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啊,怎么不能。”

    “大冰别听孩子乱说,”杨大走进来,“你们几个舔啥乱,快去吃早饭了。”

    “哦。”孩子们都很失望,好想看弟弟妹妹啊。

    “这几天家里确实挺忙的,”李大冰摸摸玉米的头,“过几天吧,过几天姑夫来接你们去看弟弟妹妹。”

    “哦哦,看弟弟妹妹~”几个孩子这下高兴了,欢笑着跑开了。

    “你这样惯着他们干啥”杨大不赞同的摇摇头,“过几天办酒席的时候不就能看到了还过来接干啥对了,酒席准备啥时办”

    “哦,我准备早点办,”李大冰一边往嘴里塞馒头一边回答,“我妹子腊月初八出嫁,我到时候要过去帮忙,早点办了吧。”

    “也行。对了,你嫂子说要去镇上买点啥,二弟那你就不用去报信了,她顺便说一声就行。”

    “行吗不亲自去。”

    “唉,这有啥一家人哪将就这个她大姨那你倒是要去下,你有牛车去的也快。”

    “行,那谢谢嫂子。”吃完早饭,李大冰一抹嘴,“那我就先走了,早点跑完我早点回去看孩子,几个孩子在家不行。”

    “行,那你小心点。”

    “那我走了啊。”又冲着刚进来的黄氏道:“那他二舅那就麻烦嫂子了,我先走了啊。”

    “行。你慢走啊。”

    李大冰从杨大家出来,又跟左邻右舍来凑热闹的人一一打过招呼,才驾车往翠花大姨家赶。

    作者有话要说:  少了点……

    ☆、18

    家里添了两口小人是一件喜事,但是经过了一开始的高兴期,翠花实在开心不起来。

    本来新添了弟弟妹妹李林李柳是很兴奋的,新出生的小孩哎,很值得瞅瞅。结果看了之后很是失望,毕竟刚出世的小孩脸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头,还红彤彤的,头发因为不能洗的缘故也一缕一缕的结在一块;实在是不好看啊。对于这个翠花倒是没什么感觉,前世生在网络那么发达的世界,什么没见过啊。再说了,婴儿刚出生时丑是丑了点,但是大家都知道,过了几天婴儿就会变得好看了。

    果然过了几天之后婴儿就变得不那么难看了,兄妹俩都从原来红彤彤的小猴子变得白胖胖的。哥哥石头是个调皮的,每天除了睡就是闹,一双小手小脚捣腾来捣腾去的。因天冷,手和脚都被束缚在被子里,石头很是不耐烦这个,一醒就开始闹腾,折磨的人头痛。和哥哥相比,妹妹小草是个文静的,只有饿了或者尿了的时候才会哼两声,其余时间都是睡觉,偶尔醒着的时候都是自己和自己玩,吚吚哑哑的说着些大家听不懂的。

    大家觉得婴儿最烦人的是什么

    在现代的话,大概是哭闹不止吧。但是……翠花是在古代啊!那个木有电木有洗衣机,木有纸尿裤木有奶粉的古代啊!

    翠花表示天天洗尿布真是够了!不过好在石头和小草都挺乖,除了要洗尿布,偶尔哄哄之外,日子并没那么难过。

    在满月酒之前还有个“洗三”,就是婴儿出生第三天举行的仪式,洗三的时候,孩子哭的越响到边孩子身体越健康。洗三的时候,就是家里人和接生婆何婆婆在,当然再加上隔壁帮忙的于大娘。村里的人嘛,当然会来围观的,但是就不办酒席了,一是农村人不那么讲究,二是家里也没啥钱,三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办酒席吃酒的人要上情,是要给钱的,村里人哪能乐意。所以一般就是半个满月酒,洗三自己人来吃顿饭就行了。

    洗三的时候,杨大杨二和大姨都来了。杨大给双胎的添盆是两对银手镯,虽是空心的,但好歹是银的,杨大家也不富裕。杨二给的是一对银项圈,实心的,杨二家家境毕竟好点。大姨给一人做了两套衣服,除此之外还给翠花做了身衣服,虽然是拿大姨家姐姐的旧衣服改的,但至少八成新,颜色还蛮亮的。

    李大河和季氏给了十几个鸡蛋和红糖,这就是好的了,这年头,糖很贵的。季氏还捡了些李薇以前的旧衣裳带来,不穿做尿布也行。家里没多余的钱买好的布料,旧衣服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房人来是来了,但赵氏只随便送了六个鸡蛋,还一脸肉痛。结果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都过来了,占了半个桌子,很是不要脸。

