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古代长兄日常 > 古代长兄日常 第99节
    他们一次聚会时,听得沈东篱赞不绝口, 一时心里好奇这才提出想要看看, 结果沈东篱还不肯说, 硬是推三阻四, 他们都拿了一方砚台跟沈东篱换, 他这才肯说的。

    同时也勾起这两人巨大的好奇心, 没想到到了地点, 看着普通的村落,竟然如此简单,让人大失所望。

    但是秉持着国人的优良传统,来都来了,他们还是准备先进去看看再说。

    马车停在村口后,他们正打算往里走,突然斜刺里走出一个少年来,带着微笑说:“两位是来参观花田的吧?”

    “是啊。”两人带着惊奇回来。

    “那您走这边,顺着指路标走,村里提前安排好了宴会地点,走到头就能瞧见了。”少年伸手一指,两中年人就看到了,还真的有个指路标。每隔一小段路,就有一个箭头模样的木牌指明方向,而且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备注,由此前往花田。

    想的还挺仔细。

    两人顺着指示牌慢慢走了,引路的少年一边走一边简单的介绍着花田的特色,说的口齿清晰,语句通顺。中年人难得看到这样口齿伶俐的少年,不由得想多聊两句,聊着聊着,就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田,铺天盖地的蔓延开来。

    中年人停下脚步,被面前的样子震撼了,真美!竟然分不清人在画中,还是画入人间。

    “这里去年还是一片荒地,今年就变成了一片花海,都是我小叔叔的功劳。”少年语带自豪的说。

    但两人已经顾不上少年说了什么,已经沉浸在如斯美景中,恨不得自己多长了两个眼睛,能够把美景统统都收入眼中。

    等他们看够了,少年这才继续领路,让他们来到一块出于花田中心的凉亭里,凉亭就是简单用竹片搭建而成的,看来颇有野趣。

    凉亭旁边还有两三个凉亭,连绵成一片,就算一口气来了三四十个人也能坐下。但凉亭并不是最出奇的地方,出奇的反而是上面挂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佳句啊!”中年人反复念叨着这十个字,字字珠玑,念后齿颊留香。

    两人坐在凉亭里,立刻就有人捧上煎的焦香的大麦茶,跟他们喝的茶更加清淡,但也解渴。

    少年又告诉他们旁边的水桶一拧可以出水净面净手,然后微微点头告辞,又重新回到村口。

    坐在凉亭里,他们二人才发现在这个角度观赏风景,是最好的,恍惚有种身在花海的错觉。

    加上周围的气息,就像泡在花的海洋里。

    两刻钟后,沈东篱终于到了,一来就拱手说自己来迟了。

    “倒也不迟,我还要感谢沈兄推荐的好地方啊!”中年男人说着,“这么美的地方,我能待上三天三夜!”

    沈东篱随口打趣说:“那梁兄可要被蚊虫咬的嗷嗷叫,这可是野外啊!”说着他咦了一声。他们也聊了一会儿,好像没感觉到蚊虫?天气炎热,蚊虫最是恼人,赶又赶不走,老是在耳边嗡嗡叫。

    他们四处寻找,这才发现凉亭的地面摆着一个鸟笼样的东西,里面有一股白烟慢慢的飘来,气息清淡,带着淡淡的薄荷味道,他们是一点蚊虫的声音都没听到。

    沈东篱蹲下一看,原来里面点着驱蚊香,一直在燃烧。

    梁大公子跟范三公子也跟着瞧,没想到乡下地方也有不错的东西嘛。

    站起来后,沈东篱眼尖的发现,旁边凉亭桌子特别宽大,还放着白纸,他一想就明白那是干什么的,又引着两人去旁边,看他们想不想画画。

    面对如斯美景,现代人就能掏出手机啪啪啪九宫格发朋友圈,古代人当人也想刷刷刷画下来。

    梁大技痒难耐,当然要动笔画画,他们一心想着画画就忘了别的,连后面来了多少人也没注意。

    不大一会儿功夫,沈东篱请的客人都到齐了,一共七八人,统统围坐在凉亭里,开始欣赏美景或者干点别的,村里条件简陋,但是布置人巧妙的用其他方面弥补上去,显得简约而不简单,平凡却不平庸。

    这也让沈东篱大大的长脸,毕竟是他推荐的地方嘛!

    沈东篱心里得意,面上还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他知道他的这些朋友,平时颇有几分倔驴脾气,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要是直白的推荐他们肯定不感兴趣,藏着掖着说不定更来劲。

    现在看,果然如此吧!

