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古代长兄日常 > 古代长兄日常 第129节
    好容易可以开工,林屿把簪娘们叫了回来,本来还担心她们长期不做手生了,没想到个个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开启了加班模式,劝都劝不走。林屿一催,她们就振振有词的说,要把之前耽误的工期补回来,赚更多的钱补贴家用。要不是自己赚的更多,林屿都快信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规定了每天加班不能超过一个时辰,这才把这些热情高昂的簪娘劝到回家。

    不过就算如此,产量也是每每创新高,很快就攒出一批新货来。

    因为断货,原先的存货纷纷涨价,经销商们还小赚一笔,重新上市的绢花受到热烈的欢迎。

    最赚钱的还是口脂,本来价格就高,水灾后原材料还涨价了,光是林屿囤积的那批原材料,就平白赚了三分之一,把他的损失全都弥补了。

    作坊重新走上正轨后,林屿还没松口气,章县令又给他整了个新活。

    “商会会长?”林屿惊讶反问,“让我去当?”

    “对啊,非你莫属。”章县令说的非常理所当然,一点没觉得让林屿这样的小年轻,去管一群白胡子老头又什么不妥。

    做生意的人多了,其实就会慢慢抱团,一是互通信息,二是资源互换,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遇到危机时能抱的比蚌壳还紧,但碰到利益时也会互相拉踩争抢,手段层出不穷。

    “难道你担心商会的人不听你的?没关系,袁望也在里头,另外有几个自己人,你们联手,基本没人打得过。”章县令安慰着。

    不,我是觉得麻烦,既然是别人建立的商会,想必老油条很多,早就把控着重要职位,一呼百应,他们利益一致,林屿就是再多几个帮手,也未必能让他们听话,再说了,有那闲工夫,自己建立一个商会不好吗?

    林屿试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比起掌控旧的,他更愿意建立新的。

    “可是,真的可以吗?会不会很困难?”

    “不,不会困难的。”林屿微笑,“能进那个商会的,都是最顶尖的商户,但组成一整个商业体系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还有街口巷尾的各位商人啊。大商人再厉害也只能开三五家店铺,剩下的可是数都数不清。”

    章县令沉默,该死他觉得自己被说服了,只好表示自己不反对,反正渠道还留在那里,如果还想进商会,依旧能进去。

    林屿在章县令面前夸下海口,但其实他也早就想过这些事情,小商户的确小,产品也多数都是自家生产,残次不齐,如果能够形成规模化效应,势必在目前的基础再提高一截。

    就像金州的布料,玩具以及日用品的作坊,每家会有五成的商品相似,品质跟价格都一模一样,买谁家都行,剩下五成就是各家特色,作为差异化的选择,客户可以按需挑选。

    结果这么一平均,其实每家的生意都不错,并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状态。

    第一百八十四章

    林屿心里有了大概计划, 便回去跟家人们一商量,他们也赞成这个计划。

    “那些老油条们,肯定不会轻易的让出手中权柄, 其实大哥的想法更好。”康安露出一个微笑来,“我们不如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保证他们连抱怨都说不出来。”

    楚楚打了个寒噤,她怎么觉得一段时间不见, 五哥进化了?但出的主意倒是挺有意思的。

    “不过你们两打算什么时候回去啊?”这一待就是半个月, 谢姑娘跟沈姑娘都回去了呢,这两还没有挪窝的意思。

    “大哥是不是嫌弃我们烦啊?”楚楚假装抹泪, “嘤嘤嘤。”

    “哭的太假了,戏收一收。”林屿扶额,“我是关心你们的学业,不要半途而废好吧?”

    希希犹豫后回答:“我没问题,沈先生说生活处处是学问,让我多出去历练。”

    “巧了, 姚夫人也这么说。”楚楚扶住希希的胳膊, 笑嘻嘻的。

    既然她们两想留着, 林屿也就没有阻拦,反正看个人意愿。

    商量好了,该怎么管理好一个商行的章程, 并且把具体的事情下放到吉庆超市的几十个商户手头, 让他们去办。

    自从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开超市, 逐渐尝到了其中甜头, 货品比别人新和快, 集体拿货还有折扣优势, 都赚到不少钱, 如今想要他们放开手里的优势,让给小商户恐怕不容易,但林屿告诉他们,

    留在小地方单打独斗有什么意思?在小池塘里扑腾始终就这么多客户,倒不如前往客户更多的地方大展拳脚。

    把超市开成连锁,开到州城去!

    吉庆超市的商家们,心动了,如果能去好地方,谁愿意待在小县城?于是他们组织了一群人手打算去翠州看一看,自然而然的给长兴县腾出了小商户的空间。不仅如此,还让人看出来,跟着林屿混,有饭吃!

