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古代长兄日常 > 古代长兄日常 第49节
    林屿也留神了两家餐馆,他们的需求足够消化这些蘑菇,甚至还嫌不够。现在的菜色本来也偏少,常见的菜色吃腻了,换个口味多好?

    在收获的期待中,蘑菇逐渐长成了。第一顿当然要自己吃,村长激动的摘下第一批,还分给林屿一半。

    这点量就够一人吃两筷子的,但总归是辛苦劳动的果实,林屿当即做成了炒蘑菇。

    作者有话说:

    村长他们种植用的菌丝,都是事先查验过的,并不是纯纯的野生。

    野菇虽然鲜美,但是一辈子只能吃一次喔!

    第六十六章

    要说人工培育的蘑菇, 比起风味来,的确稍逊一筹,没有那么鲜美可口。大概是缺少了树林里的环境?总觉得口味不算绝佳。

    但在现在, 缺乏新菜品的时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口味的缺陷也不是不能接受。

    然后,蘑菇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 差不多每天都能摘上一回, 如果遇上吃不完的,村长就会特意摘到篮子里, 大摇大摆的送去三叔家。

    路上只要有人问,他就刻意举起篮子,得意的摇晃,“刚种出来的蘑菇,送点给我兄弟尝尝。”然后在旁人羡慕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快不快乐?简直快乐的能上天!

    等到产量稳定下来, 林屿就带着蘑菇去找饭馆跟商家, 跟他们商量供货, 酒楼验看过货品后,爽快的给出八十文的价格。

    因为这些是湿蘑菇,就不像干蘑菇更能卖上价。

    林屿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把价格抬高到了一百, 他总不能折腾一顿, 自己一分钱不赚吧?当然要抽成了。

    回去之后, 林屿把今天卖掉的铜钱交给村长, 也把抽成的事情说了, 村长连连点头, “应该应该的,这法子还是你出的,抽二十文还少了呢!”

    村长诚恳的说:“我又不是那些混不吝的,一点不知道感恩,要不是小屿你出主意,我还拿不到钱呢,现在有的赚还挑三拣四,就该挨天打雷劈了。”

    别人都是把价格往下谈,只有村长拼命往上抬,两人纠缠了半个时辰,终于商量好五五分账,林屿也算是技术入股。

    村长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林屿一看就不是池中物,等到发达后哪里还攀得上关系,不如趁现在打下基础,以后有好事不是还想着村长吗?

    捏着荷包里的几百文铜钱,村长心满意足。紧接着,他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试着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种蘑菇也算是成功了,但是小屿,其他人也想过来种,都挤到我门口来问了,该不该答应?”

    林屿诧异:“这怎么能答应?现在只是初步试验成功,蘑菇的品质也不稳定,万一哪天又突变了?菌丝的品质也是,现在还没有培育菌丝的手段....”菌丝还是从腐泥里挖的,这一步最关键,当初他还把菌丝分别移种到其余的腐土里,就是先看看能不能成功。

    “喔!那就先不急,不急。”村长转过身去,心想这官腔打的,比他这个老村长还厉害!听起来还怪有道理,让人找不到反驳的方向。

    “大伯伯,以后早晚会让大家都种上蘑菇的,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小打小闹的,就算卖也只能赚个零花钱。”林屿继续叮嘱道,“大伯伯,你继续种,记下需要多少水怎么培育,还有看看能种到几月份。”蘑菇的生长会受到温度影响,这些都是第一手资料啊。

    “好的,我记下了。”跟林屿说完,村长把荷包揣进兜里,背着手在村里溜达。然后就溜达到了村子的西口,隔着篱笆喊人,“小翠,小翠!”

    小翠正在院子里洗衣裳,闻言把手在围裙上一擦,连忙要过来开门,“大伯伯,你怎么来了?”

    “我给你送钱过来。”村长从怀里数出铜钱,来,“今天你带了一斤的蘑菇过来,一共卖了五十文,钱你先拿着。”

    “这,这么多啊?”小翠背过手去,“我不能拿....”

