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嫡妻谋略 > 第282节
    哪里还用他说出口,只瞧他散发着光彩的神情就知道他有多渴望带兵打仗。

    杨妡唇角弯了弯,温柔地道:“给我七八天的工夫把家里收拾一下便可启程。我不委屈,咱们约定好了,走到哪里都是要在一起的。”

    “不用那么急,先把京都这边事情了了,我还得跟王爷商议带多少兵马,再就……当务之急把这幅图拓下来,我仔细记清楚了。”

    这人,至于吗,提起打仗就这么高兴?

    杨妡微微一笑,将适才那几张肖像复放进匣子里,交给魏珞,“把匣子修好了仍放回原处吧,杏娘既然随身带着,肯定对她很重要。”

    魏珞点点头。

    可半夜里,魏珞就改变了主意,搂着杨妡低声商量,“阿妡,杏娘看重的想必是那些肖像,不如另外找个新匣子盛着,这个我还有用处……要不就稍等些时日,然后再物归原主。阿妡,你看行不行?”

    月色明亮,将院子桂花树的影子打在窗户纸上,像是勾勒出一幅水墨画。

    魏珞声音醇厚低柔,带着温热的气息,扑在她耳畔,在这样的夜里,比外面的春风还让人沉醉。

    杨妡窝在他怀里,叹一声,“好。”

    魏珞安慰她:“不会白白惊扰杏娘,等事成之后,在她坟前烧些纸钱供上三牲,或者替她做场法事也使得。”

    杨妡应着,慢慢进入了梦乡。

    一连好几天,魏珞没有去军营,而是天天往瑞王府跑。

    杨妡开始打算往宁夏去的事宜,首先便是要带的人。吴庆跟吴嫂子有三个儿女,小孩子经不得车马劳顿,不如留他们看守屋舍。

    晚钓经管着京都的铺子,而青菱这个月换洗没来,说不定有了身孕,也没法长途跋涉。

    剩下六个丫头,杨妡想都带着。

    至于物品,那些粗重的桌椅床柜不必带的,被褥带几床现铺的就行,茶碗杯碟带一套用惯了的,而药材都要带上。

    杨妡一边合算着一边记在纸上。

    而外面,红莲正跟泰阿说话,“……爷带回来只匣子,看着挺精巧的,就是掉了漆,能不能找人把先前的漆去了,重新刷一层。”

    泰阿端详着匣子道:“成,这活儿我都能干,你是想用原来的清漆还是刷成另外的颜色?”

    红莲回答:“上清漆吧,清漆就挺好看,还有这花纹,最好再用松烟墨描一描。”

    “这什么花纹,像只大鸟?”

    红莲捂着嘴笑,“是苍鹰,我听爷跟奶奶说,这是从蛮夷传过来的东西。我本以为蛮夷人不开化,没想到东西做得挺精致。”

    不远处的安平听闻,身子震了下,快步走上前,笑着问道:“是什么稀奇玩意儿,说得这么热闹,我瞧瞧。”

    “爷不知从哪里带回来的,又不要了。我看着挺好,想请泰阿把盖子修一修,再重新上遍漆,留着盛点零碎物品也是好的。” 红莲边说,边将匣子递给她。

    匣子虽然破旧不堪,可仍能分辨出苍鹰的图样,角落里那两个瓦剌文字也清楚可见。

    安平脑子“嗡”的一声,魏珞从哪里找到这匣子,他既然能找到匣子,那么有没有找到她娘亲?

    想到此,安平几乎一刻也待不住,迈步就往正房走,红莲忙拦住她,“你风风火火地干什么?”

    安平陪笑道:“魏大哥在不在,我有事儿找他。”

    “爷一早出门买纸笔去了,还没回来。奶奶最近抄经抄得多,家里的纸快用完了。”红莲说着进了西次间,指着书案上一小摞澄心纸,“就剩这些了,我得赶紧裁出来,说不得待会儿奶奶就要用……还得把抄好的订起来,昨天棉线也没了,我搓一个多时辰才搓出来这点儿。”

    抄好的字纸四边整齐,用锥子或者大号的粗针钻上孔,再用稍粗点的棉线装订成册,再以重物压上几天就很平整了。

    平常她们买的棉线太细,需得用六根或者八根搓在一起才得用。

    安平笑道:“我来裁纸,你搓棉线吧。”

    “那敢情好,我就不客气了。”红莲喜出望外,将裁纸刀递给她,神秘兮兮地说,“承影是不是对你有那个意思,我发现他一看见你就脸红。”

    安平嗔道:“什么意思啊,别乱讲,没影儿的事。他就是面皮薄,看到蓝蒲她们不也脸红吗?”

