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古代长兄日常 > 古代长兄日常 第112节
    白老先生浑忘了自己的人设,脱口而出:“贺什么?”随机快速反应过来,“这才升迁到知州的位置,老夫压根没放在眼里。”

    这也太严格了吧?林屿咂舌,要知道能做到知州的位置,怎么也算的上光宗耀祖,获得“族谱从他开始写”成就,结果家里的长辈都不当一回事的。

    太难了!

    白老先生摸着胡须掩饰尴尬,当时他就是随手选了一个伪装身份...

    于是他强行转移话题,开始检查起功课来,毕竟这么长时间没见,谁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了!检查这是师长应尽的责任,才不是他掩饰尴尬呢!

    但林屿学的很好,凡是白老先生要求看的书籍,至少也也看过三遍以上,暂时不通的地方就记下,专门誊写到另外的本子上,总之,把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表达的淋漓尽致。

    白老先生本来还想挑刺,没挑出来不说,还耐心的解释了一回学生不懂的问题,把自己原本的目的忘到脑后。

    解释过后,白老先生又是遗憾又是感慨,这么聪慧的学生倘若从幼时启蒙,现在想必也该成为一代大家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两人一口气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口渴了,林屿想了想就去后院摘了个瓜,切好奉上,老师运气这么好还能赶上吃瓜,当然要让他尝一尝。

    白老先生对学生的神神秘秘不以为然,什么名贵的点心茶水他没品尝过?就是端上龙肝凤胆他也不会惊讶的!可是等林屿揭开盖子后,白老先生还是惊讶出声,霍的站起,“西,西瓜?!这可是刚刚二月,哪来的?”

    这可是违逆天时的东西啊!

    “当然是地里长出来的啊!难道还能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屿半开玩笑的说,“师父您运气好,还剩三个瓜,再晚来一点就吃不着了。”

    毕竟瓜就结了这么几个,送的送吃的吃,没多少了。

    白老先生掩饰过心里的惊涛骇浪,先去看白瓷盘里摆的,翠绿的皮嫣红的瓜肉,不由得垂涎欲滴,管它什么天时不天时的,吃了再说!

    咬下一口西瓜,清甜脆爽,滋味可口,甜度刚好既不会淡又不会腻,汁水丰沛,实在是解渴又过瘾,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白老先生畅快的吃了一回, 不由得拍着大腿遗憾起来,早知道有瓜吃,他该提前过来的!可惜现在就只剩下两三个瓜, 勉强过点瘾,可惜啦。

    换成林屿哭笑不得的,“您要是喜欢吃,剩下的都归您, 只是不要多吃, 容易肠胃不适。”再好吃也不能顶饭啊!毕竟是水果。

    白老先生一抹嘴,终于想起正事来, “这瓜我早年听过,不好种,容易坏,你到底是怎么在冬天种出来的?”他蠢蠢欲动,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更重要的是,白老先生心中生出妄想来, 冬天能种瓜的话, 能不能种粮食呢?如果能种, 岂不是再也没有饥荒?

    所以他迫切想要知道。

    “难倒不难,可需要细心和耐性。”林屿看师父这么有兴趣,就把人往后院引, 那里平时都是关严实的, 进出的钥匙只有两把。

    布置更是精心, 保证光照和温度, 才能让瓜顺利生长, 而这些经验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 全靠人的体感。

    如果不是之前种蘑菇有经验, 他也未必拿捏的准,光是炭火这一项,耗费甚巨。

    老先生亲眼见着了西瓜棚,还有里头的花费,不由得叹气道:“真是小鱼吃出了鲍鱼的价格,耗费太大了。”

    林屿解释着:“我这不是从前没种过瓜吗?想要先种一回看看情况,如今顺利了,今年就好大批量种植。”

    知道里面耗费的钱财多,白老先生便歇了心思,他如果多追问两句,林屿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还能给出出主意。办法都是人想的,冬日种植技术除了用来种瓜,种蔬菜一样能用。

    但此刻老先生还不晓得自己错过什么样的宝藏,把话题转到了别的方向,开始问起村子里的情况。

    其实这不需要问他都能发现,附近可以说是大变样,不仅仅是林家村,连隔壁几个村子也眼巴巴的看着,等着轮到自己这边。谁又喜欢过苦日子呢?