    村长硬塞了过去,“市场上就是这个价格,有什么不能拿的?麦草不是你辛辛苦苦切的?水不是你费劲泡的?该拿就拿着。”他觑了觑院子里,大人没动静,又小声说:“明天还是老地方,你提着篮子来找我。”

    “好的大伯伯。”小翠小心收起铜钱,塞进荷包里。

    “哎,这就对了。”村长欣慰的看着小翠,爹娘不上心,总要为自己打算,总不能眼巴巴的饿死?小翠至少不傻,还知道自己赚钱。

    村长交完钱就离开了。

    *

    天气越来越炎热,太阳照的人根本不想出门,到处都是明晃晃的阳光。

    林屿顺势在家歇着,顺便清理账本。

    豆干生意受了冲击停业了一段时间,收入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但是挂面铺子不减反增,收入远超同期,直接翻了一倍,全部加起来,就有五十多两。

    这还不算完,香膏铺子走的是高价路线,也赚了二十多,加上新成立的副牌“玉香雪”高端绢花,分成之后也有三十多两,等于他半年赚了一百多两。

    这速度,难道别人都想开铺子,赚钱速度太快。

    但一想到那次“拍卖会”上挥金如土的商人们,还有舍得花十两银子买绢花的商家夫人的,他又觉得自己好穷。

    赚钱不歇,奋斗不止。

    林屿鼓起了斗志,准备继续投入新一轮的奋斗中。

    今天他过来巡视香膏铺子,蓉蓉过来接待,林屿摆手让她先去接待客人,自己坐着观察情况。

    来买香膏的妇人还算多,毕竟现在天气炎热,原来的滋润型就太油腻,正好换成了清爽款。

    现在柜台上就有一个夫人正在拿捏不定,不知道该买什么。

    蓉蓉热情的拿出柜台里事先准备的试用装,用干净白布在小挖耳勺上仔细擦拭,然后挖了一小块在那位夫人的手背上,“您先试试,看看哪一种更适合您的肤质。”

    那位夫人颇有几分惊讶,“你们这里还能试用吗?”

    “当然可以试用,瞧您说的。一罐子香膏买回去,至少也要用一个月,万一用着不舒服呢?用不完又拆封了退不掉,不是浪费您的银子吗?”蓉蓉看着老板在,表现的格外卖力,把背诵过的话术统统说出来,还分别给夫人的两手涂抹了两种香膏,让她亲自感受。

    夫人低头闻着嗅着,觉得两种都好闻,取舍不定,蓉蓉就补充:“要不然您各自拿一种?香膏有小包装的,但是价格要贵些,大包装的一百文,小包装的六十文,但是后者能选两种。”

    那位夫人笑了笑,“你们真会做生意。”把客人心思拿捏的死死的。

    最后她选了两罐小的,打包放好,说是等会儿有人过来拿,而夫人还准备继续逛街。

    蓉蓉怀着笑容把人送走,林屿夸奖了两句,做的很不错。不光是他会教,蓉蓉自己也肯学,很快就把一套客户接待的服服帖帖。

    蓉蓉咧嘴一笑,额头微微冒汗。

    “天气太热了,干脆在门口摆个茶壶跟杯子,供路人免费解渴喝水。”林屿突然想起什么,补充一句。

    “那不是纯亏钱吗?”蓉蓉不解。

    “短期看的确是亏钱的,但长期来看是赚的,赚的是口碑跟名声。再说了,一壶水能花了多少钱?这点钱我还是出得起。”事实证明,摆个桌子椅子,反而会让过来买香膏的妇人更放心,还能歇歇脚,以后回购的意愿更高,等到香膏铺子规模逐渐扩大,还能改造成糖水铺,变成一体化休闲沙龙的模式。

    这些就暂时不用跟蓉蓉说了,林屿还打算慢慢实践。

    “说得好!一壶茶水能花多少钱!但这种心思值得夸奖!”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大力夸奖着。

    林屿回头一看,瞳孔一缩,这不是...县令大人吗?

    他正要有所动作,县令抢先一步拉住他的肩膀,“嘘!我只是出来逛街,顺便帮我夫人拿香膏的。白夫人买的东西是不是在这里拿?”

    蓉蓉没看懂两人之间奇怪的气氛,但客人来取东西她是知道的,麻利核对了姓名和购物清单,把牛皮纸包装好的香膏递了过去,“您的东西。”

    白县令微笑着接过纸袋,一手把着林屿,两人站在铺面外围,四下无人听到他们的对话。

    “我还想着谁这么胸襟开阔大气,原来是你,果然英雄出少年呐!”白县令微笑着,先进行夸奖。

    林屿觑着他的脸色,他当然不会傻乎乎觉得白县令在跟他套近乎,两人身份一官一民,天差地别。白县令这么说话叫平易近人,他就叫不懂规矩。

    所以林屿小心回答:“我赚的银子都来自大家,如果能回馈一二,也算没辜负大家了。”