    洗三过了就是满月酒了,因为之前说过,李小苗(翠花小姑)出嫁的日子在腊月初八,为了日子不赶到一块,李大冰就把双胎的日子提前了。定在腊月初一,原本双胎的满月酒应该是腊月初六的。

    日子定下了,请帖也发了,剩下的就是自家的事儿了。

    虽然家里还欠着外债,但是双胎的满月酒也不能含糊了,更何况这是分家后办的第一场酒席,是真正的自家事。要是办的不好不仅要遭受大房的耻笑,也会让村里的人说闲话。毕竟哪个村没有挑事的人呢换句话说,不为这些虚的,就是按李大冰和杨氏的想法来,委屈了自个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啊。

    为了这个酒席,李大冰把分家得到的几只鸡都杀了,又去李大河家借了半贯钱准备买鞋酒水肉食糖块瓜子之类的。本来是紧凑的,但是后来杨大舅和大舅妈又送来半贯钱,说是给孩子满月的礼物,是杨大杨二一起给的,提前送来好应急。李大冰也没矫情的说不要,自己人还充什么脸面,缺钱就是缺钱,用了以后记着回报就行。

    有了这半贯钱,李大冰和杨氏商量着再加一道菜,也不加多,村里人谁不知道谁,加多了自家日子难过让别人好吃好喝干啥

    最后定的十道菜,分别是栗子烧鸡、红烧肉、青菜、豆腐圆子、鸡蛋菜饺、红烧鱼、白菜粉丝汤、炒萝卜丝、毛豆烧油渣、凉拌荠菜。用的都是自家的菜,不够的菜由李大河亲情提供。乡下嘛,熟人分的也不是那么明显,不过李大冰还是给了俩钱,不能白占别人的便宜,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

    烧菜的人本来是想找村里的一位老厨师,但是后来大姨胡氏知道了,就和大舅妈商量着自己做,这样也能省点钱。至于杨氏,因为提前办满月酒,还没过月子,还不能下地呢,更边说干活了。后来杨二知道了,就从自己店里包了些糖块瓜子什么的送过来,免了李大冰再买了。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初一那天开席了。按照惯例,是中午一顿加上晚上一顿。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大纲丢在学校忘带回来了……

    和朋友聊天,我考完试回来了但是她明天还要考试,她说累,而且那门课挂科率特高,喵喵我特别心疼她,所以把我寄存在她那的面膜送她了,毕竟一白遮百丑,考试毁所有。考试熬夜,发质皮肤质量直接下降,毛孔粗大,黑眼圈连眼霜都拯救不了……不过幸好,我解放了~( ̄▽ ̄~)~

    ☆、19

    腊月初一正式开席,但是对于李大冰一家人来说,早就要准备了。该买的菜提前买好,桌椅盘子碗筷什么的要提前跟人家借,家里里外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才行。

    大姨胡氏和大舅妈黄氏也都提前两天就来翠花家里住下了。翠花家现在只有翠花和李林李柳还有李大冰能做事,打但是还得时不时有人去帮忙照看龙凤胎才行,毕竟两个婴儿一起闹起来杨氏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胡氏和黄氏提前过来,帮忙把可以做的准备活动先做完了,到时候可以不那么急,人也轻松些。

    菜单是李大冰拟订的,当然其中少不了翠花的出谋划策。比如说吧,拿到“栗子烧鸡”,是现代人都知道的美食。现代人是为了吃栗子,但是……翠花她仅仅是为了少杀两只鸡,用栗子装盘充份量啊。

    再比如说那个“鸡蛋菜饺”。穷人舍不得吃鸡蛋,怎么会拿鸡蛋包鸡蛋菜饺呢。其实翠花穿越后也没吃过,但是没办法,办酒席吧,你要是素菜上多了别人会说闲话的。全用荤菜吧,家里又负担不起。无奈之下,翠花想到了鸡蛋菜饺这个东西,白菜做心,省钱,但是鸡蛋你总不能说是素菜吧,所以这就算荤菜啦。

    再看那个“毛豆烧油渣”,家里是在没啥能吃的了,冬天只有白菜萝卜这玩意儿。但是吧,喜事酒席上的菜的数量要是双数才行,所以没办法,又凑了一个。

    胡氏和黄氏对于栗子烧鸡表示怀疑,村里人从来不知道刺球果还能做菜!

