我只能回答说不知道。不过,就是可能打败,你认为我们能够逃避吗?就拿太平洋来说,如果我们将占领的关岛还有中途岛都还给美国人,你来看看——”说着,他站起来走到身后的地图前,用手在关岛、中途岛等位置上一划,回看宋子文,问:“看出来没有?这些岛屿如果还给美国,那么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们和美国发生矛盾的话,那么美国只需要将这道门一关,那就意味着我们进出太平洋的大门给封死了。你愿意看到这一幕吗?而如果关岛和中途岛还给了美国人,你以为我们还能够成功的保留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吗?英国人自一战之后就以美国人马首是瞻,一旦我们被美国压制,那么我敢肯定,英国人一定不会允许我们夺取新加坡。而哪怕仅仅是为了马六甲海峡的通行权,对于新加坡,我也是势在必得!反正迟早要和英国交恶,何不干脆一劳永逸?至于远东,通过新疆事件你还看不出来吗?俄国人分明就是喂不熟的狼。所以,哪怕仅仅是为了削弱俄国,我们也绝不能把远东还回去!子文兄,我知道,以国家现在的底子,我们别说和四国为敌了,就是打美国都未必打得赢。可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除了坚决的雄起,别无选择!我知道,外面已经在传说我穷兵黩武,说我舍弃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呵呵,我看他们分明是好日子过多了。可是,我们才过几天好日子啊?难道我们就只想着过好自己这辈子的好日子吗?愚蠢!一帮目光短浅的家伙!”

    中国国内骂欧阳云穷兵黩武的声音从来没有断绝过,不过却数这一次声势最大。倒也不能说这些人的观点就是错的,毕竟单就国力而言,新兴国家中国确实不具备同时挑战美苏英日四国的实力。但是,因为这些人在散布这些声音的同时,又提出所谓的共和立宪制,分明有煽动内乱抢班夺权的嫌疑,值此关键时刻,欧阳云却是绝不会容忍的。

    联合政府成立之初,为了彰显民主也为了安抚国内其它民主党派,欧阳云曾同意建立参议会。不过,因为时值非常时期,一切以战争为大,所以在国家权力分配上,参议会却是没能捞到一点实处。当时,因为抗日战争进行到最紧要的关头,国家还看不到出头之日,所以这些参议员倒也能随波逐流,适应高级陪读的角色。不过现在,随着抗日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光复全国指日可待,这些参议员却是按捺不住想要跳出来分享胜利果实了。

    偏在这个时候,欧阳云整出对美宣战并且有可能同时与美苏英日开战这档事,这等于推延了胜利日期,自然就引起了急切想要分享胜利果实的参议员们的极度不满。他们开始四面出击,煽动各种反动舆论。而这恰恰是希望国内政治稳定的欧阳云最不愿意看到的。

    从欧阳云的话中感觉到他动了杀心,宋子文赶紧劝解,说:“总理息怒,这些家伙鼠目寸光,您千万别和他们一般见识。现在国内可乱不得,越是这个时候,我以为越应该以稳妥为要。我看这样吧,我最近反正无事,就和冯老他们出面会会他们,也好让他们知道中央的决心。”

    欧阳云确实动了杀心,不过却也没有真的要见血的意思。宋子文愿意当和事佬,他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便顺台阶而下,两人的话题,随即转移到了另外一件外交事务上。

    第2941章 西藏

    这起事件的起因源于美国政府发表对华宣战宣言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新发布的一项人事任命。丘吉尔任命前驻华大使薛穆为新一任的驻西藏办事处首席联络官,并宣称要将“西姆拉会议”进行到底,帮助藏人视线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

    “西姆拉会议”是英国人一手策划,旨在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一次三方会议。因为会议召开地点放在了印度的西姆拉,因此而得名。

    驻华大使和驻西藏办事处首席联络官,单就衔职而言,两者之间根本不足以划上等号。而丘吉尔刻意为之,其实是在向中国政府诠释英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即在英国人看来,中国和西藏是平等的两个地区势力。

    不得不说,丘吉尔这一手挺毒辣的。西藏,欧阳云入主重庆之后不是没想过要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因为不想在这种内耗上损耗过多的力量,所以联合政府并没有实际性的派军入驻,这也就给了英国人浑水摸鱼的机会。

    宋子文:“就这件事我准备向英方提交正式抗议。不过,我担心英国人会要求将西藏问题和香港、新加坡还有缅甸问题综合起来谈。那样的话,我们会很被动。”

    西藏问题,欧阳云在幕僚团的补漏拾遗下有一定的了解。听了宋子文的话,他想了想说道:“丘吉尔还真会找时机。看来,他是打定主意要趁我们和美国开战狠狠的敲上一笔竹杠了!”

    “被敲竹杠不可怕,我最担心的是竹杠被敲走了中英之间还是难免一战。英国人和美国人走得太近了,而且英国人肯定不会放弃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

    “那就先不理他。西藏,肯定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丘吉尔要闹,就让他闹去,反正我们在西藏也不存在军事力量,顶多先将文职人员撤回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