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拣宝笔记 > 第15节
    不过十分钟,因其难得一见,在座的人喝茶也好,闲聊也好,时不时都要扫过去一眼。倒是谢流韵,笑眯眯地站在厅堂一侧,时不时给在座前辈的茶杯中续水。

    她自己清楚,不管里面是什么,定然是个年代久远的古董,可别人不知道她身怀金手指,只当她养气功夫修的好,一时间称赞孙老会选徒弟。

    孙老乐呵呵地摸着胡子,笑容满面,谢父谢母也忍不住笑得开心。

    “成了!”随着“咔啦”一声细微的响动,钱老喜形于色,叫道。

    原本坐在厅上闲的无聊地诸位专家顿时群拥而去,顾老不耐烦地打蚊子似的,哼道:“去去去,还没好好清理掉粘合的痕迹么,再等等。”

    说着,他自己下手加快了几分,身为拆解人,在看到中间藏着的物件时,就忍不住瞩目了,只是东西长年被瓦片包裹着,难免有些粗糙。他一边心疼地清理,一边吩咐褚绎心取了桐油,兑水擦拭。

    有眼尖地,从形状就猜出来了:“是瓦砚?!”

    “不错,从手感上就能感觉出,定然是有很多年头了。”顾老也肯定道。

    随着钱老的打理,经久不见天日的瓦砚终于在众人面前露相了。

    包浆自然纯厚,触摸细润如儿肤。背有隶书阳文“建安十五年”字样,正中挖出了砚堂和水池,四周印鉴、落款、铭文等等琳琅满目。旁的不提,单看到“建安十五年”这几个字,就有人讶异道:“是铜雀瓦砚?!”

    随即又有人驳斥道:“铜雀瓦砚这么多年我见的多了,统统都是后世的仿制品。我看呐,能流传到现在的铜雀瓦砚,可以说就没有真品……”

    孙老干咳了声,打断了他们的争吵,道:“《晁氏客录》中记载,‘铜雀瓦砚有三;锡花、雷布、藓疪是也,风雨雕镌不可伪’。真正的铜雀瓦是伪造不成的。究竟是真是假,咱们直接上手鉴定一番,看个分明。”

    “知道老孙你护着徒弟……”有人呵呵笑着,不忘调侃一声。

    “……”

    话是这么说,众人也知道孙老说得不假,凑过去依次地观察。反倒是瓦砚的原主谢流韵,被挤在外面,远远地根本看不清楚。

    索性她也不挤上去,轻声细语地向不明所以的父母解释铜雀瓦砚的由来。

    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在邺城修筑铜雀台,据说烧制筒瓦时用材十分讲究,用的是后来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的材料,“澄泥以络络滤过,碎核桃油方埏填之,故与众瓦异焉”。只可惜,如此富丽堂皇的铜雀台,最终也没逃脱名殿的命运,被付诸一炬,宫殿从此破败不堪。

    瓦砚的由来已久,无外乎材料易得,价格低廉。不过,普通的砖瓦材质疏密不均,储墨易干,于是废弃荒野的宫殿那些久被地下湿气浸润的殿砖殿瓦就成了抢手的东西。因做工考究,铜雀瓦砚不知何时起开始走红,及至宋朝时,已经称得上是万金难求了,当然,这里指的是真正的铜雀瓦砚,而不是那些逐利的商人们做出来的赝品。

    关于这点,虽然阮老说得不中听,谢流韵也是承认他的话,那就是,真正的铜雀瓦砚能流传至今,可以说寥寥无几。至于她手里这块,玉坠的反应固然强烈,但若确切地让她说出是什么年代,她还真不能肯定,只知道,年头定是很古。

    她有信心的是,就算是仿制品,那也是古董,相比起她当时买那一大箱子东西花的三四百块钱,绝对是超值的。

    谢父谢母的眼皮跳的厉害,两人也见过谢流韵摆弄那个几乎要掉渣的瓦片,根本不相信那玩意居然是古董,谢父还笑着说:“要是这瓦是古董,那你爷爷留在村里的房子屋顶上,满满的都是古董了。”

    如今,看看那群围在桌子边争论不休的老专家们,他们有点不能接受。

    和他们相同的,是同样在大厅里看热闹的褚绎心和韩执易。

    本来两人以为,今儿走完拜师仪式就已经算是结束了,谁知,转眼间新来的小师妹就给了他们这么一个意外。

    褚绎心推了推眼镜,看谢流韵的眼神几经变化。

    他是孙老的第一个弟子,入门最早,技巧掌握的也最完善,在一个小拍卖行工作。当然,和罗老相比起来差得远了,不过,在燕京也算是个很不错的工作了。

    他出身一般,能走到今天,全靠自己一点点奋斗,因此,在富家公子韩执易拜入师门,他和韩执易面上保持地还好,实际上两看两相厌。他认为韩执易难得拜入孙老名下,却不认真钻研,只搞些看似花哨实则没有半点用的小手段。

    对于谢流韵的入门,他面上不说,对孙老看人的眼光并不怎么相信——这么年轻漂亮一个小姑娘,谁相信她会认真学?!大概是孙老被朋友拜托才不得不收下的。

    因此,对上谢流韵,他的态度才显得有些冷淡。不过,在收到谢流韵送的清代鼻烟壶后,先是一惊,等现在再看到顾老他们的举动,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是不是不对。

    正在他考虑要不要上去再和谢流韵好好沟通一下师兄妹的感情时,韩执易已经笑眯眯地走向谢流韵了。

    他在心里暗骂了句,反而挺直腰背,不再去看谢流韵他们如何。

    正在这时,顾老群里爆出一句:“居然看不出来赝品的痕迹,难道是真的?!”

