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古代长兄日常 > 古代长兄日常 第71节
    一想到那个样子,胡婆婆打个寒噤,心里升起浓浓的寒意。布料一直是她负责采购的,她转身冲进室内,翻出账本来。

    每次买了什么布料,在哪一家买的,她都有记录,这次买布也的例外,海棠红一整匹,都是在她买过好几次的店铺买的。

    “婆婆先别急,肯定是有人想要整我们,我们不能先乱了阵脚。”林屿强调了我们一词,也展示他对胡婆婆并无怀疑,让胡婆婆镇定下来,她合拢账本,“对,我们不能慌。”

    “曼娘,你先把所有的存货布料都翻出来,我们一一检查哪些是掉色的。”曼娘领命而去,先把院门关好防着被人看见,三人分头检查布料,结果除了海棠红,还有一匹桃红一匹宝蓝一匹秋香色的布料,都会掉色,还掉的厉害。

    而这些布料,都是最后一批采购的,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不合格的绢花流入市场,不然口碑都被砸了。

    也是提前浆洗这个习惯救了他们,不然毁掉的口碑很难回来。

    林屿先松了气,镇定下来后,就开始思索到底是谁在其中捣乱,也只有胡婆婆清楚了。

    “布料我都是上翠州采购的,因为翠州的工艺更好,上色更均匀。以前咱们还捡布头用,后来上了规模后都是成匹成匹的定购,带回长兴县来,难道还能得罪谁嘛?这个逻辑不对啊。”

    翠州的绢花犯不上跟他们计较,长兴县的完全可以自己去订购啊!又没有拦住他们的路,到底是谁呢?

    “如果让我知道是谁,我非揍他不可!”曼娘还是气咻咻的生气,毕竟绢花口碑坏了等于砸她的饭碗,她肯定不能干。

    “别急,货是什么地方买的总有迹可循,去找布料店!”胡婆婆断喝。

    “可是就算找布料店,不分析出他们的目的,这回是发现了,下次还有别的招数,我们得找到是什么人在使坏。”林屿分析着,“胡婆婆,那家布料店你买过好几次,就这次的出问题?”

    “对!”

    “那就奇怪了,他难道不怕我们去找他,砸店吗?”林屿让曼娘先把掉色的布料晾起来,准备做证据。“我再看看账本,说不定能发觉什么。”

    曼娘骂骂咧咧的去晾布料,胡婆婆则在思索为什么,她是真的想不通,就算真的想整她们,布料坏了再重新买呗!难道还能耽误什么?

    林屿把账本反复的翻看着,似乎发现了一点端倪,他指着账本问,“海棠红跟桃红是不是每次都要采购?”

    “这是用的最多的颜色,每次都要买,反而是宝蓝跟深绿,用不上几次。”

    “我心里有个猜测,他们这次可能打错了主意。”

    “这这么说?”

    “十二花神,包涵了海棠跟桃花是不是?把背后谋算的人,是不是觉得我们一定会用这两种颜色,来做“玉香雪”系列的高端绢花?”

    胡婆婆若有所思,“好像是的,我专门找人定做布料的事情,只有我的老姐妹晓得,别人统统不知道。”

    “对,所以外人眼里,我们必须用这两个颜色,卖价如此昂贵的绢花,结果掉了颜色...不仅是客人要找我们晦气,而且新兴隆商行更不会放过我们,一定会要个说法的。这样我们收入最高的一个产业就等于是废了。”

    “是谁这么恶毒?”

    “根据既得利益者倒退,谁获益最大,谁就是最可疑的人啊。”林屿闭目沉思着,“肯定是竞争对手干的,但现在他们躲在背后,暂时不清楚,只能耐心等他们冒出来。”

    作者有话说:

    掉色布是用来用普通绢花的,高端绢花需要的布料更美丽,是专门定做的。

    第九十六章

    尽管特别想要撕把一顿, 胡婆婆还是按捺住心里的焦躁,他们假装着什么都不知道,连曼娘都被叮嘱, 不能泄露一个字,那几匹掉色布也被藏了起来。

    林屿起先也怀疑过过来做手工的妇人们,后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跟她们没关系,提前浆洗布料这个习惯她们都知道, 就是不知道看到挂在院中的布料也能明白过来, 如果是内贼,想必会提醒幕后黑手换一个更隐蔽的法子。

    所以多半是外人干的。

    想来想去, 都没找到谁能背后得利,胡婆婆只能先假装不晓得,把手里的绢花订单做好,天大地大,交货最大,对方使着坏想要延误他们的订单, 他们必定不能让对方得逞。

    可一想到有人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 那个感觉还是挺讨厌的, 就跟赶不走的苍蝇一样,嗡嗡的恼人。

    一连过了七八日,胡婆婆也没有发觉任何可疑的地方, 甚至还给自己迎来一个麻烦。

    那日林屿刚好骑马回家, 刚下马就看到门前有个中年男人经过, 他疑惑的问:“生面孔?”