    春来要播种,而连年耕种的土地难免失去肥力,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把腐烂的麦草或者树叶都堆在土里做埋肥。

    林屿当然知道这个,他甚至还记得一个自制肥料的方子,先把树叶和麦草烧成草木灰,再足足浸泡六个时辰,取其中的清液用来灌溉。除此之外,豆渣也有同样的效果。

    三叔家开豆腐坊,每天制造的豆渣一桶一桶的,用都用不完,只能用来养牛,倒把牛养的又肥又壮。

    听说能用来做肥料,三叔还很讲究的分了两块“试验田”,一块倒的是草木灰肥,一块倒的是豆渣肥,看看年底到底是哪块田的产量,更高。

    看起来控制变量法,学的很到位。

    所以尽管白老先生过来,他应该尽量抽时间学习,但推肥的事情也耽误不得,每天需得去看几眼。

    翠州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多年一来大家也是以麦面作为主食,去年,林屿特意托人送来几斤水稻的种子,准备今年用来播种试试的。

    白老先生就看着林屿忙前忙后,上山下田,捏土地浇肥料,不嫌脏也不嫌累,他有些好奇,“现在也不缺银子,雇人种麦子也就罢了,怎么还自己下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屿眯着眼睛,深沉的装个逼,然后笑道:“不亲自动手,怎么能记忆深刻?再说了,土地是最干净最温和的东西,不论人类赋予它什么,它都回报以萌芽和希望。”

    老先生已经习惯林屿偶尔的语出惊人,他翻遍典籍没有找过,也就默默记在心里。

    启明星果然是不同凡响。

    林屿恍惚还记得,水稻需要提前育苗,把稻种撒在薄膜棚里,等到长出手指那么长的幼苗再移栽到水稻田里,然后再继续成长。

    因为他自己也拿捏不准,所以只试验了一亩地,不过光是这样也累的他够呛,种到后面全靠毅力撑着。

    他把康平跟康安也拖来当了插秧工具人,两人起初还觉得,踩在滑溜溜的淤泥里很有趣,跟玩水比别有一番味道,弯了一会儿腰后,累的是直不起来。

    插秧是真的费腰啊。

    “呼,我,总算明白为什么,要,要爱惜粮食。”甚少干农活的两人累的瘫在田埂边,宛如两个废人。

    林屿也累的不行,能保持体面全靠成吨的兄长包袱,以及他要做表率作用,“等秋天,咱们就能用新米来熬粥喝,那味道一定特别好。”

    康平哼哼唧唧的:“我宁愿喝水。”

    “我宁愿吃面。”康安也说着。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林屿故意拖长声音说着,但还没等说完自个先笑起来,他如果不是穿越,现在照样分不清稻苗和麦苗,这点倒是不用嘲笑别人。

    白老先生在树荫下,看了半天的插秧表演,以及听了一耳朵的议论,全都是说林屿种稻子的。

    “麦子也一样挺好的啊。”

    “种稻子也就算了,为什么要把长到一半的苗拔起来再种啊?真是糟蹋东西啊!”

    “林屿做生意有一把手,但是种庄稼还是没有老把式厉害啊,也是,毕竟年纪小嘛。”

    “我真是看不下去了。”

    “等跌了跟头,以后就知道轻重了。”

    众说纷纭,总之没有看好的,这些村民也是种了几十年的庄稼,自然不会觉得一个小年轻能够超过他们。

    白老先生心里也很疑惑,他没种过粮食,但农庄上明显不是这样播种的,真的没问题吗?

    一边是一直以来的经验和常识,一边是对启明星的盲目信任,让他难以决断,最后干脆再看看。

    老把式都觉得不用等几天,那些被移过去的苗子肯定要死翘翘,结果这些苗子居然一天天的旺盛起来,抽出绿油油的叶片,还在节节拔高。

    对于这片田林屿也非常上心,日日都要看一遍,另外两人也是,出村进村都要去瞧几眼才安心。

    惹的林屿笑话他们,“你们这样,倒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

    “什么故事?”康安把耳朵竖起来。

    “以前有个富商,临终前不放心他好吃懒做的儿子继承家业,以儿子的脾性,早晚会把家产败光。于是富商给儿子出了一个题目,做到了才能继承全部的家产,就是让他自己出门,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不多不少,如果去抗一个月大包,还是能赚到的。”康安快速的想出好几个赚钱的法子。

    “但是富商的妻子心疼儿子啊,自家儿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扛,一个月非累坏了不可。于是悄悄的塞私房钱给儿子,让他在外面玩一个月在回来。儿子果然在外头吃喝玩乐过了一个月,最后拿着剩下的一两银子回家来。富商接过儿子“赚来”的银子,劈手扔到了炭盆里。”