    一时间,满厅堂人的视线,都被吸引了过去。

    第25章 铜雀瓦砚2

    要说铜雀瓦砚是真的古董,谢流韵并不惊讶。

    因利驱使,造假冒充是铜雀瓦砚的,千百年来始终不绝。市面上那么多铜雀瓦砚,真正称得上古董的也不在少数,毕竟宋明清哪一朝的器物,放在今天,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可顾老他们见惯了价值连城的古董,还能爆出这么惊讶的一声,除了谢父谢母不在状态神色茫然之外,谢流韵,连带着褚绎心、正朝她走来的韩执意两人,意识到顾老等人话里的意思之后,也都愣住了。

    他们下意识地往前走两步,想要听得更仔细些。

    厅堂正中,围成一圈的顾老他们没工夫理会褚绎心他们,还在争论不休。

    有人驳斥道:“瓦片是多么脆的东西,本来就不容易保存,几千年下来,还能保存的这么完好,岂不是件怪事?!再说,现在造假的手法也很高明……”

    “那你看看这锡花、这雷布,还有藓疪,不经年累月,哪来的这种痕迹?你给我说说怎么个造假法……”

    “哎,老徐,老罗,你俩别那么大的火气,咱们再看看,再看看。”

    “老罗说得对。而且,就算不看锡花,砚台上的刻章年代不一,落款也都不是同一个人,正是传承有序的表现……”

    “……”

    一行人就此争论不休,听得旁边围观的谢流韵等人精神贯注,情绪激昂。

    没想到今儿来,还有这等开眼的机会,韩执易收回被惊呆的神智,笑逐颜开,凑到谢流韵身边,先乖巧地向谢父谢母打了个招呼,之后对她悄声恭喜道:“运气不错呀小师妹,真正的铜雀瓦砚价值不菲,拿去拍卖场上绝对力压群雄……”

    “老师他们还没得出结论呢。”谢流韵笑道。

    “呵呵,别看还有人反对地激烈,你接着看就知道了,徐老就是嘴硬,战斗力渣地很。”韩执易信誓旦旦地说,“你看现在十个人有六个都说是真的,还有两人不敢下结论,那就有八成可能是真的。”

    果然,论到最后,大部分人都达成了共识:这块瓦砚是真正的铜雀台瓦砚。

    严格来说,在场的都是一方专家,眼光锐利的很。而铜雀瓦砚到底长什么样,规制如何,身为古玩界的大拿,自然记得清清楚楚,鉴定方法也别无二致。至于不相信,无非是瓦砚真正流传至今确实不易,猛然有人轻描淡写地拿出来,情感上很难相信罢了。

    但真的毕竟是真的,能蒙过在场这么多人的眼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流传至今的铜雀瓦砚,有多么珍贵呢?从宋朝至今的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什么“往日奸文须九锡,今朝片瓦尚千金”,什么“土花蚀残瓦,价重珊瑚枝”,一砚难求,及至传到了现在,更是不得了。

    难得冒出来这么一个真砚,还保存得如此完好,传承有序,勾起了满场前辈们的收藏之心。先前那般争论激辩的场景瞬间变了一个模样。

    “哎,老夫的收藏里正好少了件名砚,这砚台配上我那块乾隆御提十景诗彩墨,可是相得益彰,诸位老友,可不要和我抢。”

    “去去去,你那古墨才值多少钱?这瓦砚可是稀缺之极,放到我们马上要开始的秋季拍卖会上,我敢担保卖出天价……”

    “说钱就无聊了,一锤子卖了日后不能欣赏,岂不是憾事?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宝物。我有一幅齐白石的画作,要是瓦砚的主人愿意,交换收藏也是一件美事嘛。”

    “对了,瓦砚的主人呢?”

    一群沉浸在瓦砚中的长者们这才想起来,抬头四顾。

    “小姑娘,你过来。”最先反应过来的顾老笑眯眯地冲谢流韵招手,他原本体型圆润,笑得眼镜眯起,应该是憨态可掬地神情,偏偏被人瞧出来了几分奸诈。

    谢流韵在旁听了不知多久,见顾老叫她,连忙上前去:“顾老,您叫我?”