    等他们在凉亭里待够了,临近中午,就有人过来问是不是需要用餐,沈东篱点头后,就有人端着餐盘,上面还盖着盖子,一排排的送了上来。

    送来的菜色如果非要跟大酒楼大餐馆比,那肯定是比不过,但跟之前说的一样,胜在一个山野意趣和新鲜,以及每一道菜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吃到嘴里也觉得风趣典雅。

    等到吃完,再有人把东西一收拾干净,又有人引着他们去凉亭旁边,那里用围布搭起一个简单的帐篷,如果想要午睡,可以伴随着阳光和鲜花的味道入眠,即使梦中也有这个味道。

    沈东篱没受得了这个诱惑,躺了半个时辰,舒服的只叹气,醒来后或者继续观赏花田,或者花花都随他们,可以随意打发辰光。

    等到傍晚,他们就要伴着晚霞和落日,先去县城里住一晚,第二天再离开长兴县,包袱里还带着蜂蜜作为赠礼。

    他们嫌弃住宿条件不好想走,沈东篱可不嫌弃,他今天在朋友面前大大的长脸,都在夸他的眼光好,既然这样他总要去谢一谢东道主的安排。

    沈东篱赶到林屿家外面时,林屿正在跟几个侄子说话,夸奖他们今天的表现。宴会上缺了几个引导的侍童,胆大又要心细,找来找去,也就是三叔家的几个侄子狗蛋牛蛋和金蛋合适。

    林屿教了一天,让他们背了一套词,保证客人问什么问题都能答上,这才算培训完毕。三个蛋都很聪明,平时还帮着家里看过店铺,论起胆子来也是有的。

    “来,这是你们今天的工钱,一个人二十文,工作了两天就是四十文,自己收好喔!”

    狗蛋拎着铜板就往怀里塞,笑嘻嘻的:“小叔叔下次有这种好事,你还找我啊!”

    “那肯定还找你们。”林屿说,好容易培训出来的,再次肯定不换。

    把三个孩子送走后,林屿才发现沈东篱还站在院子里等着,不由得吃惊的出去迎接,“您怎么在外面站着?是还有什么事情没交代清楚吗?”

    “我当然是过来道谢的,没有你今天的精心安排,哪有我今天出风头呢?”

    “先生还谢我呢,我该谢谢先生才是。”林屿摇头,别看今天花费了许多精力和银子,但是后续的好处更多,沈先生的文人朋友只要肯稍微提上两句,带来的名气和流量,稍微变现也就足够使用了,尤其是上层流行什么东西,下层往往会跟着效仿。

    不过林屿有点可惜,修一栋院子需要的时间很久,现在来客也不多,如果形成了规模,再建一栋民宿,还能留下更多的客人。

    “我们两再这么互相道谢下去,天都要黑了。”沈东篱没忍住笑,“总之我记在心里。”

    因为时辰不早了,沈东篱就留下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离开。

    洗漱的时候,沈东篱好奇看着侧面房间,林家一共有四间客房,但经常收拾着的就是其中两间,上次来他住的就是东边那间,这次没想到换成了西边这间,听说是有个老先生住着。

    沈东篱正在好奇到底是谁,突然看到房门一开,露出一个年级颇大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来。

    沈东篱瞧着他的面容,愣住,水盆直接摔到了脚下,水淌了一地。

    他怎么会在这里?!

    沈东篱惊的合不拢嘴,甚至不可置信的伸手揉了揉眼睛,生怕是自己看错了,没想到对方也被水盆声音惊动转头看过来,让他再次确定自己没看错。

    那可是,那位老先生呐!

    “白老先生”转过脸来,没想到撞见一个熟面孔,他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场面上的宴会,而沈东篱作为文人的代表,两人肯定是碰过面的。

    四目相对,“白老先生”竖起一根手指,示意沈东篱小声点。

    沈东篱跨过污水,压低嗓门,“您,怎么在这儿?”

    “白老先生”笑呵呵的说:“你又是为什么在这儿?”

    “我是受好友所托,照顾他的亲人。”沈东篱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他到底为什么在这里。

    白老先生听完之后,更加惊讶。他平时也见过康平跟康安两个跟着林屿同进同出,一起做事一起读书,乍一看就是寻常的亲密兄弟,别无二致。听到这其中的内情,难免惊讶中带着佩服,即便是个家境富裕无忧的成年人,也很难做到这样的宽容善良。

    这样的品行这样的道德,也足够松动白老先生心里最后那根弦。

    沈东篱收到了“白老先生”要求保密的要求,惴惴不安的担心林屿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但这种担心不过一会儿又去掉了。

    主要是老先生能图谋什么呢?不论是钱财还是权势他都不缺,现在隐姓埋名的留在这里,说不定是好事呢!