    “对啊, 过来问路的。”希希从外面探出半个脑袋来, “说是来找胡婆婆的。”

    “喔。”林屿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 胡婆婆无儿无女村里人都晓得, 怎么这时冒出个人来找她?有情况!

    等他赶过去时,半柱香的功夫都没到,中年男人已经被胡婆婆挥舞着扫帚赶了出来,一把高梁做的扫帚被舞动的虎虎生威,胡婆婆一妇当关万人莫开,对着中年男人冷冷赠送一个字,“滚!”

    “带着你的脏东西,滚远点!”

    林屿直接冲了过去,先把人护在背后,希希紧随其后,有样学样的拿起门后的顶门棍,要打架,她也不怕!

    胡婆婆还教过她刺绣,就等于是老师一样的存在,现在当然要先站在老师这边。

    “是不是过来打秋风的亲戚?”林屿低声问,毕竟胡婆婆赚了钱的事不是秘密,村子长的眼睛都晓得,只是不清楚到底多少钱。

    胡婆婆咽下心头一波一波的苦水,“......是。”

    以前从来没出现,现在又冒出来,跟打秋风的亲戚也没什么区别。

    林屿紧紧的盯着对面的男人,“闹事之前,最好认清楚自己在什么地方。”他要是再敢做什么多余的动作,就别怪他喊人了。

    中年男人默默的把地上的礼盒捡了起来,看起来分外的可怜。他垂头喊了一声娘,惊的林屿连忙去看胡婆婆的神色。

    我去,这是什么惊天事件?!

    胡婆婆不为所动,“你再叫那个女人做娘时,就再也不是我儿子,我们早就是陌生人。现在也用不上你来充什么悔改和后悔。”

    “我对你只有一个字想说,滚!”

    “我惹了娘不高兴,这就走。”中年男人收拾好地上的礼物,终于带着礼物一步一回头的走了。

    林屿有些尴尬,并不想掺和别人的家务事,尤其是这种一看就很复杂很纠结的事情。可又涉及到自己关心的人,他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所以几次张了张嘴,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开不了头。

    希希年纪小就没那么多顾忌,她很疑惑地抬头:“婆婆的儿子?”

    “啊...”胡婆婆的笑容里透出难言的酸涩,“以前算是吧,十六年没见过的儿子,还算嘛?”

    十六年?!我去!就说怎么从来没见过。

    “大概十六年前,我就跟他们闹崩了,他们另外给自己找了娘,我也不会自讨没趣,于是找了我姐妹提过的地方,定居下来。”往事在心头翻涌,一幕又一幕的,本来以为自己已经遗忘,现在看来,新仇旧恨全堆积到一起,从来没有平息过。

    胡婆婆是个绣娘,还是个很出色的绣娘,居住在州城里,吃喝用度每一样都要钱,包括以后孩子大了更需要钱。于是,她拼了命的工作赚钱,很快攒下不小的家业。只是给了金钱就没有陪伴,她的两个孩子难免会抱怨几声,说她没有时间放在家里。

    她设想的很好,只要忙到四十岁,钱也攒够了也有空闲,就该回归家里,不料,她的丈夫,孩子,一起被同一条巷子住着的寡妇夺走了……丈夫抱怨她的失职,而胡婆婆只想冷笑!好啊她回归家庭,丈夫不会赚钱,大家一块相亲相爱的喝西北风去啊!那才叫整整齐齐一家人呐!

    丈夫的改变算不上什么,发出致命一击的还是她的孩子,口口声声喊另外一个女人娘,还说她连孙子都不带,一点都不上心。

    他那时可不是什么不懂事的年纪啊,连孙子都有了!

    胡婆婆遭逢巨变打击,在反复的纠缠中彻底死了心,终于遁走,在新的地方开始生活。

    酸楚的往事,历历在心头,同时,她也在整理思路,好端端的怎么她大儿子会找过来?想来想去,只有她昔日的织女姐妹有可能说漏嘴。或者是觉得她可怜,孤寡老人一个,正是上演合家欢戏曲的时候。

    呵呵!

    想到这里,胡婆婆勉强用镇定的表情说:“他们要是在上门纠缠,我还继续打。”

    “我哪里是她们的娘,银子才是,谁有银子,叫的就欢实。”

    这话林屿没法接,只能道:“婆婆顺着自己的心意就好,只要自己痛快,怎么做东西!”