    她对顾老的感觉很好,无论是从外形看,还是拜师仪式之后顾老最先招呼她,很能增加好感度。偏巧,旁边有人不客气地拆台,笑道:“小姑娘,我劝你离老顾远点儿,他叫你可没什么好事。”

    这个话题看来颇得众人心,连连有人附和:“对嘛,我们可被他敲过不少竹杠……”

    “老顾一叫,登时觉得自己的收藏不安全了……”

    顾老尴尬地朝周围拱手:“行了行了,几十年的老伙计,给老夫点儿面子。再说,现在博物馆里什么宝贝没有,还稀罕你们那些破铜烂铁不成?”

    众人大笑。

    闻言,谢流韵反倒有些惴惴不安了。

    看到她的神色,顾老放缓了神色,扯出自然之极的笑容:“小姑娘,你这砚台,准备出手么?”

    从砚台被解出来,到现在鉴定是真正的铜雀瓦砚,算下来还不到两个小时,谢流韵确实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这个砚台。

    放在家里?

    还是卖出去?

    选择恐惧症的她对上面前这么多双期待她回答的眼睛,尴尬地道:“众位前辈,我才知道这居然是真铜雀砚,之前从来没想过……”

    她先前觉得就算是古董,价值也不会高到那里,索性收在家里自己欣赏得了。可现在……

    这种价值千金的古董,放在家里未必安全,单看眼下谢父谢母惶惶不安的神色就知道了,非但不是什么荣耀之事,反而成了负担。

    在座的都是人精,见她眉眼间神色浮动,就知道有机会,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当场竞价。今儿本来是来当拜师礼的座上宾,谁能想到还能遇到这么个稀世之宝?!就算有人意动,盘算盘算手头上的资金,能拿出来够这个瓦砚身家的,也确实不多。

    有几个念头通达的,已经考虑到怎么回转资金,或者以物易物了。现在不成,回头再找老孙做中间人,也方便地很。

    这些念头,众人没表现出来,因此一时之间,气氛缓和,顾老笑眯眯地道:“没想好就认真想想,这可是件重要的事,再怎么慎重也不为过。”

    说到这里,有人就问起这物件的来历了。

    毕竟,若是没有解开外面的瓦片,谁也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一件瑰宝,可要说人眼能透视,那在座的人谁也不相信。就算换成是他们,在市场上看到这件东西,也未必会生出兴趣去看,十有八、九会错过。

    谢流韵也没吊众位前辈的胃口,想了想道:“前段时间我回老家了一趟,想给师傅和两位师兄挑选礼物,就去了当地的古玩城……”

    众位老者猜得出这东西来得途径巧妙,可谁也没想到,竟然是从店家掏完老宅之后,准备处理垃圾的东西里淘出来的,一时之间目瞪口呆,叹气连连。

    有人感叹那十年间被毁去的珍宝,道:“我当时见过那场面,垃圾回收站里堆满了古书古画,没办法,自己家里不敢保存,被查到就是……唉,可惜,太可惜了。”

    “要是没有那几年,现在的古玩界里不知多出多少珍品呢。”同样感慨万千的顾老说,“咱们圈子里那个出名的老九,不就是靠着捡垃圾攒下来那么多古书古画么?”

    “这廖家,想的也是好办法,掩人耳目藏宝,谁知道子孙竟不知道有宝,唉……”

    倒是柳老兴致勃勃地说:“照这么看,有一就有二,这廖家说不定还藏有别的宝贝呢,倒是便宜那家古玩城的店主了,不过呀,眼光不济,再好的宝贝也留不到手里。小姑娘,说说看,你在他家淘到别的物件了没?”

    诸位前辈想到她买了一整箱的“垃圾”,不免期待万分地催促道:“还买了什么?拿出来看看,免得看走眼了宝贝。”

    他们原本只是好奇,心里未必觉得会有,这种捡漏之事来得凑巧,哪能好事都落到她的手里。谁知谢流韵想了想之后,笑吟吟地开口道:“还有幅水墨画也有些古怪,只是卷轴很长,不方便携带,所以……”

    还真有?!

    水墨画没随身携带,偏偏此时众位老者兴致都很高昂,直接说要派车带她去取。

    谢流韵却之不恭,原本不想这么高调,只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再瞒着也没用,迟早她总会拿来给孙老看。现在拿出来并没有什么坏处,反而免费捞到个鉴定,学习学习知识,索性大方地坐孙老的车,回家取。

    来回车程两个多小时,等她再次赶回来,几位长辈一个也没走,兴致勃勃地喝茶聊天。让她意外的是,远远地,她居然看到了周复的身影。

    他怎么在这里?

    第26章 短小番外

    “慈善晚宴的邀请函?”

    “是。”

    陆昊看着坐在办公桌后的上司,尽职尽责地报告道:“沈思琪小姐刚派人送来的。主题是为了保障妇女幼童的人身安全,给需要帮助的妇幼提供适当的医疗援助,特意向社会知名人士发送请帖,希望通过慈善义卖的方式募得资金成立基金会。”