    沈东篱没想到自己胡乱猜测反而歪打正着,他带着一肚子的疑惑走了。

    林屿正让人收拾之前的布置,收起来以备再用,好容易收拾完了,却听到白老先生的护卫来找他,说是有事。

    林屿放下手中事,疑惑的赶了过去,难道老先生待了这么些日子也够,打算先回家吗?

    没想料到白老先生开门见山,直接说想要收他为徒。

    啊这?!林屿楞了,有种过于惊讶的感觉,其实他一直很想替自己找个先生,继续的向上学习,自学固然方便,但遇到一个涉及到前朝往事或者更深奥的方面,他就连寻个相关的典籍都寻不到。

    学习也需要不断的跟人讨论,更能激发灵感和动力。

    只是他忙起来就脚不沾地,找先生,先生还要将就他的时间,还有等等问题,所以一直耽误了下来。

    白老先生阅历丰富,德高望重,从平时相处的种种都能看出来,平心而论,老先生教导他足够了。

    林屿不忍心辜负这片心,只能据实相告。没想到白老先生居然也一口答应下来,说他看中的是教导本身,而不是一些虚名。

    从天而降一块馅饼,还刚好砸进林屿怀里,他都惊喜的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才好,于是行了拜师礼,从此就认了老先生做师父。

    白老先生笑意连连,总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第一百三十九章

    拜完师后, 白老先生兴致勃勃,开始“摸底考试”,想要摸清林屿学到什么程度, 据他的了解,之前林屿全都是靠着自己看书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虽然很有灵活性也有针对性,但是在基础方面会稍有欠缺, 甚至会有人剑走偏锋, 走入另外一条路上。

    这一探之后,反而让他更加惊喜了, 在一些典籍或者典故上或许有欠缺,但基础那可是绝对的扎实牢固。

    难道这就是启明星的独特之处吗?

    白老先生又想起前朝的野史有过记载,曾经有个生而知之的婴孩,落地就能开口叫人,三岁就认字,但野史也只有半段, 后面婴孩是成就无限还是泯然众人, 就没有记载了。

    总之白老先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状, 还根据林屿欠缺的地方,给他列了一个书单,让他先把这些书籍好好的通读几遍。

    林屿拿到书单后, 发现这些书他连名字都没听过, 不由得楞住了。老先生看他愣住后一拍脑门, 是他太想当然, 有些书籍的确被珍藏着, 没在市面上流通。

    “你先看这些, 剩下的, 我托人给你寄来。”老先生说:“一定要好好看啊!”

    “这是自然,我争取做到倒背如流。”林屿阖上书单,有一种即将征服高山的快乐。

    这可是他没看过的书,或许能了解到更多的世情百态呢?

    他对于老先生自己脑补的还不清楚,只觉得老先生待他非常的大撒手。

    白天他要忙活蜂蜜的事,晚上还要抽空去看书,过的非常充实和踏实。老先生还看到他是怎么读书的,先通读一遍然后再挑重点读,还会专门用空白笔记本记下重点。

    学习的习惯非常好,也不需要他特意的督促。老先生又待了几天,推说家中有事要离开了。

    临走时,林屿非常舍不得,他头一次感受到产生了疑惑会有人一起谈论,发散思维,并且为了某个理论争执的感觉,这就是交流啊。

    老先生一走,以后还能找谁呢?

    白老先生现在跟他混熟了,举止也更加放松,白他一眼:“想得美!我一走你是不是就懈怠了?放心,只要是有时间我一定会过来的。”

    其实他待在村里也感觉到难得的放松,没人知道他的身份,偶尔做一点不符合“身份”的事,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神经绷紧了也需要放松。

    林屿把人送走后,翻动黄历才发现日子已经落到五月,又要进入一年最热的天气了,一旦热起来,又是烈日又是雨水,再想做事也比较麻烦。

    正说着天气,天就下雨了,蒙蒙的细雨一下,蜂蜜又要减产,好在那一批的花快要开败了,损失不大。

    也只有雨天他能在家里安心的待着,不会时时刻刻有人找。刚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林屿就听到有人隔着雨帘敲门。

    “小屿在家吗?”

    林屿听着像是春霞姐的声音,连忙顺着走廊去开门,开门一瞧果然就是。

    春霞姐红光满面的,一碰面就说:“天天都见不着你的面,也就只有下雨,我估摸着你没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