    “要是各个商家都像你这么想,该有多太平呐!”白县令感叹着。

    这话一听就有故事!难道哪个商家头如此之铁,竟然敢跟县令叫板?林屿心思电转,但脸上还是摆出受宠若惊的样子。

    白县令似乎也就是感叹一句,说完之后也收回外露的神情,反而跟林屿提到,上次的端午庆祝搞的很不错,节目效果也好,想让他提前筹备中秋的活动。

    林屿被天上掉的大饼砸到头上,险些站不住。他思考了几秒钟,直说自己先前没有经验,可能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但如果县令大人看好,不妨他先写个计划书出来。

    “行。”白县令痛快答应,说了一声他看好林屿就走了。

    望着县令离开的身影,林屿心想,上次端午已经让他赚足名气,这次再搞中秋活动,那不是要赚翻吗?

    林屿不信,白县令看不出他在其中赚取的利益和获得的声望,要知道连县令夫人,都知道他家的香膏铺子哎!玉香雪绢花的事,也早就传的沸沸扬扬。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条规则,没有明确提出反对的事情,就是默认赞同,事情过去这么久,县令也没人派人来警告什么的,看来是可行的。

    想到这里,林屿突然从记忆里翻出一件事来,要知道最初,三色蔬菜面的大卖,就是因为衙役带了一碗面回去,然后被县令随口称赞了一句,这才被取名福禄寿面,名气传播出去的。

    这么想来,白县令还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

    第六十七章

    既然得了任务, 就要认真去做,林屿咬着笔杆子准备设计一下活动。

    中秋节嘛,最要紧的还是团圆象征, 根据这个主题,设计一些全家都能玩的小游戏,以及特殊的奖品,就算没能拿到,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也高兴。

    除了这个, 花车游览的活动也不能停,这次就要设计“月神”主题,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设计一点歌舞活动,或者小型的短剧,还要跟围观群众进行互动,抛撒一下端午曾经用的彩纸。

    还有赏月,拜月, 饮桂花酒, 吃月饼等等习俗, 只要精雕细琢,都是可以从其中发掘出新鲜魅力的.....林屿越写越是激动,只觉得思如泉涌, 恨不得统统都倾倒在纸上。

    他一口气写了七八张纸, 乱糟糟的, 又稍微整理后, 总算把整个庆祝典礼都规划好了, 然后拿去交给了县令。

    白县令挨个的看完, 大赞:“绝妙啊!不仅是主意新鲜, 还很留心细节,比如这个,在每个十字路口放在一份简易地图,让居民了解自己身处何地,再根据需要自行前往。以及把每个小商贩都按照贩售的品种,给他们分区,吃的喝的一个区,玩的用的在另外一个区。”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但了解的人就会明白,这对管理来说能省不少事。

    “都是小巧,算不上大事。”林屿十分谦虚。

    “着眼小处,统筹全局,这哪里又是小事了?”白县令越看越高兴,“以前衙门是贴钱贴人工去办活动,这回还能少亏点。”

    办活动还亏钱吗?林屿大吃一惊,至少也该不亏不赚吧。

    “当然是亏钱的,衙役们的补贴,还有招呼商家来摆摊,都是需要....咳咳,先出钱的。”白县令似乎说漏了什么:“但是呢,如果吸引到更多人路过长兴县,知道长兴的码头,从长远来看,赋税上能够赚回来。”

    这倒也是,人流量才是赚钱的法宝,来的人多,就是一人消费十文,都是一笔不小的钱。

    白县令暂时把策划书收下,提前开始筹备,他还给林屿开了一个后门,替他在中秋集市上,预留了一个好位置。

    真是谢谢咧!他更想中秋节跟家里人团聚,舒舒服服吃点冰皮月饼是不香吗?不过盛情难却,只能接下准备节假日加班。

    林屿回了家再次抱怨交通不便,他想买头牛!赶牛车至少挺快的,还省力气。

    “与其买头牛,不如干脆买匹马吧?”康安试探说道。

    “这又是什么道理?”楚楚追问。

    “看啊,大哥想要买牛,主要是为了赶路,马匹一样能达到这个效果啊!”康安说。

    “那牛,还能耕地呢!”康平提出不同意见。

    “但是咱家,不需要耕地啊。”希希歪头,“地不是都租给别人了吗?而买了马,可以单人骑马,也可以赶马车,都是两用的,那骑牛试试?”

    林屿想象了一下自己骑牛的画面,太美不敢看。

    “那就买马吧!早点买了早点完事,以后上县城也就不用雇马车,想走就走。”林屿拍板,“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