    希希突然插嘴:“婆婆应该接下他们求和的礼物啊!先出了气再说!”她状似不解:“现在是他们求和吧?尽心尽力,让打狗不去撵鸡不是应该的吗?这点诚意都没有,还算什么求和?”她是不懂什么复杂的关系,但她知道大哥说的一句话,把糖衣吃掉,把炮弹打回去!

    林屿听着希希振振有词,感觉希希进化成版本2.0.,脑子相当好使啊!

    噗嗤,胡婆婆笑了,“希希这么个小人,说的还挺有道理,他不来还好,再来我一定把人折腾够!”

    “就是,让他砍柴,挑水,扫地,搬柜子!”希希认真举例,在她的认知,这些都是相当辛苦的。

    商量了一会儿折腾人的办法,希希这才舍不得的离开。胡婆婆也说不用担心,她一把年纪什么没见过。

    “这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的儿子啊……”希希跟小大人一样叹气,“娘就是娘,再怎么也不会变,他好傻喔。”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也算物种多样性了。”林屿说道,“不管胡婆婆想要做什么,原谅或者不原谅,只有她自己有资格做决定,我们不要随意插手,也别到处说好吗?”

    “我嘴巴最紧,什么都不会说的!”希希捂住自己的嘴。

    一连三天,并没有看到那个祈求宽恕的儿子,林屿还以为他被打怕了。随着天气的变热,蘑菇的生长也逐渐茂盛,产量稳定增加,林屿当时正在跟弟妹聊天:“扩大销路,去隔壁县城推销,你们有信心吗?”

    “当然有,必须的!”三人答应的格外爽快。

    因为蘑菇算是鲜菜类,而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只能向外拓展,也算是提前铺路,打探行情。

    正说着,希希悄悄溜了进来,进来当耳报神,说胡婆婆那边有情况。中年男人不仅来了,还带来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一男一女。

    林屿了然,八成这是要打亲情牌,利用隔辈亲的特性来打动胡婆婆的,只要胡婆婆没吃亏,他先装作不知道。

    本县的饭馆酒楼里,突然就有大量的蘑菇上市,不论是清炒还是炖汤都很美味,一时之间吸引了大量的人过来品尝。客户这么喜欢,酒楼当然要加大预订量,务必保证想吃就能吃到。

    尤其是,吃过的酸文人还会拽两句酸诗,比如什么采得山中鲜,奉于饭桌前,一时不食,思之欲狂等等,虽然诗很酸,但是念起来顺口,无数人摇头晃脑模仿念诗的样子,蔚为潮流。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去临县推销,几乎不费什么力气,甚至是康平刚刚开口,酒楼的老板就忙不迭订购。

    好在产量稳定,能及时供应上。村长正琢磨要怎么增加产量呢!他现在高兴的很,因为人人都赚了钱,喜笑颜开的。

    林屿也正在清账,突然听到青树哥归来传消息,说是县令大人让他明天去衙门一趟,林屿并不迟疑,准备来到衙门里。

    衙门还是那副模样,简陋的院子中透出一股肃穆和威严,林屿被衙役引到外书房留着喝茶,白县令还在谈事情。

    突然内间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白县令的高兴几乎溢于言表:“老弟啊,你可真会整些新花样!”

    第九十七章

    白县令刚跟人谈完事情, 带着一脸夸张的高兴,一进侧间就竖起大拇指。

    而上级领导主动示好,还亲热的喊着老弟, 就问你怕不怕?

    林屿抖了抖,把表情调整成受宠若惊,“哪里哪里,不过是些许小计, 用来糊口而已。”

    不过他的表演还算过关, 白县令露出更高兴的样子来,“哪里还算是糊口?就连我都听过了蘑菇的名气, 截取山中珍,化作盘中餐,还说名气不够大?”

    白县令念了其中一首酸诗,因为实在过于吹捧,听的林屿是脚趾抓地,当场扣出一座宅院。白县令还没有察觉, 继续说着:“现在可是一物难求啊。”

    “因为这个养殖技术也是刚刚成功, 居民还没形成食用习惯, 贸然扩大产量,不仅市价会降低,还容易打击村民的养殖积极性。”林屿解释着, “所以没扩大规模。”白县令如此追捧, 林屿有些担心白县令是想要把种植的法子据为己有, 到时候他可无力抗争。

    “原来如此。”白县令点头, 他也不是不通经济的类型, 只要解释清楚, 他都不会一意孤行。

    只是......

    “本官想问一问, 关于蘑菇的种植,是从山上繁殖的吗?产量如何?一年内大概有几个月能出产?”

    林屿回忆之前种植的情况,挑挑拣拣了出来,怎么种,怎么培养菌种,他都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