    所以林屿要组建一个小商户联合会的消息,飞快传开,但是,原先的商会管理者,并没有当一回事。

    “小打小闹,能有什么成就!哼!”他们就没把这种事情放在眼里,能进商会的,都是行业顶尖,并且一个行业只限一位,比如粮商酒商,抑或者其他行业,这样也保证彼此不会出现竞争的情况。当初他们也给林屿发过请柬,不过被林屿婉拒。

    所以听说剩下的那些,平时不被他们看在眼里的小商户想要搞什么联合会,差点笑落他们的大牙。

    “天咧!就是十个商户凑到一块儿,也赶不上我一天的营业额,笑死,能起什么作用?”有个酒商笑的格外嚣张,一心觉得这个联合会没几天就会倒闭。

    到时候可就有笑话可看了。

    他们一心等着联合会搞点新花样出来,结果等啊等,市面上风平浪静,一点异动都没有,如果非要说异动,大概就是吉庆超市准备开连锁店吧。翠州光是铺面就贵了不少,而贩卖的商品都是低利润的,亏不死他们。

    一连过去半月,联合会都是一个沉默的状态,好像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一样。于是商会的人更加放松,心想毕竟是个小孩,估计是发现那个穷商户没什么搞头,干脆放弃了。

    直到一月之后,他们清查月底的账本,赫然发现营业额少了三分之一。

    “不应该啊!怎么可能会少这么多呢?”粮商百思不得其解,货源以及货品都没有问题,一切都是以前的流程,凭什么会少这么多营业额?

    掌柜的战战兢兢,却不得不辩解说:“可能是因为水灾的关系,大家都省着花钱罢,这也正常,毕竟水灾损失很重,谁家也没有余钱。”

    粮商想了想,“也对,暂时先这样吧。一群穷鬼,肯定手里没钱,连买东西都要省着花。粮商冷哼着,把账本扔给掌柜。

    掌柜擦着冷汗陪着笑,这一关总算过去了。掌柜的发现了问题,但是没说。

    如果其他行业说自己受了水灾影响,还算过得去,毕竟没钱人的确会缩减消费,但是,饭不可能不吃啊,粮食受影响,怎么可能!

    掌柜想到当时老板涨价三倍的事情,再结合现在的情况,总觉得他这份工作干不长。

    掌柜的回了家,忙碌了一天充满疲惫,坐在庭院里一动也不想动。他的妻子正在厨房作坊,院子里充满了烟火气,以及饭菜香味。

    “小石头,出去买一罐盐。”妻子从厨房里探头,吩咐儿子去买盐。

    炒菜炒到一半缺调味料也常见,掌柜的也习惯了,等到儿子嘻嘻哈哈拿着同伴跑远了,他才好像想起什么,“平时你不是要吩咐他去三条街外买盐吗?不是说那边的盐更便宜,更细?”

    妻子无所谓的说,“以前是这样,但是最近,我们街口的杂货铺突然转了性子,卖的东西跟三条街外一模一样,我又不是吃饱撑的,当然就近买了。”

    难道谁还能喜欢没事多跑一段路。

    一丝灵光从掌柜的脑中闪过,一模一样?一模一样!

    他直接冲出院子,顾不上妻子的喊叫,直接冲到最近的杂货铺子,平缓呼吸,然后去杂货铺里假装客人挑选商品。

    这家杂物铺非常小,只有一个小小的门脸,以前乱糟糟的东西都找不到,现在看来,有高人指点过,货物摆放的整整齐齐,醒目了然,有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精巧感。

    里面的货品都用牛皮纸包装好,写了名称和重量,还立了纸牌子备注价格,更关键的是,还有那种一斤两斤装的米面,如果临时缺东西,购买非常方便。

    掌柜的不做声仔细观察后,又去了另外的杂货铺,发现他们之间的摆设以及定价都完全一致。

    这样的话,居住附近的居民自然不会选择其余的地方,就等于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保证了基本客流量。

    虽然不知道是谁背后出谋划策,但显然对方是个高手,看似不起眼,其实会慢慢瓦解大商户形成的势力。

    大商户当然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品质稳定,价格低廉,规模等等,但是,小商户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遍布各地,货品参吃不齐,却便捷千家万户的生活,如果把短板补上,谁胜谁负还真不

    一定。可是再加上这次水灾的涨价行为...人心有杆秤,做过的事情大家都记在眼里,

    天平倾斜,后果昭然若揭。

    掌柜开始觉得,自己这次真的要重新重新换个工作了。

    他成功辞职跑路后,交接又耽误了一段时间,等到粮商发现自己的生意大跌时,已经是好几个月后,小商户们早就崛起。

    林屿的想法就是让各个小商铺能够采用金州作坊的模式,只要东西一样,客户自然不会乱选,能够就此稳定,当然,那种路过临时买点的不算,影响不大。

    刚加入联合会的小商户们都是半信半疑的,如果不是被亲戚热情举荐,他们未必会答应,但加入联合会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后,加上肉眼乐见的业绩提升,终于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