    “呀!富商疯了?!”康平已经忘了自己在听故事,沉浸其中,也跟着激动。

    林屿不答,继续说着故事:“富商扔了银子,看儿子无动于衷,怒气勃发,再次命令儿子出去赚一两银子。面对生气的父亲,儿子只好重新出门,也不敢要母亲的资助,老老实实的用各种方法赚钱,这次花掉了两个月,才终于赚到一两银。”

    听到这里,康平放下肩膀来,这下总该过关了吧?却不料大哥继续说着:“富商接过银子后,又是一抬手扔进了炭盆里。儿子委屈极了,他为了赚钱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胳膊,肩膀还酸疼不已,他顾不上炭盆火热,手燎起泡,把银子抢了出去。”

    “唉!这都什么爹啊!故意折腾儿子玩吗?”康安没忍住说。

    “这爹是不是病糊涂了?还是被人换了?”康平的脑洞大开,已经想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林屿才终于公布最后的答案,“不,都不是。富商看到儿子这么委屈,忍着烫也要抢回银子,总算说道,不是自己赚的钱不心疼,这下总知道赚钱不易吧?”

    就是自己种下的稻苗,才会格外放在心上。

    康平总算回过味来,大哥这是拐着弯的笑话他们两呢!脚一跺腿一伸,立刻表演一个现场追击,撵的林屿到处跑。

    林屿把人逗炸毛了,嘻嘻哈哈的赶紧跑路,他腿长跑的快,康平根本追不上,但是康平有帮手啊!眼珠一转就拉着康安一起加入战局,两头围堵,很快把犯人捉拿归案。

    听个全程的白老先生,倒是意外的郁郁了,故事简单涵义却深,富商,继承,遗产,不争气的儿子,唉!可是谁有那个胆子,让“儿子”亲自去挣那“一两银子”呢?

    愁啊愁。

    林屿是想到什么聊什么,聊到什么教什么,他自己已经经过系统的学习,倒是不担心会学歪,不过他很忧愁,弟弟的学习基础会不会不牢呢?

    好在白老先生能够弥补上这个缺板,查漏补缺。

    林屿也没指望过,两人能考个状元回来,当然也没状元可考。而是读书明理,培养性情,作为一切的基础,以后再有感兴趣的事情,再去学也不迟。

    作者有话说:

    富商的小故事是从杂志上看来的,但具体哪本杂志早忘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白老先生一整个神出鬼没, 在林家村待了一段时间,给林屿布置了一些作业,又再次匆匆离去。

    临走前, 白老先生还说:“过段时间我让你师兄给你写信,你两交流交流。”

    “我还有师兄呐?”林屿有些好奇。

    “这不废话吗?老夫一生著作无数,无数人推崇想要拜入我门下,但是老夫都看不上...”白老先生抚摸着自己的胡须, 得意洋洋。“不对, 话题又被你扯歪了,到时候你记得回信就行。”

    林屿心说这不是您先扯歪话题的吗?但是不跟长者争辩, 他默默的点头,“我知道了。”

    白老先生这就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车土特产,各式各样的都有。

    他刚走没多久,新的长兴县县令就前来赴任了。白前县令把所有事情交接清楚,拍拍屁股顺利升迁。新县令虽然不是白县令自己派系的人, 但关系也还算友好, 想必也不会捣什么乱。

    新县令姓章, 他初初接受长兴县的事务后,很是手忙脚乱,花了半月才让政务走上正轨, 之后便特意来了一次林家村和下河村, 察看两边的蜂蜜和蘑菇事业。

    林屿全程热情接待, 并不藏私或者隐瞒, 令章县令十分满意。

    得到大力支持后, 下河村的蜂蜜和酿酒事业持续进行中, 村民们欢呼过后, 开始热火朝天的开荒,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三分之一,规模更加壮观,想必又是一个丰收年。

    章县令带着计划书,在摇晃的马车上回忆治下几个村子的赋税缴纳,如果丰年还好,碰上收成不好,赋税就拖拖拉拉,好几月都收不齐,一定要赋税官三催四请,最后才能勉强收起。

    当然,章县令也了解其中的难处,只是他也为难,没有赋税他又能养一班差役,维持整个县城治安呢?

    好在情况在好转,去年林家村跟下河村缴税格外的积极,足额足量,比其他村里好了许多,另外更别提商税的上涨了,起码比往年多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