    “二娘,家里是不是没钱了?”胡氏和黄氏不敢问李大冰,怕李大冰觉得丢脸,所以商量着偷偷的问杨氏,“没钱你早说啊,我给带点过来应急啊。”

    “没有。”杨氏很是疑惑,“大姐你怎么会这么想?家里是缺钱,但是大冰去三弟家借了半贯钱,而且还有大哥二哥给的半贯钱呢,够用了。”

    “那你们咋还用刺球果烧鸡做菜呢?”黄氏是知道自家男人给妹夫送钱的事,她也不生气,毕竟她刚嫁到杨家的时候,除了丈夫就是杨氏和她最亲了,不然这会也不回会提前过来帮忙了。就是知道了才会觉得奇怪,自家和二弟家都给送了钱怎么还用刺球果做菜呢,这不是让村里人笑话吗!刺球果一向是只有孩子吃的野果子啊。

    “哦,你说那个啊。”说到刺球果,杨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相当初,翠花第一次说刺球果能做菜吃的时候她也很惊讶,但是翠花说不试怎么知道不能吃呢?所以家里就试了一下,发现做菜还是很好吃的。“那个是翠花发现的,刺球果煮熟了比萝卜还好吃呢。”

    “真的?你不骗我?”胡氏表示怀疑。

    “就是啊,二娘,你要是真缺钱你就说啊,大嫂不会不管你的,办酒席可是大事啊。”黄氏忧心忡忡,小姑子实在是倔强,没钱也不肯回娘家借。

    “真的!”杨氏再三保证,真是的,怎么就不信我呢!

    “……”胡氏和黄氏对看一眼,知道说服不了杨氏,起身离开了。

    “你说二妹咋那么倔呢?”胡氏生气。在杨氏屋里不好说太多,但回到暂住的屋里就放开了。胡氏和黄氏絮絮叨叨道:“二妹以前没分家的时候什么都要看那个老太婆的脸色,我们送个东西都不敢,送什么老太婆都会扣下来。现在好不容易分家了,我也能给孩子们做件衣服什么的。”

    “唉……谁说不是呢!”黄氏叹气:“小姑总算熬出头了。这次酒席一定要办好才行,可不能让人家笑话。”

    “对!不能让人家笑话!”胡氏一拍桌子,“我去和妹夫说,缺钱我们垫上就是,酒席不能含糊。”

    胡氏冲动之下跑去找李大冰,黄氏紧随其后。

    院子里李大冰父子三人正在捉鸡,翠花在一旁围观。李林李柳两个把鸡赶到院子的一个角落,双臂张开把守着不让鸡逃走;李大冰走进包围圈里悄悄靠近落单的鸡,趁鸡不注意的时候一逮一个准。

    “哇!”翠花惊叹,“好厉害啊。”鸡可是很凶悍的啊,还会扑腾翅膀飞两下,爪子也很可怕!

    “嘿嘿……”李大冰憨笑,被女儿夸奖了。

    李林看见胡氏,打招呼道:“大姨,你怎么来了,不看弟弟妹妹了吗?”

    胡氏思考着该怎么开口,没听见李林的话,黄氏笑道:“嗯。弟弟妹妹睡觉了。阿林,带阿柳和翠花去别的地方啊,舅妈和大姨有点事想跟你爹说。”

    “好。”李林答应的很干脆,趁这个机会带李柳和翠花去地里拔萝卜了,拔了萝卜好腊月初一炒菜,现在拔了就能洗干净放着,反正萝卜又不会坏,到时候切丝直接炒就行。

    李林带着李柳和翠花去了地里,院子里剩下李大冰和胡氏、黄氏三人。原本李大冰是面带笑容的,但是好像感觉到凝重的气氛,李大冰嘴角的笑意渐渐消失不见,“发生什么事了?”

    “嗯……那个……也没啥,”胡氏有点退缩了,妹夫会不会觉得没面子,会不会生气,可是这事不说也不行,“就是那个刺球果的事。”

    “哦,那个事儿啊。”李大冰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呢。“这个事我知道,二娘跟我说了。大姐,大嫂,我知道我怎么说呢你们都不会相信,正好,今天就要把鸡都杀了处理干净明天烧,那今晚我就先做一顿让你们尝尝,不好现在改菜单还来得及。这样行吗?”