    联合会不光帮助他们把货品统一外包装,还会定期做销售培训,以及互通消息,什么时候什么货品丰收价格够低,又或者哪里的东西急缺涨价,都说的一清二楚,此外,他们如果跟别的商户发生什么纠纷,联合会还会帮忙断公道,涉及到衙门的,就算帮不上大忙也会全程陪同。短短一个月,他们就充分体会到联合会的好处,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

    林屿看着初具雏形的联合会,并不能算很满意。如果可以,他还想做到规定聘请员工的基本工资,基础福利以及其他,但时间还长,一步步来吧。

    不过也有了一个坏处,他,还有家里四个弟妹,如今走到哪儿都有人打招呼,俨然成了名人。

    但林屿并不喜欢请客送礼那套,于是躲都来不及,出门必坐马车遮掩,不知道还以为他干嘛了。

    这种时候,白老先生终于抽出空来,找他检查功课。

    自从上次一别,白老先生只有书信来往,据他所说,似乎是他的大弟子碰到什么难题,于是他帮着处理,没想到这么一处理就是大半年,现在好容易才忙完,于是赶忙过来,是为了当初春天种下的几亩稻子。

    林屿终于从脑子里翻出这事来,对了,他开春时因为一时好奇,随手种了半亩的稻子,打算看看产量的,结果遇到水灾,最后完好的稻子只剩三分之二,还多亏他抢救及时,给他留了点念想。

    “师父想尝尝味道?我做个米饼来吃。”

    白老先生大失所望,强打精神问:“那产量呢?”

    “产量啊...”林屿仔细回忆,“半亩地总共收了六十斤吧?做顿饭还是没问题的。”

    “才六十斤,也就是说亩产量才一百来斤...”白老先生更加失望了,这个数量实在不值得惊讶,如果是江南水乡良田加上精心耕种,亩产量达到二百斤也不出奇,一百二实在不值得惊讶...等等,刚才他是不是说过,水灾泡坏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真正的产量其实是一百八十斤?

    第一百八十五章

    白老先生心内急切的计算着, 这片土地的气候以及土壤并不算出色,并不是适宜水稻生长的,难道仅仅是通过改变种植办法, 都能起到这么大的增幅效果?

    白老先生按捺下心中的激动,他还没尝过这样种出来的水稻是什么味道呢,先尝了再说。

    林屿不知道老先生这么一番心里活动,兴致颇高的打算做一回米饼展示身手。

    米饼就是先把大米浸泡两个小时, 捞出晾干后再磨成细粉, 加入白糖搓成圆饼,再加入一点点的油烤干, 最后做成的就是香酥可口的米饼,搭配上仅剩的几坛西瓜蜂蜜酒,最简单的食材,最极致的享受!

    刚烤好的米饼酥脆可口,不能晾凉就被抢走了,林屿烤了好久, 一整盆的米粉都不够用, 先被吃进肚子里。是不是抢着吃的东西更香?

    一边啃着米饼, 一边品尝仅剩的西瓜酒,还是有几分遗憾的,毕竟当初做了那么多, 结果就剩下这么几坛能喝, 可惜了。

    “还是老夫有口福啊!”白老先生仔细品味着瓷杯中淡红色的酒液, 西瓜酒读书不高, 仅仅是带了一点酒味, 但喝起来比单纯的西瓜汁更香醇。

    但小孩子不能多喝, 光是喝了两杯楚楚跟希希已经脸蛋通红, 一副不胜酒力的样子。

    林屿没觉得自己喝醉了,但是脸颊微红,以及语速加快无一不再昭示这个事实。

    “我可不能在喝了。”白老先生恋恋不舍的把酒盏放下,一副又心疼又只能放下的模样。

    林屿回头瞧了一眼,这不是还剩了三四坛吗?虽然不多,可如果白老先生要喝的话,全送给他又何妨?毕竟老先生还教了他那么多东西,他这是尊师重道。

    老先生胡子一翘,“当然都是我的!不然你还想留着?哼!”

    人常说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脾性越是回归小孩性子,林屿拿出哄弟妹的耐心来,“好好好,都是您的。”

    “不过可不是我喝,是给你大师兄喝,不给他留点,他能掀翻我的书架。”老先生嘟嘟囔囔的,“上回不就是我单独吃了点西瓜吗?西瓜又不耐放又不可能给他留着,他跟我生了好几天闷气,你不晓得,他生闷气还不说话,非要等到别人醒悟过来,去主动给他说话,不然就一直生气...”

    “哈哈哈!”林屿在心里勾勒出一个幼稚的模样,那不是跟小孩子差不多呢?

    “这还不算完呢!他还有这样这样,那样那样的时候...”老先生平时很少跟人分享大师兄黑历史的时候,一讲起来就停不下来,巴拉巴拉说个没完。

    “那我也不能厚此薄彼,等今年冬天,如果再种出反季蔬菜,一定记得给大师兄一份。”林屿顺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