    “那不一样,”红莲促狭地眨眨眼睛,还要往下讲,就听东次间传来杨妡的喊声。

    红莲忙提着裙角快步过去,片刻回转来,笑道:“奶奶让我去厨房吩咐晚饭,你先在这儿帮我看着,别让人随便进来,对了,书案上的东西别乱动,免得奶奶责骂。”

    “我知道,又不是第一次在书房伺候,你放心去吧。”安平笑着朝她挥挥手。

    “那好,我很快就回来。”红莲小跑着出了院门。

    安平隔着窗子瞧见她的身影消失在影壁后面,又飞快地睃一眼东次间垂悬的门帘,视线不由自主地落在书案另一头的黑漆盒子上。

    薛梦梧先前告诉过她,苏哈木的匣子里藏着地图。现在匣子已经找到,而且盖子被划破了,很显然魏珞已经找到了地图。

    那地图会不会就放在黑漆盒子里?

    这几个月,她已经先后好几次偷看过盒子里的公文。薛梦梧应允她,等回到瓦剌就上表替她请功,除了恢复她应有的公主名分外,至少得新盖一处属于她的宅邸,这样她才能和薛梦梧双宿双~飞。

    如果,她再能拿到地图,功劳岂不更大,得到的赏赐更多?

    安平的心“怦怦”跳得厉害,捏着裁纸刀的手也忍不住颤抖起来……

    第168章 狭路

    四下里静悄悄的, 静得几乎能听得到她吞咽唾沫的声音。而墙外隐约有嬉笑声传来,清脆高亢,一听就知道是蓝蒲。

    正房院除了红莲与青菱能随意进出之外, 其他人轻易不进来,即便来了也是站在院子里等待传唤。

    这个空当, 青菱会在厨房与吴嫂子一道准备晚饭,而红莲去吩咐菜式了。

    安平再瞧眼东次间的门帘,杨妡肯定在给魏珞做袜子,她习惯上午抄经,下午做针线。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安平两眼四下睃着,手下动作不停,熟门熟路地打开黑漆盒子。

    盒子最下方,被信筒压着,露出一角泛黄的素绢。

    安平心一横, 飞快地抽~出来,展开看了看,果然上面炭笔粗一道细一道像是地图,顿时哆嗦着塞进怀里,又急急忙忙锁好盒子, 拿起裁纸刀,定定神,将余下的纸尽数裁了出来。

    刚裁好,就见红莲脚步轻盈地从影壁后面绕出来, 先朝西次间瞅了眼,接着往东次间回话。

    片刻,红莲笑盈盈地进来,“今儿夜里吃饼子,吴嫂子炖了两条鲤鱼……你都裁完了,辛苦了。”

    “太好了,吴嫂子炖鱼最拿手。”安平热情地回答,心里却在腹诽,往常也不是没炖过,最肥美的鱼肉都被杨妡吃了,红莲跟在旁边伺候能沾光,可轮到她只剩下清汤和几根鱼骨头。

    又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

    等回到瓦剌,再吩咐人炖鱼,她专挑鱼肚子上的嫩肉吃。

    安平愤愤不平地想着,越发觉得怀里那条素绢热得灼人,让她整个心都沸腾起来。一时顾不上应付红莲,急匆匆地告辞出去。

    回到西跨院顾不得别的,先找出笔墨纸砚开始研墨。

    秋声斋的规矩,下人们习字都是自个儿去买纸笔用,并不从公中走账。不管是蓝蒲还是碧荷,即便是最受器重的红莲,也是如此。

    安平知道识字重要,但也舍不得在纸笔上花费太多,所买文具都是便宜货色。砚台晦涩难用不说,墨锭也难以出墨,安平只好加大力气,谁知用力过猛,刚见黑的墨汁一下子溅出来,把身上袄子染了好几处黑点。

    安平顾不得其它,耐下性子研好了墨,铺开一张纸,比着素绢上的图样开始描。大致图样描得不差,只是点着红点的那几处字是用极细的炭笔写成,她却是不能,少不得另外铺一张纸,把几处红字照猫画虎地描出来。

    安平在屋里忙乎的时候,红莲已跟杨妡回禀了此事,“……奶奶所料一点不差,平姑娘果真把那布偷了去。只不过原先的是素绢,这一块却是府绢,平姑娘看不出来吗?”