    胡氏犹豫不决看向黄氏,黄氏想了一下这觉得办法可行,要是刺球果烧出来不好吃,现在改菜单也行,反正有鸡,配菜换了也没什么,便朝胡氏点头,“行。”

    “那就这样吧,妹夫,这就说好了,要是做出来不好吃的话,可不能为了省钱拿刺球果凑数啊。”

    李大冰点头答应,用事实说话比什么保证都强。

    等翠花和两个哥哥拔了萝卜回来,就发先大姨和大舅妈已经在利索的杀鸡了。

    杀鸡时留下的鸡血也不浪费。事先准备好一个盆,盆里放一点水,水里再放一点盐。杀鸡时把鸡血用盛了盐水的盆接住,然后等鸡血凝成一块时,用刀像切豆腐一样把鸡血切成一块块的,放锅里煮熟就好。以后烧白菜啊火锅什么的都行。

    鸡杀好要烧开水烫,然后鸡毛才能拔掉。拔完鸡毛还要把鸡剖开,把内脏什么的拿出来,然后清洗干净放起来明天用。

    鸡的内脏也不能浪费,爆炒鸡杂和辣炒鸡肠也是很好吃哒!

    当然,晚上的重头戏是古代初亮相的“栗子烧鸡”!为了打消胡氏和黄氏的顾虑,翠花决定大展身手!呃……菜是李大冰做的,翠花只能算指挥……

    栗子烧鸡,重点当然是栗子了!栗子,也就是刺球果,要先剥掉壳(不只是刺,连黑色的果壳也要剥掉),剥壳的时候里面的那层皮剥不掉是正常的,然后拿开水烫一遍。这时候,那层皮就能很容易的剥掉了。

    看到剥掉皮露出黄色果肉的刺球果,胡氏和黄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而且用开水烫过的栗子已经是半熟状态,迷人的栗子味弥漫开来。

    “要不是翠花说这刺球果还没熟,我到真想尝尝。”黄氏一边给栗子剥皮,一边和胡氏打趣。这个时候,她已经相信刺球果烧鸡是一道好菜了,又能省鸡肉,又好吃。

    “唉?这刺球果不是冬天能有的东西,翠花你们家怎么还有这么多?”胡氏觉得奇怪。

    “刺球果当然不是冬天的啊,但是我们把它放在地窖里存着呢。”翠花很是得意,都是她的主意呢。当初翠花是想着做炒栗子卖的,这不正好恰逢自家弟弟妹妹出生,提前用上了。

    “地窖?”胡氏恍然大悟,“难怪呢。”地窖里的东西确实能存很久,也只有地窖里能存这么久。

    晚上烧了一只鸡。因为杨氏还在月子里,所以这只鸡一半炖汤,一半和刺球果一起烧。

    栗子烧鸡出锅后栗子的味道并不很浓郁,因为味道在烫的时候已经散的差不多了。但是当你吃栗子时,栗子独有的香甜和软糯全都一起向你涌来,那种幸福感~

    胡氏和黄氏就被刺球果烧鸡给征服了,也不再提出反对。

    之后翠花又带胡氏和黄氏见了什么叫油渣,以及用荤油炒出来的菜是多么的香~于是,酒席上的菜就很愉快的决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在整理思绪,重新写大纲~

    ☆、20

    “翠花,把这个给你娘端过去然后来吃早饭。”

    “哦。”

    揉揉眼打了个哈欠,翠花听话的接过那一碗鸡汤面,转身给还在做月子的杨氏送去。

    推开主卧的门,翠花就看见杨氏已经起床了,但鉴于做月子不能随意下床所以即使是起床了杨氏也还是在床上坐着。弟弟石头和妹妹小草都已经醒了,在被窝里睁着大眼睛,估计是已经喂过奶了。

    “娘,吃早饭啦。”

    “真早。”杨氏给石头和小草压压被子,接过翠花手里的碗,低头一看,满满的一大碗鸡汤面,面里还夹杂着许多的鸡肉,而且面条是白面做的。“怎么这么多啊,都给我你们吃啥呀?”

    “哎呀娘,这就是给你吃的,我们有的吃,再说了,我们又不需要补身子。”翠花压根就不听杨氏说的话,杨氏的意思她懂,就是心疼自己丈夫和孩子,还有一个就是舍不得,毕竟家里马上还有一大笔支出呢。但是翠花觉得这个真是能省的,古代可不是现代那个什么都不缺的社会,这里社会生产力那么低下,农民又都那么穷。没有机器,没有科学,什么都要靠人力,所以身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