    杨妡淡淡一笑,“她要是有这个眼力跟心计,也不会受人蛊惑行出这种事情。再者,她本也不知道原先的是素绢,又慌里慌张的……”

    府绢是早几十年的料子,因水洗日晒后容易褪色,只在保定真定等地时兴过一阵儿就不再纺织了。素绢质地比府绢细密,颜色也白净,女眷们常用来做中衣或者绣帕子,文人们也时不时用来题字作画。杨妡找不到泛黄的素绢,倒想起嫁妆里有张氏当年陪嫁的两匹府绢,就剪了一尺下来。

    若是青菱或者红莲还有可能看出来,安平却是连蜀锦与荆锦、苏绣与湘绣都分不出来,让她分辨素绢跟府绢也太难为她了。

    况且,安平要是真有脑子就该想想,魏珞半个月才回来一趟,要不到杨府去,要不就陪着杨妡在家里转悠,几时在西次间待过,又怎会将重要文书大剌剌地摆在书案上?

    杨妡长长嗟叹声,安平自幼长在乡间,一时被欺瞒情有可原,可前世的自己,生在那样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竟然也被哄骗了十多年,岂不更傻?

    就连附身重活的头两年,她也是心心念念地想着薛梦梧。

    想起那些愚不可及的往事,杨妡就恨不得掐死自己。

    当天夜里,趁着魏珞与杨妡在外面散步消食,安平将素绢偷偷放了回去,第二天一早,过来求杨妡,“昨儿练字发现我那边的纸也不多了,想出去买点,顺道买两样红色丝线。”她头发梳得齐整,身上也换了鲜亮的衣衫,眉梢眼底神采飞扬。

    杨妡默默叹一声,道:“昨天爷刚买了纸笔回来,你若急着用先跟红莲要几张。”

    安平陪笑道:“不用,府里的规矩怎好随意坏了,而且奶奶用的是上好的澄心纸,我怕糟蹋了……我就去前面的白马巷子,至多半个时辰就回来了,对了,我再问问吴嫂子有什么要买的,我一并买了回来。”

    很显然,迫切地想出去。

    杨妡笑笑,不再阻拦,“你叫上蓝蒲一道。”

    “那我看看她们有没有空”,安平欠欠身离开。

    杨妡看出她的不情愿,轻轻摇了摇头。

    果不其然,红莲过来回禀,安平独自出了府。

    ***

    天渐渐暖和起来,转眼桃花谢了梨花又开。

    魏珞忙过一阵后,又按部就班地到军营当值。

    杨妡把家里厚重袄子收到箱笼里,又把夏天穿的轻薄衣裳找出来。因在箱笼里放着不免受了潮气,所以该洗的洗,该晾的晾,又把压了褶子的用烙铁熨开,忙活三五天才忙完。

    而世子夫人钱氏的生辰到了。

    钱氏今年四十又三并非整寿,没打算大肆操办,往常杨妡都是拿着自己的针线或者做两样点心送过去。

    今年杨妡做了件莨绸的裙子。

    莨绸来自粤地,据说用薯莨汁浸染而成,只有黑色一种。虽然颜色不好看,但自带光泽,而且质地细软不起皱褶,又因每年出产不多,价格比锦缎还要更贵些。

    杨妡为了提亮色彩,特地绣了蝶戏牡丹,更是用了五色绣线沿着裙摆绣了一整圈的如意纹。

    大红色的牡丹花,上面两只金凤蝶,原本有些嬉闹,可被黑色底子衬着,又格外多了些庄重,极配钱氏的年龄与身份。

    一大早,杨妡便在红莲跟蓝蒲的陪同下往杨府去。

    刚走出私巷,拐个弯不远就是杨府角门,冷不防从东边过来一人。

    杨妡忙低头往旁边让了让,目光扫过,隐约知道他个子挺高,穿了件象牙白的杭绸直缀,直缀过于肥大,挂在身上晃晃荡荡的。而袍摆处不知染了酒渍还是菜渍,好几滴淡棕色的斑点。

    不知是哪户落魄人家的子弟,竟会走到这条胡同。

    杨妡浑不在意,正准备等那人经过,却发现他在相距不远处停了下来。

    红莲警惕地护在杨妡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